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682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司管理模式的进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手段和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简要阐述,并与郑百文和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案例相结合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的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揭露出存在的问题,得到些许启示,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有所认识。 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证券市场的发 展和完善,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上市公司,关联

2、交易,盈余管理 The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 management by the related transaction is prevalent in Chinas Stock Market t of management styl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gulate the related transaction by Listed Compan, method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

3、elated transactu BaiWen Comp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lated transactapocaly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lated transact management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ock Marrelated transaction 目 录 一、序言 1 二、文献回顾 1 三、理论阐述 2 (一)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2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3 1关联交易 3 2盈余管理的其它手段 4 (

4、三)在关联交易中使用盈余管理的原理 4 四、案例分析 5 (一)公司简介 5 (二)案例介绍 5 (三)案例分析 6 1案例中存在的盈余管理 6 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带来的不良后果 7 五、启示 7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7 一、序言 自 20世纪 80年代 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世界会计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但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至今为止却说法不一。目前国际上大致有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由威廉 .R.斯考特( William R. 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所指出的,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指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

5、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的手段。这种观点把盈余管理定义在获取利益的基础上,是从“ 经济收益观 ” 的角度来看待盈余管理的。第二种观点是由凯瑟琳 .雪泊丽( Katherine Shipper)提出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一种 “ 披露管理 ” ,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经济信息,而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地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控制。即盈余管理是对财务报表中信息的控制,是从 “ 信息观 ” 的角度来看待盈余管理的。虽然两个观点在对盈余管理的表述及其看待角度上不完全相同,但经过对两者综合分析后可以知道,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编制财务报

6、告及信息披露时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其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 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 2006 年 12 月 29 日,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 1421家,上市股票总数为 1507 个,股票市价总值达到 89404 亿元,其中股票流通市值达到了 25003 亿元 。而提高证券市场的规范程度,加强市场监管功能则是必不可缺的,所以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使得会计盈余信息更加真实和规范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关联方之间进行的。根据证券时报和联合证券公司在 199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7、过程中,进行关联交易的占 55.56%,巧用会计政 策的占 44.44%。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的首选方法。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有其合理的一面,它对于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本结构和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其有害的一面,它为规避税赋、转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等提供了在市场外衣掩盖下的合法途径,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危害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目前国内甚至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全面。所以,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 2002

8、年郑百文发生关联交易的案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的运用有所认识,了解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的理解和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运用的原理等进行简要阐述;第四部分是对郑百文案例的介绍及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 存在的证据,以及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从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文献回顾 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可

9、以追溯到 20世纪 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国外也有一些经典的文献。早期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基本理论研究,如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其中 William R. Scott 的经济收益观以及Katherine Shipper 的信息观理论;而后, Healy 和 Walen 等( 1999)又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动机是使企业会计盈余 达到其期望水平;中间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迎合监管动机;终极动机是获取私人利益。不同的动机,必然驱使公司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因此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需要不同的因素加以

10、制约;目前关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现有理论解释存在较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 Healy 和 Walen( 1999)指出盈余管理或许降低信息的可靠性,但由此而提高信息的相关性;Scott(2000)指出,当契约不完备和契约具有刚性时,经营者可以利用盈余管理对未预期的状况做出灵活反应,并且通过盈余管理还可以将内部信息可 靠地传递给投资者。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负面效应,如导致证券市场的误定价、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后者居主导地位。如, Dechow 等( 1996)指出,那些因盈余管理问题受证监会调查的公司在被初次宣布有盈余管理行为时股价平均下降 9%; Teoh

11、, Wong 和 Rao( 1998)研究后发现,在 IPO和 SEO之后,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较多调增盈余的公司股价将大幅度下降;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 国外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成果也比较成熟,但是这些研究在我国的运用还需考虑我国市场的客观环境。近 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于我国的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的贡献:蒋义宏、魏刚 (2001) 曾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为 “ 配股资格假设 ” 、 “ 扭亏为盈假设 ” 、 “ 高价发行假设 ” ;陆建桥( 1999)发现亏损上市公司运用营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雷光勇( 2006)

12、发现,控股股东预期从中小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规模和资金储备压力越大,上市公司正向管理盈余的程度越大,负向管理盈余的程度越小。 本文之所以要分析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的运用,其原因在于:首先,国内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 晚,研究并不充分;其次,国内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认识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如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有更广泛的探究和认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很有帮助;第三,大多数盈余管理的文献在讨论公司经理人操纵盈余的动机与工具 ,少有研究针对与盈余管理有关的其他因素进一步探讨,本文将主要针对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 三、理论阐述 (一

