1、 1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 ( A ) 2002 年 4 月 A.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B.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 C.自然经济的历史进程 D.上层建筑的历史进程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 ) 2002 年 10 月 ( 1 )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B ) 2003 年 4 月 ( 2 ) A.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上层建筑 体系及其发展规律 D.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4.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 ( B ) 200
2、3 年 4 月 ( 3 )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 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 5.社会生产方式是 ( C ) 2003 年 10 月 ( 1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B.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6.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 ( C )。 2004 年 4 月 ( 1 ) 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D. 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 1.社会生产力
3、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 2004 年 10 月 ( 1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原材料 7.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B ) 2004 年 10 月 ( 1 ) A.家庭关系 B.生产关系 C.宗教关系 D.政治关系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 2005 年 10 月 ( 1 )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 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9.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 C ) 2005 年 10 月 ( 2 ) A.经济规律 B.劳动力 C.生产资料 D.生产关系 10.按照经济规律办
4、事是指人们 ( D ) 2005 年 10 月 ( 3 ) 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 D.必 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D ) 2005 年 10 月 ( 4 ) 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 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 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 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D ) 2006 年 4 月 ( 1 )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的科学 2 13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 B ) 2006 年 4 月 ( 2 )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 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B ) 2006 年 1 月 ( 1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唯物主义 15.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 ) 2006 年 1 月 ( 2 )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B.农业和手工业 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
6、工业的分工 1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C ) 2006 年 1 月 ( 3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 D.文化艺术生产 17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C ) 2006 年 10 月 ( 1 ) A 15 世纪中叶产生的 B 16 世纪中叶产生的 C 17 世纪中叶产生的 D 19 世纪中叶产生的 18劳动对象是指( B ) 2006 年 10 月 ( 2 )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 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C劳 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 19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 C )
7、 2006 年 10 月 ( 3 ) 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 ) 2007 年 4 月 ( 1 )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21在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C) 2007 年 4 月 ( 2 ) A生产关系 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2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
8、律是( C ) 2007 年 4 月 ( 3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2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B ) 2007 年 10 月 ( 1 ) A物质资料的消费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物质资料的交换 D物质资料的分配 2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2007 年 10 月 ( 2 )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 D劳动资料 25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A ) 2007 年 10 月 ( 3 ) A生产工具的发展 B管理水平的改善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26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 D
9、) 2007 年 10 月 ( 5 ) 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 D后者一般 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3 变的 27 19 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 B ) 2008 年 4 月 ( 1 )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28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 ( D ) 2008 年 4 月 ( 2 )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 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 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 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
10、自己的目的 29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 ( C ) 2008 年 4 月 ( 3 ) 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 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 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 3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D ) 2008 年 10 月 ( 1 ) A. 分工学说 B. 货币学说 C. 资本积累学说 D. 剩余价值学说 31.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D ) 2008 年 10 月 ( 2 ) A. 自然资源 B. 生产资料 C. 劳动者的劳动 D. 生产工具 3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 C ) 2009 年 4 月 (
11、 1 ) 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 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33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B ) 2009 年 4 月 ( 2 ) 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 C容器 D生产场所 3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 D ) 2010 年 1 月 ( 1 ) A.劳动价值学说 B.货币学说 C.资本积累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35.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 B ) 2010 年 1 月 ( 2 ) A.改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 C.创造经济规律 D.消灭经济规律 36.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D ) 2010 年 1 月 ( 3
12、)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D) 2011 年 10 月 ( 1 ) A生产力发展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资本运动规律 D.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38.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是 ( B ) 2011 年 10 月 ( 2 ) A.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科学技术 D.劳动者的劳动、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 3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D ) 2011 年 10 月 ( 3 )
13、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40.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C ) 2011 年 10 月 ( 4 )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42.生产力的 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 A) 2012 年 1 月 ( 2 ) A.生产工具的发展 B.管理水平的提高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4 43.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一定是 ( C ) 2012 年 1 月 ( 3 ) A.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这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D.一切阶级社会里共有的经济规律 4
14、4.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A) 2012 年 7 月 ( 1 ) 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 B.劳动技术的发展与变化 C.劳动对象的发展与变化 D.阶级矛盾的发展与变化 45.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 C) 2012 年 7 月 ( 2 ) A.认识和改造经济规律 B.认识和创造经济规律 C.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D.认识和消灭经济规律 4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 C ) 2012 年 10 月 ( 1 ) A商品学说 B货币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积累学说 4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D ) 2012 年 10 月
