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5031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 摘 要:在解放战争时期,沂蒙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是在继承发扬沂蒙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在进行反帝反封建、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其非物质形态方面包括精神形态、制度形态和知识教育形态,展现出的精神、理想、信念等也是我们今天不断完善发扬红色文化所需要的。回顾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红色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非物质形态 1 关于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 产党继承发扬沂蒙文化的优秀传统,带领中国人民在沂蒙山区进行反帝反封建、对抗国民党

2、反动统治过程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有物质形态红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之分。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指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建立丰功伟绩所涌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人物、革命事迹和革命遗址;非物质形态指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军民解决困难所形成的精神、信仰、知识、理念,以及所实施的制度、政策、规范等等。 2 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 解放战争是从 1945 年 8 月到 1949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临沂市于 1945年 9 月 13 日获得解放,临沂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军区及山东神临时参议会等省级机关,由莒南县大店迁驻临沂城,临沂成了山东解放区政治、经

3、济、文化、军事中心。党带领沂蒙军民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一时期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知识教育形态。 (一)精神形态 精神形态,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上所承载的主体革命精神,称之为 “ 魂 ” ,是红色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精神是沂蒙 精神 .在解放战争时期突出表现为红嫂精神和支前精神。 1.红嫂精神 红嫂,是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沂蒙妇女的统称。红嫂的形成首先源于传统沂蒙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沂蒙人民勇敢勤劳、善良质朴的品德。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沂蒙根据地的巩固壮大,马列主义

4、和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长期处于被压迫剥削地位的沂蒙妇女思想得到解放,她们主动地融入了解放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妇女积极响应 “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 的号召,提出了 “ 男女老少齐动员,能抬担架的上前线,留下来的搞生产,打 败蒋军再团圆 ” 的口号,几乎承担了全部战争后勤任务。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沂蒙六姐妹。 1947 年的孟良崮战役。部队前线急需要食宿、医药的安排救援,但是蒙阴县仅 150多户人家,且村里的成年男子大都已经参军,只剩下了妇女和老幼。六姐妹组织妇女和儿童加工粮食、缝补衣物并运送到前线。经过半个多月的不分昼夜,她们成功的补给了中共军队的物资需求,为孟良崮战役取得

5、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们政治信念坚定,拥护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无私奉献,并且在新中国 成立以后不断发展完善下去。 2、支前精神 支前主要是支援前线。在解放战争中,随着解放军实力的增强,大兵团作战和大规模战役数量显著增多,之前工作也转向了公开化、规模化、组织化的形式。在对抗国民党反对派的严峻形势下,沂蒙人民英勇无畏,积极支援, “ 最后一口粮食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 ,体现的是一位沂蒙老母亲感天动地的支援精神。在解放战争的前三年内,沂蒙地区前后发动了四次参军运动,优秀勇敢的沂蒙儿子前往战场,奋勇杀敌

6、,增强了华东野战军的力量。在 1947年 1月的鲁南战役、 5月 的孟良崮战役、 1948 年 11 月的淮海战役中,沂蒙山区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前线,抬担架,运送医药物品和弹药,积极抢修公路、铁路、大路和桥梁,使部队行军作战、物资供应畅行无阻。可以看出来,中共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和沂蒙人民的支前精神分不开的。 (二)制度形态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他所带领创建的沂蒙红色文化必然也得符合人民的利益需求。从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可以看出其以人为本的红色文化理念。 1946 年中共中央发布 “ 五四 ” 指示,其基本精神是: 把抗战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

7、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并且还注意到了把汉奸豪绅、恶霸地主分子与一般富农、中小地区分子加以区别;后来各沂蒙地委召开会议,通过报告如何执行 “ 五四 ” 指示继续贯彻五四指示;1946年 9月 1日,华东局又发布了 “ 九一 ” 指示,这份指示是在土地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发布的,总结了经验教训,规定了改革的各项原则;七月份发出 “ 七七 ” 指示,出现了左倾思想,要求没收地主恶霸的全部土地,但是这种思想倾向后来在整党思想运动中得到了改善。土地改革运动于 8月份结束。 土地,历来是解决农 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剥削,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没法从事生产发

8、展,因此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解放战争时期自中央下达五四指示起,沂蒙各地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土改复查,普遍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和学习运动,改变了本区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为支援战争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力量。这是一场具有政治性目的的土改,但是不可否认,土改运动满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体现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推翻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也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三)知识教育形态 中国 共产党带领沂蒙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地区人民就开始了冬学、扫盲班等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学校、报刊等让沂蒙军民学习先进文化,

9、开化思想,同时也可以加强党的执政建设,为党服务。 1、学校教育。 1945年 8月底,滨海建国学院成立; 9月新四军军医学校进驻临沂城; 1946年 1 月 5日山东大学在临沂举行开学典礼; 6月鲁中举办各类培训班; 11 月 25 日华东军政大学成立; 1947 年 2 月滨海公学成立; 3月 13日华东军区创建特纵及科技学校 1949年 5月鲁中师范学校成立等等。党创建的这些学校既包括教育干部又包括教育群众,从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进行,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程度,促进思想解放。 2、报刊。主要有 1945 年 12 月创刊的山东教育, 1946 年 5 月创刊的邮政周报以及

10、 1948 年 9 月创刊的鲁中南报。 创办的学校和报刊,一方面加强了沂蒙人民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报道与国民党的斗争形势,激发民众的参军爱国意识,通过学校教育有培养了一批先进青年,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同时在这时期,也开展了一些反内战 教育与反抗国民党斗争的教育,无不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3 总结 沂蒙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 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知识教育形态,促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沂蒙地区的深入发展,使党带领沂蒙军民通过解放战争取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红色文化的发展日益成熟完善,回顾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