13、)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编制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时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其 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而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其最终的动机或目的是为其自身谋取利益,因为在现代的公司管理体制中,公司股东和公司的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公司股东一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而拥有公司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总经理或执行官等高级管理人员,但是,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的目标可能存在差异,为了弥补这一差异,公司股东往往会采取与公司业绩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虽然使得股东和管理人员的目标趋于一致,但也导致管理者为了使自己在任期内获得利益最大化,从而利用关联

14、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调控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利润 ,希利( Healy,1985)发表的篇名为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的着影响的论文中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希利观察到,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消息,由于外部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管理人员就会乘机操纵利润,以使得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特别实在当期盈利较多的情况下。而从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进行盈余管理最主要的动机则是筹资,资金紧缺是一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好的理由,而通过盈余管理获得配股等资格则是筹资的最好方法。另外,还有避税、 树立公司形象、建立良好信用、应付业绩考核等

15、,这些动机并不能直接促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但还是起到一些客观作用的。 在我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的首选方法,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和监管部门三方面。首先是上市公司体制上的原因,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上市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原先的国有制企业剥离一块相对优质的资产而改制成的,而原国有企业改制成集团公司,在剥离资产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避免同业竞争与规范关联交易,这就要做到同业全剥, 即生产同一产品的资产要尽量剥离,使将来上市公司的产品与控股公司的产品有别。但从上市公司的实际操作来看,这一原则并没有被很好地贯彻

16、,许多上市公司仅仅是母公司的一个部门或一个车间,其原材料来源、产品的销售都依赖于母公司,这就为日后的关联交易埋下了伏笔。其次,上市公司自身治理上也有问题,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甚合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及法人股占多数,加上两者基本不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使得公司的大股东具有绝对控股权,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公司,无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股东希望通过 盈余管理来实现对公司盈利的提升,从而通过股利分配等方式来获得利益。第三,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上也存在问题,表现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不足以及违规行为的监控不力,我国现在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范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

17、披露来的,但客观的讲,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现行披露很大程度上注重关联交易形式上的披露,而对它的经济实质、背后的缘由,对交易各方生产经营及当期业绩的影响程度等实质性内容没有做出披露规定。又由于现行披露要求过于原则、简单,使得认定上市公司在披露 关联交易信息时是否存在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相当困难,这也导致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第四,我国在相关法律和会计制度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遏制效果不大,虽然新的公司法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都加强了对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规制,

18、但还是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例如举证困难、对关联交易的判断、缺乏对上市公司故意将某些关联交易信息隐瞒不报或拒不披露的惩罚性规定、缺乏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 等等。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1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国际会计准则 24 号关联方披露中将关联方定义为: “ 在财务或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认为它们是关联方 ”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准则)对于关联方关系是这样定义的:关联方关系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

19、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准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准则涉及的关联方关系主要是:( 1)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到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 2)合营企业;( 3)联营企业;( 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族成员;( 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的规定,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根据上述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定义,对于股票在证券市场流通的上市公司而言,必定具有多

20、个关联方,而这也 使得关联交易变得更具有操作性。 而在我国,关联交易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我国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改制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另外,上市公司业绩是考核当地政府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当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政府管理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了保障。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 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

21、司。 2盈余管理的其它手段 除了关联交易意外,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还可以有以下手段: ( 1)资产重组。本来,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润水平等。但资产重组往往被当作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把不良资产换成优质资产,或高价出售不良资产等,这些调节利润的行为被越来越多的运用。 ( 2)资产评估。利用资产评估结果的高低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疑也是盈余管理的一种, 需要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等潜在亏损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 “ 资本公积 ” ,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2、在很多情况下,资产评估时公司与主管部门证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利益集团不断协商的结果。 ( 3)会计政策的变更。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节盈余。一般来说,选用保守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可能高估盈余。从实务中看,主要包括折旧政策变更、存 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改变、合并政策改变等等。 (三)在关联交易中使用盈余管理的原理 关联交易中通常会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商品的购销。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多都是由原先的国有制企业剥离一块相对优质的资产而改制成的,与其