15、( 2 ) A经济规律 B生产关系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资料生产 4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 A ) 2012 年 4 月 ( 1 )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D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49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B) 2012 年 4 月 ( 2 ) 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 C厂房条件 D其他条件 50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是 ( B) 2013 年 7月 ( 1 ) A重商主义学说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庸俗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 C)
16、2013 年 7 月 ( 2 ) A系统方法 B数学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归纳和演绎法 5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 A) 2013 年 7 月 ( 3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5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D) 2013 年 4 月 ( 1 ) A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B劳动对 象的改善 C分工协作的加强 D生产工具的变革 5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 C) 2013 年 1 月 ( 1 ) A.生产技术 B.生产容器 C.生产工具 D.生产场所 55.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17、( A ) 2013 年 1 月 ( 2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交换方式 D.劳动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 DE) 2004 年 10 月 ( 31 ) A.制定经济规律 B.改造经济规律 C.消除经济规律 D.认识经济规律 E.利用经济规律 5 2.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 ABCD ) 2004 年 10 月 ( 31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协作 3.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 AB ) 2005 年 10 月 ( 31 ) A.共有的经济规律 B.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价
18、值规律 E.剩余价值规律 4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 CDE ) 2006 年 4 月 ( 31 ) A劳动分工 B劳动协作 C劳动者的劳动 D劳动资料 E 劳动对象 5.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 BE ) 2006 年 1 月 ( 31 ) A.改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 C.废除经济规律 D.制定经济规律 E.认识经济规律 6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 ABE ) 2006 年 10 月 ( 31 ) A生产工具 B各种容器 C原材料 D燃料、辅助材料 E厂房、仓库等 7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 ABCD ) 2007 年 10 月
19、 ( 31 ) A生产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信贷关系 8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 (ACE ) 2008 年 4 月 ( 31 ) A劳动者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E劳动对象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CE ) 2008 年 10 月 ( 31 )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10.下列属于劳动资料的有( ABCD ) 2010 年 1 月 ( 31 ) A.生产工具 B.各种容器 C.厂房和仓库 D.道路和土
20、地 E.原料和材料 31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生产要素是 ( ACE ) 2012 年 10 月 ( 31 ) A劳动者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E劳动对象 11.下列属于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是( BD ) 2012 年 4 月 ( 31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人们要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就要做 到 ( ABCE ) 2002 年 4 月 ( 32 ) A.深刻认识经济规律 B.为某些经济规律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 C.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D.改造或废除某些
21、经济规律 E.选择有利于某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 1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A B) 2012 年 1 月 ( 1 ) A.亚当 斯密 B.大卫 李嘉图 C.西斯蒙第 D.威廉 配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和理论品质是 (AB ) A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客观性 D 能动性 E 社会性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 ( ) 2013 年 1 月 ( 41 ) 2.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2004 年 10 月 ( 41 ) 3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2007 年 4 月 ( 41 ) 6 4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2
22、013 年 7 月 ( 41 )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012 年 4 月 ( 46 )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C ) 2003 年 10 月 ( ) A.有商品经 济和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形成商品经济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 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 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是存在( C ) 2004 年 10 月 (20. ) A.不同的私有者 B.不同的社会集团 C.社会分工 D.商品交换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
23、件是( B ) 2004 年 10 月 ( 5. ) A.生产力高度发展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4.竞争机制的作用以( B ) 2004 年 10 月 ( 23. ) A.供求不变为条件 B.供求变化为条件 C.供不应求为条件 D.供过于求为条件 5.以价值为基础形成价格,是( B ) 2004 年 10 月 ( 24 ) A.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 B.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C.调节供求关系的要求 D.防止通货膨胀的要求 6.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市场经济 ( C ) 2005 年 10 月 (8 ) 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
24、质 B.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C.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只存在于某一种经济制度中 7.在社会化商 品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市场 ( A ) 2005 年 10 月 ( 9 ) A.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两种方式 B.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C.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 D.体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D ) 2006 年 10 月 ( 7 )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区别 B有商品经济也就有市场经济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C ) 2006 年 4 月
25、 (20 ) A两者是 等同的 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 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10自然经济是一种( B ) 2007 年 10 月 ( 6 ) A交换经济 B自给自足经济 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 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1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 D ) 2007 年 10 月 ( 7 ) A计划方式 B市场方式 C行政方式 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12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A ) 2007 年 10 月 ( 20 ) 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 具体表现形式 C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 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
26、化 13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 B ) 2008 年 10 月 (7 ) 7 A. 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 B. 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 C. 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 D. 是调节经济活动惟一的形式 14.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 ( B ) 2012 年 1 月 ( 6 ) A.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 B.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C.自然方式和市场方式 D.计划方式和行政方式15市场经济 ( C ) 2008 年 4 月 ( 20 ) A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 B与社会主义根本不相容 C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D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 16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
27、制度,因此 ( D ) 2008 年 4 月 ( 19 ) A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经济体制完全相同 B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一定不同 C经济制度不变则经济体制不会改变 D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经济体制可以多种多样 17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 D ) 2008 年 4 月 ( 23 ) A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 B 价格与价值的完全相 等 C价格与价值的平行运动 D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 18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 D ) 2013 年 4 月 ( 2 ) A国际分工 B个别分工 C社会分工 D自然分工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 ( B ) 2013 年 1 月 ( 4 ) A.
