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海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目 录一、“十二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1(一)主要成就 .1(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4二、“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5(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确立新理念、步入新常态 .6(二)天津经济发展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政策环境 .6(三)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导向 .7(四)实现中央对滨海新区定位的内在需求 .7(五)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8三、“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与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原则 .9(三)发展定位 .10(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12
2、四、“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产业布局 .14(一)农业及农村产业布局依据 .14(二)农业产业布局 .15(三)非农产业布局 .22五、“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重点 .23(一)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23(二)非农产业发展重点 .33(三)“十三五 ”农业及 农村经济发展重点 项目建议 .37六、“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37(一)农业基础及装备体系 .37(二)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39(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41(四)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 .42(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3七、“十三五 ”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保障机制和措施.46(一)保
3、障机制 .46(二)政策措施 .48附图:1.区域位置图;2.区域交通图;3.农业用地结构图;4.水系分析图;5.生态绿化体系图;6.农业空间布局图;7.农业园区分布图;8.高效种植业布局图;9.现代渔业布局图;10.休闲观光农业布局图;11.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布局图;12.工业园区分布图。1滨海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2015 年,全区现有 12 个涉农街镇,139 个行政村;农村总户数 9.11 万户,农业人口 24.78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0%;现 有乡村从业人员达到 13.2 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 4.25
4、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 32.3%;现有耕地面积36.4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 21.9 万亩,一般耕地 14.5 万亩。(一)主要成就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9270.31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 0.1:62.5:37.4,具有经济较发 达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全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 55.11 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9.23 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 11.39 亿元,分别占全市的 6.41%和5.45%;虽 然农业在全市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农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三区”联动深入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 期 间,全面推 进农民
5、居住社区、示范工 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三区 ”统筹联动发展,加快推 进城镇化进程,全区城镇化率达 56.9%,领先于天津其他有农业区县。截至2015 年,全区有街镇工业园区 15 个,各类农业园区 17 个,列入全市示范镇项目 10 个;全区农村卫生室和超市的村庄覆盖率达到 1.55 倍和 2.58 倍,幼儿园和健康场所的村庄覆盖率也分别达 82.6%和 84.7%。23.农业经营实力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2015 年,全区农林牧渔产值结构为 30.5:1.0:28.4:40.1,养殖业在农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粮食总产量 37500 吨,蔬菜总产量 79300 吨
6、,水果总产量 75748 吨,水产品产量达 75067 吨,肉类总产量 26943吨,禽蛋总产量 11932 吨,奶类总产量 51953 吨;其中,水果、水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市的 12.08%和 18.71%,蔬菜、葡萄、冬枣等特色种植业规模近 9.86 万亩,已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增强。全区现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0 家,有 8 家龙头企业获得“ 金农奖” ,有 17 个农产品品牌。全区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873 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 8 家、市级合作社 59 家。全区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占总农户比重达到 65%;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 13.81 万亩。设施
7、农业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共有 9 个农业科技园区、1 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 个区级农业产业园区、13 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设施农业面积达 3.827 万亩,放心菜基地 1.5 万亩,规模畜牧养殖小区 118 个,设施渔业企业 82 家,珍品鱼类工厂化养殖达 80 万平方米。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现有 2 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企业),1 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点,3 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 108 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超过 7200 万元,占全市休闲农业收入的 6.86%。4.非农产业园区逐步规范,形成集群式发展空间32015 年,全区有街镇工
8、业园区 15 个,其中示范工业园区 2 个,即大港中塘工业区(中塘镇)和天津大港太平工业区(太平镇)。原塘汉大政府(管委会)批准的街镇园区 10 个,处于概念规划阶段园区 1 个(汉沽大田镇工业聚集区)。规划总面积 93.31 平方公里,已累计开发面积 20 余平方公里,入驻企业 755 家,引进资金 383.63 亿元,吸纳就业 4.6 万人。镇街产业园区推动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大型商贸设施和农贸市场建设进展顺利,现代物流业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5.农民就业稳定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5 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042 元,较同年天津农
