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696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在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需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精神;培养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坚持创新引导创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 高校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需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出发,着力于提升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

2、业机会,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及其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创意能否转化为商机,商机能否实现其价值,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能。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曾说过: “ 创业需要 90%的硬实力加 10%的软实力 ” 。 10%的软实力即创业者的灵魂资本 创业精神。创业精神的表现形式就是创新、冒险、超前行动、自治、积极竞争(表1)。 创业精神是无形的,它蕴藏在人体内,通过载体得以展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需要寻找精神的有形载体,创业教育就是这个载体。通过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了解商业逻辑,并能像创业者一样行事,具备将来从事职

3、业所需的技 能和素质。创业精神对于学生未来就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无论将来从事哪种职业,创哪种 “ 业 ” 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具备创新、超前行动、积极竞争等意识。因此,创业还指的是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表 1:创业精神的表现形式 创业精神五维度表现说 维度含义 创新支持新的想法、事物和创造性的行为以获得新产品(服务)和新技术 冒险用于承担行为可能失败带来的后果 超前行动对环境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行动来主动适应甚至塑造其所处的竞争环境 自治个人或者团队的 行为不局限于组织环境的约束,而相对独立的行动 积极竞争与竞争对手直接和激烈的竞争来建立新业务与新组织,或者提升新组织在行业中的

4、地位 二、创业教育与创新精神 面对已经席卷全球的工业 4.0,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召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有独创性,具有创造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我国大学生普遍创新能力不强。在应试教育大环境背景下,学生思维模式定势化,严重影响了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等的发展。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时代更好地生存,必须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教育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法的教育活动过程。 创业教育的本身是对创新精神的落实和外在体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

5、面来描述:一是创业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种盈利模式、创新一种营销模式等。创新思维是人进行创新活动的灵魂,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的元素。二是围绕创业活动,学生从发现商业机会,整合各项资源再到项目落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与 运筹,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不断地让人的大脑转动起来,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发觉人的创新潜力,铸造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综合创新创业素质。 三、以 “ 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 为主导的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 (一)建立万众创新、小众创业的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并不是直接指导大学

6、生进行自主创业,而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引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养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创新精神并不是少部分人具备 的素质而是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创业教育的明显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而长远意义在于培养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诚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 “ 做不做企业家不重要,有没有企业家精神很重要 ” 。总之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旨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通过实践环节来提升,教条式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认知层面,学生只有通过创业实训,才能获得经验与

7、教训。创业教育课程需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结合,将第一课 堂和第二课堂合理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把 “ 课堂学的知识 ” 转变成实际可用的属于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高校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创业教育是载体,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的在创业教育中成熟。 参考文献: 董青春,董智霞 .大学生创业基础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7 鲁宇红,张素红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 J.江苏高教, 2011( 6) 牛金成,陆静 .以创业精神培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路 径探析 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3( 1) 李研,高婷婷 .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J.现代教育管理, 2015( 3) 作者简介: 柯鑫鑫( 1985.0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 田晓燕( 1982.07-),女,河北石家庄人,哲学硕士,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