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31037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甘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 2010 2020 年 ) 甘肃省林业厅 1 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 2010 2020 年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在实现绿色增长中具有首要地位,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 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 为优化林地结构布局、落实林地用途管制、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

2、,遵照国务院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批复(国函 2010 69 号)精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0 1 号)、全国土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 林地保护利用的方针政策, 编制 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 。 2 规划 通过对全省林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林地保护管理措施及林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明确了我省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从林地总量、林地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总体安排,为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切实保障我省林业中长期发展空间,实现 2020 年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各项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自 然和经济社会概况 一、自然概况 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中心地带 ,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 ,东接陕西 ,南邻四川 ,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地理坐标界于东经 92 13-108 46,北纬 32 11 -42 57之间,是连接欧亚

4、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东西长 1655 公里,南北最宽 530 公里,最窄 25 公里,国土总面积 42.58 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生态区位重要,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甘肃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 分布,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 55 %,河谷川地占 30%,戈壁沙漠占 15%。海拔一般在 1000-3000 米之间。 3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气候差异明显,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寒带以及湿润、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等多种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在 0-16之间,年降水量在 36.6-734.9毫

5、米之间, 75%以上地区全年日照时数超过 2500 小时。 甘肃水资源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 3大流域 9 个水系,年径流量超过 1亿立方米的有 78条。水资源总量为 289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量居全国的第 29 位,人均 107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 甘肃境内分布有 40 多种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黑垆土、黄褐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褐土、草甸土、寒漠土、棕漠土、灰漠土、灌耕土等。土壤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明显。 甘肃动植物资源丰富,有 脊椎动物 5纲 36目 111科 423属 923种 1,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105 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

6、雉、野骆驼、雪豹等是我国特有或濒危的野生动物。有维管束植物 4350种 2,其中蕨类植物 34科、 78属、292 种,裸子植物 7科、 20属、 50 种 ,被子植物 159 科、 958 属、4000种左右。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55种。从东南到西北分布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等植被类型。 二、社会经济概况 1 源自甘肃省志林业 志 2源自甘肃植被 4 全省辖 12个地级市, 2个民族自治州;有 86个县(市、区),其中 4个县级市、 58 个县、 7个民族自治县、 17个市辖区。有汉、回、藏等 55 个民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为甘肃特有的民族。总人

7、口 2635.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860.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32.65%;乡村人口 1774.9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67.35%。 2009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3382.35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834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497.5 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510.98亿元,增长 1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373.87亿元,增长 11.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 604.0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286.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79.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8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29.78 元。粮

8、食总产量 906.2 万吨。 第二节 林地资源现状 2011 年 9 月,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大纲( 2010-2020 年)审查意见的函 (办规字 2011 174号) 下达林地面积规划基数为 989.19 万公顷,森林面积规划基数为 491.13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规划基数为 242.49 万公顷,为甘肃省 2009 年的规划基准数据。 2009 年全省林地 总面积 989.19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3.2%。其中有林地 242.49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4.5%;灌木林 林地面积结合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数据推算,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10

9、10-2007)确定的林地、部分建设用地、部分园地、部分未利用地,下同。 5 地 413.86 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248.6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41.8%;疏林地 23.3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4%;未成林地 49.5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5%;苗圃地 0.67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0.07%;无立木林地 28.22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9%;宜林地 230.7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3.3%;林业辅助用地 0.3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0.03%。全省森林覆盖率为 11.53%。 2009年全省活立木总蓄积 23098.55 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 2

10、1993.84万立方米,疏林蓄积 277.54 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69.95 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 657.21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蓄积90.7 立方米 /公顷。 乔木林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 112.23 万公顷,蓄积 4213.34万立方米;中龄林面积 64.05万公顷,蓄积 7140.42万立方米;近熟林面积 30.31万公顷,蓄积 4234.89万立方米;成熟林面积 25.39万公顷,蓄积 4131.57万立方米;过熟林面积 10.50万公顷,蓄积2273.62 万立方米。 乔木林按林种分,防护林 189.85 万公顷,蓄积 15425.01 万立方米;特用林 40.54 万公顷,蓄

11、积 6444.5万立方米;用材林 1.52万公顷,蓄积 101.31 万立方米;薪炭林 0.01 万公顷,蓄积 0.23万立方米;经济林 10.57 万公顷 (不包括农民因调整种植结构在耕地上营造的经济林 ),蓄积 22.79 万立方米。 全省公益林面积 967.15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97.77%。其中,认定国家公益林 746.02 万公顷 ,纳入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面积 为6 344.42 万公 顷 ,其中,中央财政补偿面积 337.34万公顷,省级财政补偿面积 7.08 万公顷 。商品林面积 22.0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23%。 第三节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林地保护利用

12、取得明显成效 林地保护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把依法治林作为林地保护利用的根本保障,围绕贯彻森林法和森林法实 施条例,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实施森林法办法、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甘肃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 、甘肃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 实施 防沙治沙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基本涵盖了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森林防火等领域,使林地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各级林业部门采取一系列具体 工作措施

13、,有效规范了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行为。着力加强了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的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两大国有林业局和 全省255 个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先后建立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 49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 963.1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 22.6%;建立森林公园 82 处,总面积 82 万公顷 ;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地 746.02万公顷,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的安全。 林地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全省 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由省林业厅负责统 征, 解决了林地管理主体错位、管理缺位的问题,实行林地 、林木

14、补偿费代 征代付,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矛盾纠纷,维护了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制度,形成了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科学决策机制 ; 建立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特事特办制度,既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又快捷高效服务, 保障 了 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 建立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建立廉政建设征询制度,有效克服了管理中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建立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管理制度,提高了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效益。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天然林 395.72 万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 68.7 万公顷,累计减少采伐

15、量 3000万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林造林 183.72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 66.89 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 384.2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防沙治沙有了新的进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完成义务植树 20亿株。 林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省政府把林业厅确定为全省8 13 个率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部门之一,通过明确执法岗位、执法依据、执法职责,加强人员 资格认证、执法公示、罚缴分离等制度建设,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全省建立森林公安机构 115个,森林公安干警达到 2510余名;建立 林政稽查组织 46个,行政执法人员达到 1100

16、 余名; 设立 木材检查站 62个 ,执法人员达到 510余名 ,初步形成了 机构健全、组织严密、职责明确、队伍稳定、监督有力、 上下联动 的林业 执法体系和管理体系。 9 林地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据 2001、 2006 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对比显示,全省林地面积由 745.55 万公顷增加到 955.44 万公顷,净增 28.15%;森林面积由 299.63 万公顷增加到 468.78万公顷,净增 56.45%;森林覆盖率由 9.9%增加到 10.42%,净增 0.54 个百分点。林业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17、,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 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林地包括郁闭度 0.2 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有林地: 连续面积大于 0.067hm2、郁闭度 0.2 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 2cm 的小杂竹丛组成,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 面积大于 0.067hm2、覆盖度在 30%以上的林地。其中: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特灌林地):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以取得

18、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林,或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乔木生长界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 0.067hm2、郁闭度在 0.10-0.19 之间的林地。 未成林地:造林或封育后不到成林年限,当年造林成活率 85%以上或保存率 80%(年均等降水量线 400mm 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 70%或保存率为 65%)以上,飞播造林后保留苗木 3000株 /hm2 以上或沙区成苗 2500 株 /hm2 以上,封育地天然幼苗 3000 株 /hm2 以上或幼树 500 株 /hm2以上,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 郁闭度:单位面积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之和,用十分数表示。 森林覆盖率: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有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