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3117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50件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 50 件事 来源: http:/ 作者 :陈静 本文摘自父母教养杰出孩子要做的 50 件事,由哈尔滨出版社授权摇篮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选择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为孩子做的 50 件事,阐述了正确的家庭教养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书中讲述的 50 件事,每一件事都与教育孩子息息相关, 50 件事就是 50 个方法与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已经为作者和作者任教班级的家长们所使用。一个个教育实例,一句句教育警言,会带您走出家庭教育的迷途,与孩子携手走向 成功。 第 1 件事:做最称职的好父母 为人父母 也是一种职业,我们没有实习的机会,就直接上岗了,

2、那么,我们在这个岗位上是否尽职尽责,有没有失误呢?要知道,只有称职的父母才能教出 听话的孩子 。 许多父母内心都充满各种各样的疑惑: 我们 教育孩子 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对 待孩子就能教出乖孩子吗? 好的就表扬,不好的就批评,这老套的 教育方法 依旧无可取代吗?要不要改进呢? 有这些疑惑是正常的。的确,我们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就是对待同一个孩子,他每天都会有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紧跟其上,不能被我们的孩子落下。 孩 子是我们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像“花瓣”一样,紧紧地簇拥着这些“小花蕊”。为了培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去学习一些教育知识,了

3、解自己的责任重大。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众。那么,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是称职的“好父母”吗?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就为他们补营养、补学习、补特长。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却痛在其中。下面举几个让小朋友头痛的例子: 1雅婷的妈妈,望女成凤,她要雅婷每门功课都是 100 分,一分不能少,还带着雅婷学钢琴、绘画、音乐、舞蹈等。雅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雅婷 还只是个小孩子呀! 2翌欣的父母经济条件较好,而且还一直相信金钱是万能的,更可怕的是爸爸妈妈将金钱与教育画上了等号。他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为后代留下金山银山。所以,全然不顾翌欣精神方面的匮乏。 3君浩的爸爸特别知道心疼孩子,天冷就

4、追着君浩递衣服。君浩想吃什么,爸爸就忙上一整天为君浩做。君浩倒是吃得白胖健康了,可性格变得专横、霸道。所以,只是身体的健康算不上真正的健康,爸爸妈妈们别忘记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灵!其实,有许多过于片面的教育方式正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是这些错误,使我们的孩子改变了。我们抱怨孩 子骄奢、懒惰、冷漠、叛逆、不理解父母的一片心。但正是我们犯错在先,才让我们原本乖巧的孩子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坏孩子”。 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们要特别注意的!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刚睁开懵懂的眼睛就看到了自己的父母,而他要面对的第一个群体就是家庭。 除了上学,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家中。他们像看动画片一样看着自

5、己的父母的喜怒哀乐。而孩子过目不忘的本领这时并没有帮到他自己。 父母不好的言行举止就成了孩子学习的坏榜样。 孩子会照着去学,所以,父母们请注意了:有孩子在的环境中,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要谨慎,要时 刻不忘为孩子做好的示范! 家庭教育也是让孩子成才的第一步,只要我们能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良好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了“小种子”能健康成长,请适量“施肥”、“浇水”,更不要忘记“阳光和除虫”的重要性。只有全面的教育才能教出好孩子! 父母是一本百科全书 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本书写好。 如果您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让自己写得更精彩,那么就请您拿起这本

6、书,因为从您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您就已经开始书写精彩,让我们帮您把孩子教养成为“好孩子”吧。首先,看看您 是不是称职的“好父母”吧: 请您快速完成了下面的题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注意,您选择的是“我实际上是这样的”,而不是2 “父母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内写上你认为符合的答案,然后加上对应的数字得出总分。 评分标准是:总是 =4 经常 =3 偶尔 =2 从不 =1 1很爱自己的宝贝,会通过语言和行动让孩子知道这一点。 _ 2允许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另类之处。 _ 3对孩子的教育在公平和适当的原则上进行。 _ 4当孩子遇到困难,您会是他的坚强后盾。 _ 5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成

