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成因.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3715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成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成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成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成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认为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管理方法的陈旧及教师伦理的缺失等影响了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伦理问题 成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 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开始了一场具有新的革命意义的社会转型。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先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深入和发展,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对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义与利、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反映思想道德的具体内容的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反映在我国高校学

2、生管理工作上,教师和学生在构造各自的思想伦理体系时,充满了彷徨和矛盾。由于社会转型、传统价值的擅变,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人生理想、道德水准多元并立、参差不齐,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 绩效受到影响;同时又反映出在市场经济多元利益的驱动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受到负面冲击,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长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缺乏对转型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律的研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利益至上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常常专注于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管理工作价值观的错位。价值观是行动和决策的依据,为此,教育价值观的错位所带来

3、的是,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过于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对思想素质和伦理观念、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体健康的要求;过分强调为学生考级拿证,而忽视为学生社会实践、学会选择和判断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工作理念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这种管理工作价值导向的结果,就使得不少学生缺乏政治热情和伦理素质,对我国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不感兴趣。这也给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丰厚,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使得市场经济领域里的一些游戏规则被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当中,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受 “ 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 、 “ 学生 是

4、上帝 ” 的思想影响,学生工作长期遵循的 “ 教育、管理、服务 ” 三位一体的工作原则逐步淡化,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过于强调管理的职责忽视伦理的功能;过于强调事务性管理忽视必要的引导。对于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行为如作弊、偷窃等,应处理不处理,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贿赂,放弃应有警示教育,被所谓的 “ 服务为主 ” 的思想替代,产生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伦理问题。 二、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陈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是指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管理工作对象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为实现学生管理目标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正确地 运用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5、却存在陈旧落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基本方法缺乏伦理基础。当前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方法、说教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心理方法等五种,这些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而这些方法之中或多或少都涵纳着伦理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偏重于行政手段,而忽视了伦理基础的运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当将这些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突出伦理基础在学校管理当中的导向作用。如教师应当在工 作中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懂得伦理说教方法,伴之以思想教育和情感的沟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注重通过伦理性的说服,不能启发学生的觉悟,使学生自觉的为实现其在学校的共同目标而积

6、极行动;不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一些教师的工作理念过于固化、落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片面强调 “ 精神第一 ” 。这样往往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师生和谐的伦理关系,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二,现代技术性方法研究运用十分薄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用的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对于技术性的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中还是很少运用的。现代技术性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网络管理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法等。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现代技术性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非常薄弱。很多教师不讲究方法,甚至于不会运用技术性方法。即使运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目标管理法方面,一些教师不善于运用这一方法,未能把

7、学生目标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目标在大部分情况下仅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管理者的头脑中,这很容易造成目标的偏离。还有在网络管理法方面,许多管理者对网络管理缺乏研究,不能运用网络技术绘制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图表,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法方面, 许多管理者不注重学生过程质量管理,而只注重学生最终效果的管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师伦理观念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强调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主体地位。结果常常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一,教师师道尊严思想严重。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伦理问题,教师常常把矛盾的根源归结于

8、政策问题,诸如高校的扩招,以及学生素质差等原因,而不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原因。对他们来讲,教师认为自己是 “ 权力阶层 ” 或 “ 经营实体 ” ,掌管 着某些实权,常常无视学生,傲慢无礼。还有的教师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正变为一种产业或者服务贸易,把教育理解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即学生缴费买知识,老师打工卖知识,与之相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归宿自然成了经济效益。这些想法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公益性质和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如果我们反思学生管理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 “ 师道尊严 ” 的思想严重,没有把学生放在平等,民主的层面来看待,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也无法

9、帮助学生创设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简历大 全 第二,教师道德人格缺失。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来说,它的缺失意味着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性的缺失,对于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基本价值取向的确实,凡事 “ 以事为中心 ” , “ 见物不见人 ” 或 “ 唯教师自我是从 ” ,就很有可能导致慎独,进而让学生感 思想汇报 到得不到尊重,不利于营造出学生成长的和谐的环境,培养出非道德人格的学生,从而使高校这个最重要的道德共同体失去其本来意义。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钱焕琦,刘云林著中国教育伦理学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 3 期 王正平主编高校教师伦理学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