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29275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莆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莆田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 专项 规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 高度重视 和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下 ,我市体育 工作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 和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体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深化体育改革, 使 我市体育 事业 得到 全面 、快速 、健康的 发展 。 五年来,我市群众性 体育 活动 蓬勃开展 , 群众体育运动 场所 、设施不断 改善 , 参与健身锻炼的人口比例逐年提高,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市的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健儿在国内、国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 国 家、为莆田市 争得了 荣誉;几年来,我市加快了体育场馆建设步伐, 市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健身馆

2、、重竞技馆、武术馆、市体校球类、体操训练馆等 高质量的现代化 体育场馆 、设施 建设 居于福建 省 前列;我市的 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体育产业发展势头 喜人 , 体育信息网络通达快捷, 各项体育工作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莆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2 极的贡献,同时也为莆田市体育事业“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市委、 市 政府 作 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确立了“以港兴市、工业强市”、 “ 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 ” 的发展战略, 并且明确提出 : “发展体育事业是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 建设的重要动力” , 为我市 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和新

3、的发展目标 。 一、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挑战 改革开放 30年 以 来,随着 我国 经济 的高速 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体育 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群众热爱体育、参与体育、欣赏体育、 享受体育,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 2008 年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 2010 年 莆田 成功 举办14届 省 运会 后, 我市 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 空前高涨。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莆田体育厚积薄发 ,奋力追赶,加速崛起的条件日趋成熟, 我 市体育事业面临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委、 市政府 适时地 提出 了“ 经济发展、 结

4、构调整、自主创新、环境保护、 民生改善 ” 以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等 奋斗目标,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了 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 目标 。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整体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充分发挥体育独特功能和综 合价值的时代要求, 这 对 我市 体育事业 的 跨越 发展 提出了更高 的 标准和 要求。 但是 , 我市体育事业 的 基础 比较 薄弱、总体水平较低的状况还没有 得到 根本改变; 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率 以及 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与全3 国先进 省市相比 仍 有 一定 距 离 , 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

5、矛盾依然存在 ; 体育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 整体 竞争力与我省 的 部分 强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运动项目 的 布局和结构 尚 需调整和完善 ,专业运动队伍 的 尖 子 选手 不多 , 个别 传统项目 的优势 没有得到 充分的 发挥 , 优秀 后备人才 的 培养、选拔体系亟待构建和完善; 体育科研、训练、医疗资源 需要 整合 加强 ; 体育产业 的 基础 不够 厚实 ,产业市场秩序和管理 还 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文化教育、人才 引进 、管理体制 等相对滞后。这些矛 盾和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我市 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挑战 。 二、“

6、十二五”期间莆田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 措 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 全面 贯彻落实 国务院颁布的 全民健身条例 为契机 , 以改革为动力, 以增强全市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设莆田体育强市为目标, 团结一致, 凝聚力量, 促进我市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 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 、 可持续发展, 迈出建设莆田体育强市的新步伐, 努力实现 莆田 体育事业 的 新跨越,为实现我市体育发展 的 新 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一 )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 思想 、主要目标和 发展 措 施 指导 思想 : 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

7、市 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切实提高全市 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 加快公共体育场地 、 设施建设和对4 外开放力度,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开展科学文明、形式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提高群众体育活动普及率和场地利用率,促使体育成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目标 : 不断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城乡之间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明显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群众体育发展差距。到 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活动面积达到 1.8平方米,全市体育人口比例达到 55%,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成年人体质合格率达到 90%,学生体

8、质合格率达到 95%。 发展 措施: 1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为公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将群众体育事业纳入县、区以上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规划,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经费的预算比例。进一步完善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调整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 加强城乡基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进 程。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并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市 100%的 乡镇 ( 街道 )和行政村 (居委会) 建有公共体育设施。 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缓解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

9、足的矛盾,实现我市体育场地资源的共享。国家对于大、中、小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给予一定的补贴。 3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国家体育总局等 20 个部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 的通知精神,5 掀起我市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大力支持和鼓励县、区、乡、镇各行政部门和学校、行业、企业,利 用节、假日、农闲季节,因地制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并形成传统。在保持、发扬我市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继续挖掘、整理我市传统体育养生、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不断推出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 4 大力加强和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

10、各体育机构人员为骨干,以体育社团组织为助手,以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带动全市人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乡、镇、社区文化中心(指导 站)和全民健身晨、晚练点建设,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5 进一步 加强和壮大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建立和健全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点, 加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调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 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并充分 发挥退役优秀运动员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示范带头作用,从政策上鼓励他们加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

11、更好的安全健身、科学健身指导 ,到 2015年,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人 。 6 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 是我国体育 、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体育局应与教育部门、共青团密切配合,认真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从6 中、小学抓起,大力推进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支持和指导学生建立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开展活泼多样的体育活动。支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网络,组织各类体育竞赛和活动,丰富青少年体育生活。 7 以市体