7、为出类拔萃 的宝宝。 _ 6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的能力。 _ 7愿意参加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_ 8会想方设法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_ 9能常常拥抱自己的孩子,不以忙为借口去推脱对孩子的爱。 _ 10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 _ 总分 _ 结论: 15 分以下:您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平等交流的想法,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冷冰冰的感觉。 15 25 分:您对孩子的态度有些冷淡,并且不重视孩子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您也想好好地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 但是您缺乏一定的技巧,要多学习一下。 25 35 分:您是一位很优秀的家长,您和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会从中受益匪浅

8、的。实施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刚开始时会有些难度,注意要真正地去尊重孩子。 35 分以上:您差不多是个完美的家长了,温和体贴、善解人意,应继续保持。 做完了以上的小测试,您对自己是否有了初步了解呢?如果您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请您继续保持。如果测试结果不尽人意,没关系,从现在开始试着改变吧!您的孩子正期待着接受到最优秀的教育方式。 第 2 件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难以接近 的,而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 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您的 教育方式 适合孩子吗? 您尝试过借鉴国外的教育方式吗? 中国的父母与国外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很大

9、的差异。我们看看周围的父母是怎样 教育孩子 的,就会明白:中国的父母仍旧使用比较陈旧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仍旧溺爱,在孩子该受到批评的时候却不够重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哪些差异吧: 中国父母小心谨慎: 风来了,赶紧将孩子捂起来。 天冷了,赶紧加衣服,唯恐孩子冻着。 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 美国父母则不同: 抱小孩像拎着个“背包”一样。 他们纵容蹒跚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 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 千方百计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 他们的着眼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 主张张扬生命的活力。 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教出的孩

10、子,个性和行为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美国的孩子: 3 总体体格健壮。 活泼开朗。 抗压性强。 独立性强。 主动性强。 中国的孩子: 相对体格瘦弱。 腼腆乖巧。 自我保护意识强。 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新时代的年轻父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把孩子捧在手心,万般呵护,换回的只是孩 子的不尊敬,甚至是白眼。父母和孩子的爱为什么不能对等互换?这成了父母们不愿提及的心结,久久萦绕在心头,直至从疑惑变为心病。 其实,这正是爱泛滥的“后遗症”,太多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无情。 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孩子?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呢?我们在孩子的一生中应该始终充当“雕玉师”的角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11、礼。”孩子就像是一块圆润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艺术品,放射出熠熠光辉。反之,则不会成才。下面的这个调查结果希望能引起家长注意: 有关部门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上提出了 5 个问题: 1你认为父母理解你吗? 2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 3你认为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 4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多名初中生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 许多学生都回答了“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你?”这一问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都不能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取而代之的是发火,甚至是动手打孩子。不

12、能平心静气地与孩子坐下来共同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初一学生绫雨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 想,被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自尊心的杀伤力是 100!我又是女孩子,经常为此而哭鼻子。 初三学生明勋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就想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自尊心?你们以为我不想考好吗? 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孩子都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也给出了答案: 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 学生萱萱写道:我的父母总是把我当成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不管什么事,他们总要没 完没

13、了地唠叨。父母爱唠叨,其实是对我的不信任。请你们不要把说过的话重复几遍,这样我很烦。 讨厌父母私自拆开自己的个人信笺。 “我很生气,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尊重我的私人空间。”这个没有留名的答案不知道是哪个孩子递交上来的,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到了愤怒。可能这个孩子的信曾被父母私自拆开过,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始终有一种“怨气”积蓄其中。 我和父母有“严重代沟”。 学生朗坤写道:我一旦有了苦恼和困惑,便无处可说,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 学生雅怡写道: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父母像我的朋友一样,劝慰 我。 几乎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对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了感激。但有不少孩子提出:

14、只有关爱是不够的,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4 浩冉是接受调查学生中说话比较极端的一个,他愤愤地写道:“爸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已经长大了,内心世界也逐渐变得复杂了,可他们还把我当成 3 岁小孩哄。他们根本不懂得理解两个字的含义!我不相信任何人,不会!不会!我会把苦恼、怨恨对自己倾诉,像一块海绵般慢慢吸收掉。” 小小的孩子竟用如此愤慨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一切的成因都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去深思了。 孩子走怎样的路, 都是父母引导的! 不要因为自己对孩子片面的 教育方式 ,而剥夺了我们的孩子成为“好孩子”的机会!经常和别的父母交流教育经验,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相同的年龄阶段都会经

