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1332456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高2012级43班 苏攀月 指导老师: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广泛深入民间,无论是春节贴在门上激情满纸的春联,结婚时用的喜气洋溢的喜联,还是情深意厚的挽联,都为人们喜闻乐见。那么对联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呢?我查阅资料后做了以下研究报告。一、形式独特,其妙有三(一)对仗严谨1.对联要求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做到整齐美观。上下联要求字字相对,即字数完全般不可一多一少,有长有短。上联出现过的字下联也尽量不要出现。2.不仅如此,还要要求词语对仗,上联是几个词,下联也应是几个词,字数也要完全相等。词语讲对仗,要求上下联词语的虚实要对应,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这里讲的实词是指一切实物的名称,其余都叫虚词,与现汉中的实词和虚词不尽相同)3.在虚实相对的同时,还要要求词性完全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4.特殊的,在一些特定场所或情形,可以令辟蹊径,适当打破以上规则,如挽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就对大军阀袁世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而在一些对联中,按照骈体文句法来,“之、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