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信息共享空间 研究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学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不同定义。并简要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 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 随着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学习环境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行为习惯,协作教学与学习方式在大学普遍开展,开放存取、信息共享等理念得到网络时代人们的共识,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用户学习活动的第一线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主流形态。信息共享空间( IC)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背景 过去,图书馆没有信息提供商的竞争,它们是知识之门的唯一权威和监护人。然而,随着网络和信息的发展,很多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资源的数量已经赶上或超过纸质资源,网络信
2、息服务已经不单是图书馆的专利, 图书馆必须做出改变以满足新用户的预期和需求。就像 McDonald和 Thomas所言:“ 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来实现传统图书馆价值与将来一代人的预期和习惯之间的平衡,将决定图书馆能否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教育和个人情境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 信息共享空间有效地跨越图书馆和因特网之间的边界。这条边界是一个仍然存在争论,并不时发生冲突与争端的场所。 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更新资源和服务,加强在线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发布等建设;注意搜集、加工、整理免费信息资源;构建大学机构知识库;在图书馆 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整
3、合图书馆的布局、人员和信息,搭建学习、科研和学术交流环境;二是融入教学过程,构建学习环境。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小组学习中,图书馆可以承担环境与资源的双重任务,如搭建共享学习空间,整合课件资源、教学信息、教师信息等教学资源。当读者查找某类信息时,可以同时获得相关教师的学术活动、研究课题等情况。同时,图书馆也能围绕课程提供服务,如某一门课程的发展情况、其他学校课程的情况等;三是服务教育改革,营造科研学术环境。图书馆除了提供文 献资源之外,还提供其他相关的服务,比如查询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情报服务。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来深化服务,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和科研中
4、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图书馆自身如何改变,图书馆始终都围绕着如何为读者更好地服务。而 IC 可以给读者创造舒适的人文环境,成为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使命的传统图书馆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信息环境两种文化的斡旋者,而正是这种桥梁作用使信息共享空间越来越受到各个图书馆的青睐。 我国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开始尝试 IC 服务主要是从 2006 年,2006、 2007,连续 两年,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将 IC 列入项目指南之中,在社科基金项目的带动下, IC 建设成为图书馆界发展的新潮流。在一些发达省市,已有十多所大学图书馆建起了信息共享空间,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 2 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
5、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馆长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服务模式,它为图书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以及各类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具有如下特点: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素养;推动研究与学习。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任树怀认为 IC 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围绕 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新型服务设施与组织空间。尽管概念表达的不同,但是其核心是将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和数字资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服务形式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信息环境中,为用户的信息需求和知识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看, IC 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拥有多种信息技术设备,聚集智力资源与信息资
6、源,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新型学习交流空间与学术资源空间。从服务与特征来看, IC 是一个全天候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具备便利、专业等特征,并注重技术、协作、能力的新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3 信息 共享空间的特点 IC 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具有很多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Robert Seal对 IC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普遍性( ubiquity)、适应性( utility)、灵活性( flexibility)、公共性( community)是 IC的主要特点。 3.1 普遍性 每一台机器都有相同的界面、软件和检索电子资源的途径。 IC 将参考咨询、网络技术服务和多媒体资源结合
7、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一个促进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的信息共享环境,在这里图书馆员、 IT 专家 、参考咨询员共同支持读者的学习和研究,甚至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3.2 适应性 IC 的核心是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他是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场所,使用和检索信息的场所,促进学术发展和创造合作机会的场所,支持交叉学科研究的场所。 IC 能够适应不同需求,提供 “ 一站式 “信息服务,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推动共同学习和研究。 3.3 灵活性 由于 IC是信息增量和增值的平台,因此必须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做出及时的反应。 IC 营造一个始终支持学习和研究过程的环境,对 用户
8、的需求及其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即把提供信息服务融入到用户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 n 引。 IC 还时时观察用户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对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要求的动态变化,进而全面掌握用户的需求,灵活的调整人员、技术设备及服务空间格局来适应用户需求和技术的变化,从而充分发挥作用。 3.4 公共性 从内容角度看, IC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从操作界面看, IC采用了信息共信息服务统一体的设计理念,采用简单而共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即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又为用户提供了共用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吴建中 .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 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 3):7-10. 孙瑾 .国内外 Information Commons 的理论研究综述 J.图书馆杂志,2006( 10) . 邹婉芬 .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 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