15、历的事情。总结教育经验,防止个人独断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引向歧途。 教育也是一门学问,父母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和积 累教育经验。始终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只要虚心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您自己就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 3 件事:发现孩子的天赋与特长 孩子的 天赋 与 特长 从不会轻易地表露出来,我们要从小事中观察孩子的内在潜力,从而正确指引孩子的发展方向。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知道自己的孩子聪明肯学,想让他有些特长,却不知从何下手。您是否始终在猜测: 自己家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 有了特长,长久地学

16、习下去,又能否将“特长”变“擅长”? 特长究竟能给孩子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与特长,关键在于是否表露 出来。我们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心观察孩子,以得出结论: 孩子是否善于背诵较长的诗句篇章? 当您第二次给孩子讲述同一个故事时,如果说错某一个地方,孩子是否能立刻察觉? 当您带孩子走街串巷时,孩子是否能指出曾经到过的地方? 如果一些类似的问题您都答“是”,说明您孩子的记忆力相当不错,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孩子是否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翩翩起舞或小声哼唱? 孩子日常的举止动作是否优美协调? 孩子是否能很快学会骑自行车? 显然,答“是”的家长可以相信:孩子有一定的

17、音乐天分,平衡能力也相当不错,学习舞蹈、音乐也许 是发挥孩子长处的方式。 当孩子在玩玩具时,他是否会自动按颜色大小给玩具分类? 当孩子涂鸦时,孩子对色彩是否有鲜明的喜好? 孩子是否喜欢用鲜艳的色彩为图画涂色? 孩子是否喜欢异想天开? 这些都说明孩子很可能在绘画方面会有所发展。 其实,只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耀眼的闪光点”。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所以不要指责自己的孩子无能,那样做只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有一句老话叫做:“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同样可以说,孩子不是缺少天赋,缺少的只是父母发现孩子天赋的眼睛。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擦亮眼睛,善于做孩子的“伯乐

18、”。通过观察和了解来分析孩子的喜好。不盲目地追随潮流,能明确地找出符合自己孩子性格及特点的专长并帮助孩子加以学习。这样的引导才是正确的做法。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发现孩子的 天赋 并不难,难的是将天赋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其实,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个最佳 时期,抓住了最佳时期,就等于把握了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恰恰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 3 岁是训练外语口语的最佳时期。 5 4 5 岁是训练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 5 岁是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时期。 而 3 5 岁对于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来说,是音乐入门的好时机。 重视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9、。 我们要端正心态,培养有 特长 的孩子最忌“拔苗助长”。要始终保持心态平和,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找出真正适合 孩子的特长 来引导孩子。 有的爸爸妈妈只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是错 误的想法。其实,性格、情感、意志、品德等,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全的孩子首先应该拥有健康的人格,其次才能谈到“天才”二字。下面把伤仲永的故事再次呈现,希望能引起父母们的注意: 金溪县人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方仲永五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忽然哭闹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奇怪,就向邻居借来这些东西给他。方仲永马上写下了

20、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表达了孝养父母和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的意思,这首诗很快就被村里的读书人借去传阅了。 从此,旁人只要指定一物,方仲永就能立刻写下关于那个物品 的诗,诗的文字技巧及道理意境都达到一定水平。同县的人对他都非常器重,也常请他的父亲去家里做客,有的还花钱请方仲永题诗。方仲永父亲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就每天带方仲永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明道年间,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邻居叫他作诗,方仲永所作的诗的水平已经与过去所听到的不能比较了。又过了七年,人们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同普通人一样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普通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沦

21、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好,只因为没有受到合理 的 教育培养 ,所以也变为普通人了。 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了吧。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 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 告诉我们学习 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第 4 件事:为孩子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孩子还年幼,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时,就需要父母为孩子指引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以避免孩子走太多的弯路。 您希望孩子成为怎样