23、母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商品购销及劳务提供方面的联系尤为密切,这为盈余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往往通过不必要的商品交易、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不符的商品交易或过多的未结算交易金额来进行盈余管理;( 2)转嫁费用。这种方式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最为明 显,上市公司通过将费用转移给母公司,虚构利润,提高盈利水平,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资产交易及债务置换。因为在资产交易过程中有一个资产定价的问题,而如果资产交易与关联方交易有交集的话,那么,资产的定价与市场定价的差额就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好筹码。另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将不良资产与母公司、关联方

24、或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提高了盈利水平的目的。债务也是一样,母公司可以通过资产交易把子公司的债务转移到自身,也可以把自身的债务转嫁给子公司。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结果 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益由一方流向另一方,一方贡献利益,一方得到利益,所以这种交易是非市场化的。在关联交易中最主要的交易标的物是商品或资产,这其中就涉及了一个定价的问题,可以说,定价问题是关联交易中的核心问题。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会高于或者低于市场定价,如果买方是利益输出方、卖方是利益接受方,则交易价格会高于市场定价,那么市场价格和交易价格的差额就会属于卖方,反之,若买方是利益接受方、卖方是利益

25、输出方,则交易价格会低于市场价格,市场价和交易价的差价就属于买方。这就是盈余管理在关联交易中的使用。 刘烨在我国上市 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解析一文中提出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三个步骤:首先集团公司以较低的价格给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同时用较高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通过 “ 垃圾 ” 换 “ 黄金 ” 的置换,为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第二步,在上市公司账面上明显占优的同时,集团公司便开始通过应收款项或让上市公司为其担保、质押上市公司股权,以及变现下属企业股权的方式,不露声色但却实实在在地占用和套取现金;第三步,当上市公司通过集团的扶植业绩提升、股价上扬之际,集团公司便通过高价配股获取

26、“ 收获 ” 。这就是不断上演于部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三部曲。 四、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 1996 年 4 月 17 日,郑百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总股本为 5149 万股。郑百文称: 1986 年至 1996 年的 10 年间,其销售收入增长 45 倍,利润增长 36 倍; 1996 年实现销售收入 41 亿元。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 1997 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沪深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第一,进入了国内上市企业的 100 强。 1998 年,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为郑百文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14.62%

27、,然而就在 1998 年, 郑百文每股亏损 2.54 元,净资产收益率 -1148.46%,创下了中国股市的最高纪录,而在 1999 年,郑百文更是亏损 9.8 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 1999 年 4 月 27 日,郑百文被特别处理,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 5%,股票简称由 “ 郑州百文 ” 改为 “ST 郑百文 ” 。 2000年 8月,郑百文被暂停股票交易。 2000年 12月 31日,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原则同意重组框架,山东三联集团成为了郑百文的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 7.31%,而此时郑州百文集团也同样拥有郑百文的 7.31%的国家股股份, 2001 年 1 月

28、3 日, 公司股票恢复交易。到了 2001 年 2 月 5 日,发布预亏公告,预计公司 2000 年度将继续出现严重亏损,将是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股票将有可能被暂停上市,股票暂停上市期间,上交所为投资者提供股票 “ 特别转让 ” 服务,公司股票简称前加 “PT” 标志 。其后一段时间一直为了避免退市而努力。直至 2003 年 8 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郑百文集团是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拥有其 14.62%的股份,而在公司重组后,山东三联集团也成为了郑百文的大股东之一,拥有其 7.31%的股份。 (二)案例介绍 2002 年,郑百文正 面临退市的危险,为了能摆脱不利的境

29、况, 2002 年 2 月 7 日,郑百文公布了 2001 年度的财务报告,该报告显示,郑百文实现税后利润 382 万元,比上一年度整整多了9260 万元,具体的财务指标见下表: 郑百文的年度报告显示,郑百文在2001年营业利润亏损 2923万元,但是营业外收入高达 3842万元,使得净利润由负变正,而该项 3842 万元的营业外收入来源于 2001 年 11月 30 日郑百文与百文集团初步实施的资产负债承接交易。根据双方达成的资产负债承接协议,百文集团购买郑百文资产是按 2000 年 6 月 30 日的账面资产价值计价 的,价值约为 91358万元,而在这一年半的期间内,郑百文拟处理资产负债

30、产生的损益和责任全部由百文集团承担,在这个期间内,郑百文亏损5797 万元,资产产生跌价,而在这次跌价中百文集团确认损失,而郑百文确认收益,使得郑百文从此项关联交易中取得了巨额收益。 2001年 11月 30日,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将面值 8.56 亿元的资产以 9.4 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你百文集团,产生收益 3808万元,记入营业外收入 。而此项交易中,百文集团以承债方式支付,共承接债务 5.4亿元,差额 4亿元转作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对百文集团的其他应收款。接着 ,郑百文与三联集团进行资产置换,转出 25155 万元的债权,同时取得百文集团支付的 2679 万元货币资金,年末其他应收款余额 1.

