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的提高 摘要: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情况复杂化、任务多样化、力量多元化、行动一体化等特点,因而,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节奏更快,指挥协调更难,指挥政策性更强,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应采用正确的指挥方式、方法和手段,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培养,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提高 中图分类号: E277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11) 02 254 02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2、。为提高指挥效能,应采用正确的指挥方式、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的培养。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非战争军事行 动背景复杂,要求指挥员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 与一般作战行动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目的重大而特殊。像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行动,尽管某些事件只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但因涉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等战略层面的利益,处置行动变得十分敏感而复杂。事关战略全局,与政治、外交密切相关,军事行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威、军威。指挥员必须准确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目的,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辨本质,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
3、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行动的规模大小都要牢固树立全 局观念,深刻领会上级意图,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决策指示上,紧紧围绕上级意图指挥部队行动,防止决策失误、指挥失当。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要求指挥员具备更高的能力素质 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等。每种样式又有多种行动,仅抢险救灾就包含了抗洪、灭火和抗震救灾。针对不同的行动,不同的情况,指挥员要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譬如,维护社会稳定行动,由于骚(动)乱事件的规模、性质通常随着事态的 发展而变化,这就使军队遂行维稳任务
4、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当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恐怖骚乱事件时,通常可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威慑,力争以和平的斗争方式解决问题;当事态扩大,发展到动乱,并有明显的暴(叛)乱迹象时,则需使用军事威慑和有重点的局部武力打击并举的方式,力争将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当事态继续恶化,问题性质发生质变形成恐怖暴(叛)乱时,主要实施强有力的武力打击,坚决、迅速、果断地予以平息。行动时,军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的界限,做到随机应变,力争主动。这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突然,要求指挥节奏更快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性,其发生的事件、地点、规模、态势和影响程
5、度是不可预测或难以准确预料的,而且发展演变速度极快,部队遂行任务的性质、方向、地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指挥员进行决策的时间和组织行动的时间极为有限。指挥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加快指挥节奏,简便控制方法,缩短指令反馈时间,提高部队的反应速度,尽快控制事态。 4.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化,要求指挥协调顺畅。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行动往往是多系统、多军兵种 、多行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不仅包括军队内部的各个军兵种,而且还包括地方政府、武警部队,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力量。由于参与行动的各方面力量平时的指挥体制、通联手段、训练水平、管理方式、队伍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都有很大差别,加之现场指挥的范围大
6、,头绪多,指挥与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反恐怖行动往往在军队、武警、民兵与地方党政机关、公安部门的相互配合下进行,有时还可能开展国际间合作。因此,需要各种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指挥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协同难度大。 二、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一体化指挥机构 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是多元力量的整体联动,必须着眼形成整体合力,加强集中统一指挥。首先,要明确指挥主体。无论是事先有准备还是应急行动都应把明确指挥主体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赋予指挥权,尽快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主体主要由行动地区最高军事机关、担负主要任务的部队、参与行动的最高指挥机关
7、担负,以利于形成高度的指挥权威。其次,要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根据投入的建制单位数量、兵力规模、任务范围等因素,合理确定指挥层次,构建单级或多级指挥体系。构建指挥 体系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指挥层次与跨度的关系,既不能因纵短横长、指挥跨度过大,造成控制难;也不能因纵长横短、指挥层次过多,影响指挥效率。应切实找准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再次,是要完善指挥机构内部要素。既要保持精干高效、功能完备,又要避免重叠交叉设置。根据具体任务,有什么样的指挥需求,就设置什么样的指挥要素,确保指挥机构内部设置与联合指挥需求相适应。在人员编制上既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又要有精通专业的技术人员;既要有善于沟通协调的联络人员,又
8、要有精通法规、民俗的咨询人员。最后,要理顺各种关系。一是指挥关系,这是指 挥机构与隶属、配属力量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下级在行动上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自觉维护上级指挥权威。二是指导关系,这是根据职责和任务,对指挥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各级指挥机构业务部门,有责任和权力对口指导下级部门;指挥机构内部,指挥中心有责任和权力指导其他业务部门。三是协同关系,这是参战力量实现整体联动的内在要求。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建立指挥关系的任务部队,在执行同一任务时应建立协同关系,既可以由各级指挥机构统一组织,也可由任务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四是协调关系,这是军地之间沟通联络的主要渠道。军警民共同参与 的非战争军事
9、行动,部队应与地方党政部门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协调关系,确保军警民步调一致。 (二)灵活运用各种指挥方式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具有特殊性、应急性、多变性等特点,为提高指挥效能,必须着眼整体效益,在统筹兼顾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果断作出决策。构建军地一体信息网络系统,定期向驻地办公室、公安局、安监局等单位了解情况,及时掌握驻地社会动态和突发事件情况,为做好应急准备争取主动。要把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综合指挥与专项指挥、按级 指挥与越级指挥、定点指挥和移动指挥等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划定权限、明确职责,实施指挥权限调控下的自主指挥。最高指
10、挥机构可将任务部队担负的具体任务,纳入统一意图下进行整体筹划,在确保对各级指挥活动实施宏观指导和跟踪监控的前提下,由各级按照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实施相对独立的指挥。指挥过程中,涉及全局的重大行动,指挥员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或组织专项机构实施专项指挥。除此之外,各级一般不应干预下级的指挥活动,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则可越级指挥任务部队,改变力量布局,调整行动计划,确保上级意图的圆满实现。 (三)构建多元化指挥手段 应依托信息化指挥平台,积极研究探索网络化指挥、军地一体化指挥、贯穿式分散式指挥等方法手段,主动构建纵横贯通的指挥网络。当部队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应根据力量规模、部署范围和任务区域的通
11、信基础设施状况,按照军队、武警、预备役既能互联互通又互不干扰影响;既能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资源又能确保安全保密的原则,增配机动性能好、通信距离远、受地形影响小的卫星通信和军用移动通信装备,采取空中转信、地面接力等方式,建立通信配系、确保动中通、扰中通和实时通。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辅助决策 系统在组织指挥中的应用,在现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部队预定任务,增加应急指挥、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和维权等专业指挥模块,为组织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四)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军兵种及其他武装力量的运用、平时指挥关系的改变等诸多问题,需要配套完善的法规加以规范。应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大
12、局的高度,尽快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法制轨道,配套完善综合性、专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地位,为部队行动提供法理依据。应通过法制手段,进一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体制 、机制和相关活动,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解决好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多头指挥等问题,使非战争军事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证组织指挥有法可依、临阵不乱。 (五)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能力,根本在于锻造一批高素质指挥人才。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纳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成长起点。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与完成重大任务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在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磨砺指挥素质, 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尽快满足现实急需。必须注重以课题研究牵引指挥人才培养,健全实践育人的激励机制,激发官兵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指挥人才的理论素养。必须在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培养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把高素质人才放在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重要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切实以个体素质的提高,促进部队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何清成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制 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指挥效能J.国防大学学报, 2008,( 10):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