22、的人? 您的希望是否也是孩子的希望呢? 孩子怎样才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并为此而努力? 这些疑问是否常常出现在您的脑海中呢?反反复复却找不到答案。请您仔细阅读下面的章节,看看能否解开您心中的疑惑。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出于爱与善意的。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有才能的人。孩子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都在为子女的成长付出心血,忙忙碌碌。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拥有了做老师的权利与做父母的责任。但许多错误的 教育方式 ,却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令人惋息。 正确的教 育方式是: 培养孩子,要有长远的目标;关爱孩子,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将来

23、。 应该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明确的发展方向并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不能只顾眼前,要考虑到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 同时应告诫孩子:如果从小就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不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是不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成功的。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拥有: 1善于学习和把握知识的本领。 2与人相处和领导团队的才能。 这样,无论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获得成功,得到幸福。家长注重培养孩子以上能力,孩子在6 学习和工作中 会表现出以下优势: 1更善于与人共事。 2能始终保持乐观。 3拥有昂扬的精神状态。 4工作得更出色。 5做事更有成效。 事实上,我们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

24、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于是过早给年幼的他定位。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是无法了解到他最终的性格或是他与生俱来的特性的。在难以摸清孩子的秉性时,草草地下定论,这一做法是否欠缺考虑呢? 如果孩子真的有一些小小的天赋表现出来,我们也应该冷静对待,而不该就此抓着不放,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 有些错误的举动反而容易扼杀了孩子的 兴趣 。让正处在兴趣萌发期的孩子不敢再对任何事物有兴趣。即使产生兴趣也努力压抑不被父母察觉,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糟糕结果。 一位母亲曾在儿子上大学时,请教过全国重点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故事给这位母亲听: 有一个生活

25、在偏远地区的女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 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光宗耀祖。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考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母亲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 母亲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不理想。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就跳楼自杀了。 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时,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这个故事恰恰验证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

26、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平静面对;心理素质差的,难以生存。我们往往只对孩子进行书本教育,忘记了给孩子素质教育。说了太多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却忘记在千叮万嘱之后加上一句:孩子,请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千万不要以“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迫孩子。 真正为孩子好,应该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事,而不能逼迫或训斥他们!让孩子成才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方法。下面讲述一个关于钱钟书的小故事,希望您能从中得到启 发: 当代作家钱钟书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出生时,因其伯父还没有孩子,就由祖父做主,把他交由伯父

27、教养。伯父视钱钟书为掌上明珠。 伯父不想让他早受读书之苦,于是整天带着他四处游玩,进茶馆、听评书、看小说等等。即使他小有错误,伯父也不批评他,更不用说训斥了。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钱钟书从小就养成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脾气和狂妄无忌的性格。他对什么人或什么事都不在意,敢任意地批评、嘲弄。放荡不羁的性格也使他毫无顾忌地全身心去追求自己的兴趣 ,而对兴趣的追求,恰恰打开了他的“天才之门”。 钱钟书小时候很喜欢看小说,在看完了家里收藏的古典名著之后,就去书摊上看,常常流连忘返。伯父不得不给他租小说看。伯父任其发展的做法,也使他养成了不爱学习、晚睡晚 起、贪吃贪玩的坏习惯。但这些问题后来都得到了钱钟书

28、生父的纠正。 伯父在钱钟书少年时就去世了,父亲又远在北京教书,没有人可以约束钱钟书。他 一到假期就痛痛快快地看着各种杂志,临到开学,才想到课本还没翻过。 有一次暑假,父亲让他和弟弟各写一篇文章,结果弟弟顺利过关,他却因为文章不文不白、词义怪诞、用字庸俗、字迹潦草而被父亲痛打了一顿。 这使得钱钟书羞愧不已,并痛哭了一场。之后,钱钟书就开始发奋读书了。钱钟书对外国文学,特别是外文原著很感兴趣。早在十一二岁时,他便开始阅读外文译著。后来他在一所教会学校上中学,得7 到了良好的外语训练,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使他对外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后来,钱钟书数学学得不好,却凭着优异的语文、英文 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