31、228 亿元,按照郑百文坏账损失核算制度,应当提取1228 万元坏账准备。为此,郑百文进行契约安排,规定: “ 该其他应收款与留在本公司的由百文集团代为管理和偿还的负债及或有负债相对应,百文集团履行还款义务后,本公司相应地等额减少对百文集团地其他应收款。三联集团为百文集团履行该项义务提供担保。 ” 由于显著降低甚至消除了该应收款产生坏账准备地风险,因此董事会决定不计提坏账准备,这又使得郑百文少计了 1228 万元的坏账准备。 (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中存在的盈余管理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郑百文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股票停牌和退市,因为停牌和退市就意味着无法再从证券市场上筹资

32、,这是郑百文以及百文集团不想看到的,所以这次关联交易发生了。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运作的根本目的是筹资,其手段有发行股票、配股、增发股票等。我国对上市公司上市资格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些公司并未达到要求,但通过关联交易对财务状况进行粉饰后便可达到要求,使公司获得筹资机会;而能否配股及增发的资格则关系到公司的后续资金的注 入及企业的生命力,而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可以使公司获得这一资格。另外,公司法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将暂停其股票上市,而郑百文正面临这个难题,于是,一次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就实施了,郑百文把高于市场定价的资产出售给母公司百文集团,而且通过交易还减少了公司的负债。这次关

33、联交易使郑百文在 2001 年度的净利润由负数变为了正数,从表面上走出了连续亏损的境况,这使得郑百文的盈利指标具有了蒙蔽性,极大地影响了中小股东地投资判断,使中小股东在信息获取以及自身利益的保护上处于劣势,虽然郑百文暂时没有了停 牌和退市的危险,但其在经营及财务上的困境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带来的不良后果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有其合理的一面,它对于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等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更多的表现为有害的一面,盈余管理带来的经济后果很大程度上是与会计信息的披露分不开的,在没有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下,外部的利益关系人要获取以上信息在经济上

34、是不可行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外部信息使用者不得不为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承担风险。为了消除关联交易存在的不公平及滥用的巨大风险,客观上便要求管 理层披露这方面的私人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将综合其所获得的信息,估计关联交易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变化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以形成对未来业绩的期望和其背离期望的风险,从而最终做出决策,这时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然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存在阻碍了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它会使投资者无法对交易的公允性、稳定性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做出判断,从而无法形成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期望与风险做出适当估计;另一方面它也会使中小股东即投资者无法对企业资产、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进行正确评估,只

35、能被动接受盈余管理产生的后果。由于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也影响到了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从市场角度看,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也为规避税赋、转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等提供了在市场外衣掩盖下的合法途径,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危害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五、启示 从郑百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是存在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证券市场上更好地运作,其方式是利用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和运作,对财务报表和披露的会计 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盈余管

36、理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合理性,但是,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具有了不确定性,控股股东在没有相应约束的条件下利用控制权进行关联交易,侵害了公司及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但这并不是难以改善的,可以从定价规范,公司治理规范等角度去限制。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 William R. Scott,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 Prentice-hall,n Earnings Managem 免费 上海证券 交易所网站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5 秦江萍 王怀栋, “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透视 ”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

37、03 年,第 3 期, 31 页 6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22 23 页 7 蒋义宏 魏刚,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1997 年,1 2 页 9 王金莲, “ 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 年,第六期, 42 页 10蒋银花,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建议 ” ,现代情报, 2005 年,第 8 期, 126 页 11温珂,“ 试析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盈余管理方式 ” ,财会月刊, 2001 年,第8 期, 42 页 12刘烨,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解析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 年 9 月,第 5 期, 93 页 13雷光勇 刘慧龙, “ 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 ” ,管理世界, 2006 年,第 1 期 14肖虹, “ 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 ” ,会计研究,2000 年,第 7 期 15魏明海, “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评述 ” , 会计研究, 2000 年,第 9 期 16何剑亮, “ 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监管 ” ,证券市场导报, 2002,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