9、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560 元。全区拥有薪金、保障金、股金、租金和流转金等“五金” 的新型农 民占农民总数的40%,在低保、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方面,农民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全区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全覆盖。“十二五” 期间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4 万人,帮扶困难人员9084 名就业。6.加大合作和培训,科教兴支撑作用显著“十二五” 期 间,全区 进一步深化“三院三校”农业科技合作,在渔业工厂化健康养殖,葡萄、冬枣种植及保鲜加工等领域始终保持了国内领先的科技水平。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有序推进。2015 年,开展培训 3854 人次,452 人取
10、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373 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47.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环境有效改善2015 年,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 65.52 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了 88.9%、91.5%和 87.2%,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 91.7%,农田排灌、植保、农业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全区治理了 5 个污水主干管网和 1 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村累计绿化造林面积达 18.98万亩,森林覆盖率 8.5%。8.美丽村庄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 期 间,全区以 “美丽滨海”建设为统领 ,在文明生态村建设基础上,重点对
11、38 个保留村庄开展以“六化” 、“六有” 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村庄建设。全区共有 147 个村(居)完成了清洁村庄行动建设任务,村庄主干街道及入户路、地下排水管网、健身广场、路灯公厕等村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生活环境、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绿色、宜居、卫生、平安、健康、文明的美丽村庄正有序推进。(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二五” 以来,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 显成效,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逐渐形成,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然而,与滨海新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全区农村产业结构多以农业
12、为主,产业规模小,加工、流通环节薄弱,仅依靠农业不能富民强村;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发展速度缓慢,“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新经5济增长格局尚未形成,农村服务业的增长潜力和空间还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弱。此外,部分街镇经济实力不强、村带头人能力不强,也大大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农村人居环境仍需改善全区农村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艰巨,虽然多数村庄清洁队伍基本配备,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40,河道、沟渠、坑塘整治率只有 20%。全区未完成改厕的村庄占 44.4%,污水未进行集中处理的村庄占 50.7%,没有生活污水管道的村庄占 45.9%。村庄绿化率只有 15。有些地方“
13、脏乱差” 现象仍然存在,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增强与城市相比,全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仍然不足,农村卫生、交通、养老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设施。目前,全区农村公交班线覆盖率在 30,村邮站覆盖率为 40%,养老设施覆盖率更低,且只个别街镇配备,供热普及率只有 10,清洁能源使用率只有 20,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乡公共资源服务均等化问题亟待解决。4.农民素质有待提升老龄化、妇女化、技能短缺是全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4.6%,无任何职业技能的 16.8%。随
14、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留守农业农村的多为妇6女和老年人,技术型劳动力和农民企业家等严重短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力量薄弱。5.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仍待增强 全区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民大多与高端企业技术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土地流转缓慢,依靠土地自主创业、创收能力不足。2015 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9042 元,虽位居全市第五位,但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差距;与滨海新区城镇居民相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低一倍,城乡收入之比达 2.04:1,居全市首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15、6.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力度急待加大滨海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投融资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与天津“ 一基地三区 ”定位要求不相适 应,农业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本土民营企业较少,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政策执行不力、不协调,亟需强有力的措施突破。二、“十三五”滨海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确立新理念、步入新常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中共天津市委、市政
16、府多次强调指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7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新发展。这就要求滨海新区把握新形势下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和规律特点,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路径上不断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促进城乡产业布局分工合理化,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二)天津经济发展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政策环境目前,天津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一 带
17、 一路 ”建设五大 历史机遇。滨海新区要 发挥好五大机遇叠加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尤其在天津市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应充分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要平台,发挥滨海新区在全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机制,引导现代农业农村产业集聚发展,使农村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促进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再上新水平;以自贸区为契机积极发展涉农贸易、涉农保税加工制造业、涉农金融服务业等,在汇集世界名特农产品的同时,让滨海农业品牌更具影响力,全面开创滨海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