29、录取,并成为中华文化界的一位独具魅力的大师。 从钱钟书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养成一种自由开放的个性,使他们在一定空间内自由发展。其次是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开启人内在动力的“钥匙”。 我们在为孩子定下目标之前,可以参考孩子的兴趣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会在生活、玩耍中显露出来。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怀着欣喜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或许孩子的爱好与我们的喜好并不相符,这时也不要打击孩子,更不要批评或者辱骂他们。 我 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用心去做,才会取得好的成果。 如今的孩子都是“小大人”,他们都有

30、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个性强,不认输。如果我们非要强制性地来约束孩子,孩子一定会感到压抑、愤怒甚至反叛,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对父母的不满。 如果,有一天孩子没能使您如愿以偿,那您也不要沮丧,更不要绝望,或许您的孩子某一天会为您带来意外的惊喜!孩子快乐,才是父母最终的奋斗目标。 我们培养孩子是希望他成为: 1能够独立的个体。 2有公德心的人。 3有责任感的人。 4善良而诚实的人。 5懂得尊重他 人的人。 6彬彬有礼的人。 孩子懂得爱这个社会、爱生活、爱父母、爱每一个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他所生存的社会奉献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希望”,也是我们要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 第 5 件事:扮演好孩

31、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角色 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盲目地发展。所以,为孩子“点亮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一条道路,是我们作为父母最首要的任务。 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应当给予孩子的是: 1正确的引导与监护。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4尽量避免孩子染上恶习。 5不让孩子受到伤害。 6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身上。 我们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 引路人 ”与监护者的角色。 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善恶美丑。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判断都是通过我们的描述得到的。 我们要做一位温和可亲的“引路人”,这样我们的指引才更容易被孩子

32、所接受。 只有让孩子处在和颜悦色的教育中,他才会养成表达内心感受的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待您的孩子,要像“滴水穿石”一样,把自己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像流水一样温和、柔软,而不要像洪水一般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恐惧!我们要在孩子心目中塑造一个温和的形象。 只有如此,孩子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引,心甘情愿地走上父母为他指引的人生道路。下面讲述一个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我们一同体会一下,居里夫人是怎样做自己孩子的“引路人”的: 居里夫人从自己的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了一个道理:人的智力成就,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品格的高尚。 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

33、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不愿让孩子成为坐享其成的人。 有好几次机会,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可以得到一大笔财产,然而她不肯那样做,她认为女儿们将来必8 须靠自己生活。她不让女儿们过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 居里夫人还特别重视对孩子意志和品质的培养。“热爱事业,不求享乐,有独立能力。”这是居里夫人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她 教育孩子 的原则。 在丈夫比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个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拮据,还得补贴一部分钱用于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比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镭,这在当时价值 100 万法郎。居里夫人不同意,她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

34、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 为了让女儿从小树立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 工作。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 1 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对待事业,居里夫人有着崇高的献身精神,对待孩子,她也是这样要求的。在和女儿谈到爱情这个问题时,她引用法国作家的话说:“爱情并不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她还说:“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像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是会令人失望的。” 居里夫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1培养孩子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 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

35、的生活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 德”。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2“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 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热爱祖国。 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继承了她的崇高品德。 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修养更是如此。耳提面命、说话刻薄、表情愤怒等等,这些让人不舒 服的的态度不应该出现在父母的脸上,这样是很容易让孩子

36、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不可能听进去我们讲的道理。 平心静气,保持心态平和才是正确的谈话态度。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孩子。培养出三位博士的中国母亲高芸香曾在她的书中提到过一个小故事: 记得在我从教期间见过这样一位同事,她教给孩子们知识常常是不经意的。一次吃午饭时,毛手毛脚的小儿子被热饭烫了手。她一边给孩子降温、包扎,一边叫过女儿来看弟弟的伤势,告诫姐弟俩以后要当心。 为了让小儿子转移注意力,忘掉疼痛,她还在女儿的左手上写下个“汤”字,右手上写下个“火” 字,然后把两个字组合起来,在纸上写下个“烫”字。她告诉两个孩子,汤下加了火,温度就慢慢升高,高过体温,咱们就感觉热,高到摄氏五六十度就开始

