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1336626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理解与阐释以及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研究中国古人相信诗歌等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用条分缕析的语言进行解释的么?对于一个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民族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不可能是肯定的。明代诗论家谢榛的意见集中凸显了中国文学解释学极富民族风格的批评方法:“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中华书局,1983年,第1137页。 原来,中国古人并不认为诗歌都是可以诠解或需要诠解的,有些诗,即使极尽阐释之能事,对于诗情、诗味、诗境的体会与理解反而是越描越黑。也就是说,有些诗是绝对不能用或根本不需要外在的语言解释的,只要有读者的沉潜体味、悉心理解足矣。清人吴雷发举例云:有强解诗中字句者。或述前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之说晓之,终未之信。余曰:古来名句如“枫落吴江冷”,就子言之,必曰枫自然落,吴江自然冷;枫落则随处皆冷,何必独曰吴江?况吴江冷亦是常事,有何吃紧处?即“空梁落燕泥”,必曰梁必有燕,燕泥落下,亦何足取?不几使千秋佳句,兴趣索然哉?且唐人诗中,钟声曰“湿”,柳花曰“香”,必来君辈指摘。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