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内涵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即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生产经营中使用劳动力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表现为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易的对象是人的劳动,但是,劳动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只能是对劳动力本身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同样,劳动供给也在于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本身。由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再加上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供 求关系本身表现
2、出其特殊性。在目前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因为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匹配不到位,使得劳动力供求呈现着相应的特点。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 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地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劳动力供
3、给的年龄相对高龄化。从总的水平上考察,在给定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决定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又和以前的生育率水平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由 21 世纪上半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趋势变动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劳动力供给总量的边际递减现象已经发生,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的减少也将很快出现。迄今为止,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以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不断上升 的趋势,成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的基本源泉。这不仅形成了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也成为近 20 年来 “ 人口红利 ” 的主要来源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昀新的预测
4、,中国人口高峰将在比预期早得多的时候,即大约 2030年前后在 14.4亿左右的水平上达到,劳动年龄人口从 2013 年左右开始上升趋势就十分平缓, 2016 年达到昀高峰后开始绝对减少,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目前已经是逐年降低,并且下降速度趋于加快。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给年龄结构来看, 45-59 岁和 60-64岁相对高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 20 年里将迅速增加 , 4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由 2000 年的 19227 万增加到 2010 年 26151 万,再增加到峰值年( 2025年)的 32642 万人,其后缓慢减少; 60-64 岁老年劳动年龄人口由 2000 年的4136 万
5、增加到 2010 年的 5693 万,到 2030 年前后达到 11000 万以上。这期间相对高龄劳动力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这一时期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从 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 9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看, 16-24岁求职人数较 2006年有降低 2%, 25-34岁求职人数则增加 2.9%,45 岁以上求职人数增加 0.9%,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幅趋缓。劳动力供给总量是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劳动参与率两者共同决定的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上的预测表明,15-64 岁年龄段人口数量还会持续增加到 2014 年,届时总量
6、会达到 9.97 亿;而 15-60岁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到 2011年就会停止,届时总量为 9.27亿。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 10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特别是青年和 妇女的参与率较高。但由于在校学生会有所增加、自动失业者的比例增加、女性就业结构和比重趋向合理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口比重会有所下降,我国的劳动参与率会在年龄构成上有所改善,在总量水平上有所下降(金玉秋,2005)。因此,从劳动力供给总量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不会一直持续增加,而是会到某个时点( 2011
7、 年)后逐渐缩小,而且会因为劳动参与率下降使得整个规模下降得更快。 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 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据估计, 2000 年底,包括登记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新下岗职工,机构改革中分流,农转非等几项指标在内的我国未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 2800 万 -3000 万人。此外,农村约有 1.3 亿-1.5 亿剩余劳动力。未来 10 年我国农业领域每年要转移 850 万剩余劳动力,城镇每年要安置 200万富余职工,每年还有 9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加人劳动大军。不考虑城镇公
8、开登记失业人口,上述三者合计每年就有 1950 万人需要就业,而我国未来 10 年,伴随经济增长,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仅在 675-1031 万之间 ,即使劳动力需求达到昀高预测值,年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也有 900 多万。 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盘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 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