37、烫了,八九十度就会烧坏皮肤 看到孩子们来了兴致,她还取出温度计,把它插到热水碗里,让孩子们观察水银柱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会让孩子刻骨铭心,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为什么会收到这种效果呢?因为在温馨的生活场景中,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他们的态度是配合的、接纳的,而不是抵触与逆反的。 这个时候,我们说什么,孩子就会听什么。我们想告诉 孩子的道理也慢慢地渗透到了他的心中,并且被牢牢地记住,不容易被孩子所遗忘。所以, 教育孩子 除了爱和关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技巧。 孩子有了进步,我们对他当面赞扬,给他多一些鼓励的话,孩子的心会慢慢地与你贴近。 常有一些母亲怀着“

38、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对年幼的孩子总是板着脸 ,只要看不惯就大声指责,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这种情况,会让孩子生活在紧张、焦躁、压抑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最大的就是孩子的性格。我们习惯了教育子女时的严厉管教,以致忘记了什么是过犹不及。 事实上,“高压政策”逼迫的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因孩子的成长问题而产生的烦恼没有9 一天不侵蚀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寝食难安,越想越发愁。即使孩子已经足够优秀出众,我们仍旧心事重重,而造成这种困扰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我们自身。 我们是孩子人生路上的“ 引路人 ”,我们的情操、理智、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 在一件具

39、体事情上,我们的言行给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往往胜过平日教育孩子时的千言万语。所以,我们要学会把人性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交付给孩子。 第 6 件事: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事 只有孩子才会忍气吞声去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我们或许已经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而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做 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何尝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心愿呢? 李明夫妇有一个宝贝女儿,叫李嘉姚。她会吹小号、弹钢琴,还学过国画。尽管如此,家里对嘉姚的管教仍然没有丝毫放松。每天,嘉姚放学回到家里,除了要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弹钢琴、吹小号、画国画、写日记。 嘉姚每天都很疲惫,妈妈把吹小号和画国画这两项都去掉了。但无论再累,写完作业后弹钢琴、写

40、日记是不能少的。从表面上看,嘉姚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常常在学校被当做典型来表扬,号召同学们学习。 但嘉姚静下来的时候,常常发呆,有时候,脸上还挂着淡淡的泪痕。她太累了,觉不够睡,压力也 大。久而久之,嘉姚的精神崩溃了,不但记忆力下降,爱哭,还经常发脾气,有时候还摔东西。 开始,妈妈还以为嘉姚想偷懒。但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嘉姚的精神不对头,于是吓坏了,拉着嘉姚到医院一看,医生说嘉姚已患上轻微的精神分裂症。李明夫妇已经觉醒,再也不逼孩子拼命苦学。后来,嘉姚休学了一个学期,经过调养,病情好多了。 如今大部分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拼命施加压力。按照自己为孩子规划的发展目标,一刻不停地鞭策着孩子前

41、进。孩子们无休无止地去学不喜欢学的东西,结果欲速则不达。 学习最好是在放松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成才, 固然离不开刻苦努力,但高压下的学习,并不是合理的学习方式。而且如此高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前两年有一本书,写的是近百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外国科学家对中国中小学生的寄语,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鼓励孩子拼命苦学课本知识的。 相反,他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孩子们:要对大自然,对世间万物有浓厚的兴趣,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自由的成长空间才是孩子成长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下面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深思: 孩子们不情愿地蹦着台阶,不情愿地挥着羽毛球拍,不情愿地听着老师的严厉训

42、斥。在某市的一个 体育馆里,“不情愿”的孩子很多都愁眉苦脸,似乎运动只给他们增添了烦恼,而没有给他们带来乐趣。 仅仅八九岁的小孩子排成长队,沿着体育馆周围看台的台阶蹦上跑下,幼小的身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简单的体能训练动作。教练的呵斥声在体育馆里回荡,场地周围是坐着等待的家长,有几个“偷懒”的学生在教练的呵斥中勉强打起精神,一级级地往高高的台阶上蹦。 在羽毛球场地内, 30 多个孩子排成长方队,大家一块重复着“挥拍扣球”这一动作。一位女教练在旁边不时地喊着:“认真些,才让你们挥 300 下,这还多吗?”在单独训练接球时,教练也很严厉, 对这些小家伙一点儿也不客气,大声要求他们要规范动作。 孩子稚