28、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脑力体力分工 D.企业内部分工 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是( C ) 2010 年 1 月 ( 7 ) A.国家 B.上级主管部门 C.基层经济单位 D.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 经济和商品经济 ( BCD ) 2005 年 10 月 ( 33 ) A.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B.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E.二者根本对立 2.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ABCDE ) 2005 年 10 月 (35 ) A.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并不表明资产阶级自觉地认识和利
29、用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C.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迫使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 D.并不触动资 本主义私有制 E.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3市场调节具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难以( ABCDE ) 2007 年 10 月 (37 ) A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B 实现总量平衡 C 实现生产的合理布局 D 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 E保证生态平衡 5.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 ACE ) 2006 年 1 月 (32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E.产品交换经济 6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 ( BCDE ) 2013 年
30、7 月 ( 31 ) 8 A以自然 分工为基础 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 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 ( ABCDE) 2013 年 1 月 ( 38 ) A.股份公司 B.垄断资本组织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组织 E.国际垄断同盟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002 年 10 月 ( 41 ) 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009 年 4 月 ( 41 ) 3简述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 2008 年 4 月 ( 41 ) 4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
31、2013 年 4 月 ( 41 )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2006 年 1 月 (47 )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2002 年 4 月 1.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 A ) 2002 年 4 月 (2 ) A.个别价值降低 B.个别价值提高 C.社会价值降低 D.社会价值提高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C ) 2002 年 10 月 ( 2 )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 没有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D.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3.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
32、的商品的个别价值 ( A ) 2002 年 10 月 ( 3 ) A.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 B.高于商品的社会价值 C.等于商品的社会价值 D.与商品的社会价值无关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D ) 2003 年 4 月 ( 4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单 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 ( A) 2003 年 10 月 ( 2. ) A.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B.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 C.有使用
33、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 D.商品可以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2003 年 10 月 ( 3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C ) 2004 年 10 月 ( 2. ) A.较高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较低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D.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8.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 ) 2005 年 10 月 (7 ) 9 A.减少 B.增大 C.不变 D.无法测定 9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 A
34、) 2006 年 4 月 ( 5 ) A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B旧价值的惟一源泉 C全部价值的惟一源泉 D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10.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 ( C ) 2006 年 1 月 ( 5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相对价值 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2007 年 4 月 ( 6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B ) 2007 年 4 月 ( 7 ) 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
35、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13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 ( C ) 2008 年 ( 5 )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D ) 2008 年 4 月 (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具体劳动和抽象 15商品的二因素是( B ) 2009 年 4 月 ( 5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剩余价值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D ) 2009 年 4 月 ( 6 )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
36、象劳动 17.新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价值是由( C ) 2010 年 1 月 ( 9 ) A.具体劳动创造的 B.抽象劳动创造的 C.具体劳动转移的 D.抽象劳动转移的 18.要解决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 ( C) 2011 年 10 月 (5 ) A.商品生产 B.商品分配 C.商品交换 D.商品消费 19.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 A) 2011 年 10 月 ( 6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 20.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B ) 2011 年 10 月 ( 7 ) A.供求规律 B.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
37、通规律 21.货币是 ( D ) 2012 年 1 月 ( 5 ) A.国家发明创造的 B.人们为满足支付的需求产生的 C.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D.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D) 2012 年 7 月 ( 5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3.一般 价值形式是指( C ) 2012 年 7 月 ( 6 )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B.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C.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10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
38、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4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 ( B ) 2012 年 10 月 ( 3 ) A商品生产 B商品交换 C商品分配 D商品消费 4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 B ) 2012 年 10 月 ( 4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货币 D商品 25凝结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D) 2012 年 4 月 ( 5 )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6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 B) 2013 年 7 月 ( 4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2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D ) 2013 年 7 月 ( 5 ) A价值和使用价
39、值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 2013 年 4 月 ( 3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9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是指 ( A ) 2013 年 4 月 ( 4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同时占有 B使用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由具体劳动形成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D有价值的物品未必有使用价值 3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C) 2013 年 4 月 ( 5 ) A关系不确定 B无关 C成正比 D成反比
40、 31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 ) 2013 年 4 月 ( )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价值制约 B商品价格总是与价值保持一致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32.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 ( A ) 2013 年 1 月 ( 5 ) 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33观念上的货币能够执行 ( A ) 2012 年 10 月 ( 5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 支付手段的职能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价格变化 ( ABE ) 2003 年 4 月 ( 32 ) A.受到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B.一般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 C.一般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 D.与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 E.与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 2.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该部门 ( BE )。 2004 年 4 月 ( 31 ) A.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C.商品价值总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