12、育中心被授予 “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新的起点,继续完善内、 外部的软、硬件,挖掘和开拓体育中心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把市体育公园建设成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吸引省内外体育爱好者到户外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同时,充分发挥我市 作 为 “全国 田径之乡 ” 、 “全国武术之乡” 和 “全国篮球城市” 对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每年举办全市性比赛 1-2次,积极承办 1-2次省级赛事和全国性群体赛事,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以此推动我市群众性篮球和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8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传媒方式,开办全民健身栏目,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制作

13、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等重大体育活动、赛事,加强对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使我市常年坚持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体育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使体育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9 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完善体育社团组织各项规章7 制度,规范发展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 10 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市每个县区 (管委会) 建有 1个以上 国 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及时公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二 )竞技体育

14、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举措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竞技体育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以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水平,为我市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目 标: 1 努力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进一步提高我市在建设体育强省的地位和贡献率,积极为国家和我省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至 2015 年,我市输送到省各运动训练

15、管理中心及省体校的优秀后备人才争取达到 120名左右;在 2012年第 3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上,力争有莆田籍运动员参赛 ;在 2013年第 12届全国运动会上,参赛的莆田籍运动员人数增加,力争获得 2-3枚 奖 牌。 2 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的实力和水平,在 2014年第 15 届省运会上,取得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新的突破,力争金牌排名处于第二8 集团的 前列 (莆田、漳州、龙 岩)。 3 抓好市体校和区、县少体校的全面建设,至 2015 年,有 1-2所体校入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4 加快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的建设,积极申办全国性高水平体育赛事,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的

16、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努力探索竞技体育社会化道路,积极开发竞技体育市场,争取多元化投资渠道,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发展 措施 : 1 突出重点,优化项目布局 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优选适合 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道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形成具有莆田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要突出重点,调整运动项目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逐步形成以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为主的布局,集中力量在经费、训练、比赛、科研和后勤等诸多方面给予足

17、够的扶持和保证,实现重点项目的倾斜投入,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努力拓展新的金牌增长点。同时,要重视抓好基础类大项,挖掘潜力,形成突破,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对相对薄弱项目进行调整改造,优势项目是指在 省内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胜,具有项目整体优势并在后续的比赛中处于有力竞争位置,能够为国家、省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项目。如武术套路、田径、9 拳击、赛艇、击剑、皮划艇等项目。要巩固加强优势项目的实力与地位:保证投入,形成集体优势,确保夺金实力。 潜优势项目是指在省内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奖牌,并在未来的比赛中有望实现突破的运动项目,如射击、散打、跆拳道、帆船帆板等。必须加大投入

18、,挖掘潜力,寻找突破点,加速项目整体实力的提高和向优势项目的转化。 基础类大项如田径、游泳、体操和举重,金牌数量多,有影响力。其中田径 、游泳和举重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在莆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绩。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组织专家 、 科研技术人员与教练组集体攻关,从有较好基础和潜力的子项目入手,以期形成突破,进而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增加得分点,增强竞争实力。 相对薄弱项目:蹦床、跳水、柔道、射箭、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和摔跤等项目,是我市目前相对薄弱的项目。对这些相对落后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调研,在指导思想上不仅要“无为而无不为”,而且要“有所为,有所

19、不为”,不搞“大而全”。有条件的、能上的项目要想方设 法抓上去,要进行认真地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尽快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力争在下届省运会取得较好成绩。乒乓球、网球和足球同样是群众所喜爱项目,但一直是我市的弱项,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校园体育抓起,打好扎实的基础。 2 抓好市体校和区、县少体校的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 1)抓好市体校的全面建设,将市体校建设成为培养体育后备人10 才的主阵地,在大赛成绩、科学选材、输送人数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争取入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将市体校升格为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 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20、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至 2015 年,在校在训生达到 800-1000人的规模。 ( 2)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矛盾,以学促训,共同提高。尽快开设高中部,解决运动员的升学需求;聘请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文化老师任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使体育学校成为青少年向往的地方。 ( 3)加强科研、医疗和后勤生活保障。 加大科研、医疗经费的投入,切实做好科研、医疗和后勤生活保障工作。要积极开 展应用型科学研究,采用科学方法和医学监测手段,协助教练员、运动员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协助教练员开展科学选材,提高成才率。要根据运动训练损伤的特点和需要,配备足 够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为运动员的伤病康复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并 做好后勤生活服务保障工作。 ( 4)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加强管理,将区、县少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和教学仪器设备,保证文化学习课时,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少体校训练形式,至 2015 年,实现全市区、县少体校都能实行“二集中”(训练、 食宿)训练形式,其中, 多数 少体校 能 采取“三集中”(训练、学习、食宿)方式,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