43、嫩的小手在空中僵硬地伸着,等待羽毛球飞来,样子看上去多少显得有些呆头呆脑。简单枯燥的体能训练和重复的动作,使得孩子们看上去极不情愿,而当教练“恩赐”孩子们去场地上打球时,他们的脸上才有了一丝运动的快乐。 众所周知,人们称大强度训练为“ 魔鬼训练法 ”。但是,这种“魔鬼训练法”并不适用于年幼的孩子,而且俱乐部里的孩子也不是运动员,他们不需要为“荣誉而战”。他们的目的是通过适量运动来强身健体,为的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实,老师也是真心想让孩子们长进。但老套的教育方式以及面对孩子时生硬的态度,都让锻炼身体这件简单的事成了孩子心目中不情愿去做的事。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总

44、结教子经验,真正使孩子们能够快乐起来,10 养成自觉自愿的好习惯。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需要“魔鬼训练”,这里的孩子们真正 需要的是快乐和健康。 下面举一些反面的例子请父母们在 教育孩子 时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场景一: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妈妈在强喂,把一口菜塞到孩子嘴里后说道:“妈妈都是为你好,蔬菜里有营养。” 场景二:孩子正在院子里玩,妈妈走过去拉着孩子就回家,孩子很不情愿,妈妈就说:“妈妈都 是为你好,和这些下岗工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对你没什么好处。” 场景三:妈妈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在每次送孩子去上课的途中,孩子一打退堂鼓,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你好,钢琴还能开拓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只要

45、出发点是好的,父母就可以侵犯孩子的自主权,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甚至替孩子做主。这是错误的观点! 如果孩子对我们的做法很认同,那么,在他今后的为人处世中,他也会以这样的错误观点去对待别人。如果孩子对我们的做法不认同,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与孩子的感情面临着又一次的危机。 所以,我们要适当地给孩子自由空间,不 逼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及时地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了解我们“命令”孩子去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孩子不情愿做的。 第 7 件事: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经常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不能与小朋友很好地沟通,岂不是成了“小哑巴”?所以,从现在开始,请

46、父母们认真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 吧! “有的时候我也想做个普通的星星,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快乐地眨眼睛,但是从来没学会怎么做,所以只好躲在一边做个旁观者,就像是被这个世界给遗忘了。”这是一个孩子的内心独白,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一般会有以下的举动: 1幸运的孩子慢慢学会了合作,可以回到集体当中,他只是慢了半拍而已。 2另一些孩子想要成为群体的“中心人物”,只有通过反叛的行为吸引别人注意,他们努力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捣乱、破坏或者做危险动作,但是,却把自己变成了更加 不受欢迎的人。 3还有的孩子采用相反的办法,直接把自己孤立保护起来,我行我素,久而久之,逐渐变得自我封闭。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差

47、,就无法与其他的小朋友玩到一起,总是被孤立起来或者不能主动参与到一些游戏活动当中。见了邻居和长辈就会脸红、紧张,不能主动向熟悉的人问好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表现。 而产生这些不良表现的主要原因是:在生活中,孩子们总是习惯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心里没有集体观念。不知道集体是很重要的群体,单纯地以为自己可以独立地停留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断绝联系。对自我保护意识的错误理 解造成了孩子的孤僻。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孩子过于骄傲,不能融入群体。孤僻的孩子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眼下他们好似被保护得无微不至,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育,

48、使他们变成无能无为的“可怜虫”,被其他的孩子孤立并远远地甩在后头。 溺爱孩子实质是我们满足了自己爱孩子的心理,过度地保护成了孩子成长的障碍,使他们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 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应该从小培养,每天的生活都是交流与合作的课堂,日常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 我们应该鼓励 孩子勇敢地表现自我,帮助他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给孩子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方法,培养孩子积极的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为此,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等待和观察孩子的表现,遇事不要急于插手干预。 2平时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变换角色和形式,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尝试。 3要经常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将我们的体验与孩子的感受相比较和沟通。 4凡事尽可能让孩子配合完成,无论在游戏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让他成为主动的共同参与者。 5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他参与合作的活 动的成果,使他切身体会合作所带来的成绩和快乐。 父母要学会把能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几句话挂在嘴边,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