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及模式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医院护理单元形式的发展现状,从而进一步针对现代医院常见的护理形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他的一些特殊护理单元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不断地提升医院平面的合理布置与规划水平,达到病人的护理要求及体现人性化服务宗旨。 总结大全 关键词:医院 ; 护理单元 ; 形式 ; 发展模式 一、医院护理单元形式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护理单元是整个医院的核心。其功能是让那些需要护理的病人安心养病,而且往往是较长的一段时间。 在西方,早期的医院主要是为了履行宗教的义务,所以医院布局采用了几种的开放式隔间和类似教堂内部中央大厅的结构。这种模式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直到护理
2、模式的革新需要有其他形式出现为止。 13 世纪到 19 世纪,护理模式的模式改变很小:一个长条形的开放空间,靠外墙处设置病床。 1875 年,在巴尔的摩的约翰 霍普斯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涌现出一些大胆的构想,即紧凑的环形、正方形及八角形的布 置方式。通过采用新的布置方式,从中间的护士站可以看到所有的病人,这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所有病人的情况,给予每个病人同样的护理。这些早期的研究并未对护理单元的设计产生普遍的影响,但之后在其他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进步。 20 世纪初,利用一条内走廊作为主要交通联系空间的中廊条形护理单元开始被普遍采用来代替早期的开敞病房。 20世纪 40年代, T型护理单元的出
3、现使医辅用房获得了独立区域,避免病人穿越干扰,护士站位于交叉点处,使同时具有双面巡视效率。 作文 20 世纪 50 年代起源于美国的复廊式护理 单元将病室沿周边布置,辅助用房布置在当中,从而突破了漫长、单调的单走道形式,缩短了护理路程,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医辅用房得不到自然的通风和采光,也影响两边病房的空气对流,对健康和效率不利。 环形平面、十字形平面、紧凑的正方形平面和三角形平面在这时期也相继出现,效率、秩序、通风采光、所有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平面形式中被反复权衡和改进。 二、现代医院常见的护理形式 现代医院的住院部主要是由各科病房、出入院处、住院药房组成。各科病房则由若干护理单元组成。 护
4、理单元是组成病房楼 的基本要素,由一套配备完整的人员(医生、护士、护工 )、若干病人床位、相关诊疗设施以及配属的医疗、生活、管理、交通用房等组成,具有使用上的独立性。在护理单元内部,可对其所属病人集中或分组进行护理。 本着医护和病人区域分开设置、护理流线尽量短、给病人提供尽量多舒适及给医护人员营造更好工作环境,尽量多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绿色环保等等原则,因为地形限制、流线考虑,或者干脆是外形考虑,现代医院的护理形式一时间百花争鸣,让人目不暇接。 如果仅仅考虑到空气对流及对自然光线的需求,自然是单廊式的护理单元最 为合理,但是这种布局方式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护士站和最远端的病房之间可能会距离太
5、远。 1974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一次医院建设会议上,建筑师 L 沙韦斯( Lewis J。 Saris)指出:据调查,护士每天至少有40的工作时间用在走路上,因此,减少护士的行程是提高护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另外,单廊式的布局方式也不利于控制医生和病人流线间的干扰。因此,这种布局方式多见于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 总结大全 现代医院设计提倡的是 “ 人性化 ” 设计。医生同病人一样,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对其人性化的关怀,所以综合各方 面的考虑,目前我们使用最多的护理单元模式是 “ 改良 ” 了的双廊式布局。大部分病房沿较好的朝向布置,如南向、东向。在端头位置能够满足疏散要求的前提下在稍差的另外
6、一个朝向也布置成为病房。医生区域占据其他位置,沿医生廊两面布置房间和功能,护士站和治疗处置之类的房间放在中间位置,而其他办公房间一类靠外墙布置,能够得到自然的通风和采光。医生廊两侧的内墙都设计得尽量通透,使护士站等也能得到尽量多的自然光线。医生、病人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护士对病人的护理也相对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按照护理层面积的大小和基地条件又可以把两个 或多个护理单元组合起来。一字形、较长的弧形、 Y 字形等。 组团式护理单元的布置形式中几个病室以非常巧妙的方式互相咬合成为一个组团,几个组团又组成一个完整的护理单元,每个小组团由不同的护理人员来管理。 组团内各病室入则各有洞天,出则共用观景
7、平台、配餐间等公共资源,医护人员照顾本组团之内的各病室也是非常方便。 由于这种护理单元要求护理制度的相应变革,这种护理单元模式目前在我国运用较少,但随着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人性化医院渐渐越来越落到细节处,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从关心病人局部症状发展到以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护理时,分组护理的优势就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了吧! 在层数不多,用地充足的项目当中,由于天井等手段可以有效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建筑平面形式可以非常丰富和多样,把交通筒和辅助空间与核心的护理部分脱开的方法可以让平面更加高效,也非常利于医院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其他特殊护理单元 1)重症监护单元( I
8、CU) ICU 主要是抢救生命度过危险期、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对私密性、舒适度无太大要求,相反对于护理人员方便 观察、及时救治的要求很高,因此多集中敞开布置。但( CCU)病人大多清醒,宜设单间。对易于感染他人的 ICU 患者则应设负压病房以阻绝感染。 2)产科病房 产科病房以往由产休部、婴儿部、分娩部三部分组成。随着母乳喂养、母婴同室的推行,正常婴儿回到母亲身边,早产、隔离的婴儿则进入 NICU进行特别护理。因此,产休病房、产房、 NICU 之间应考虑平行或者垂直的便捷联系,母婴同室的产休病房应考虑放置婴儿床的空间,其他与普通病室的要求并无二致。分娩部包括待产室、产房(包括难产产房 )
9、、隔离待产、隔离产房、男女通 过式卫生间、刷手间、污洗间、洁品、仪器药品室等组成。分娩部内部应设置洁、污廊,产房部分有比其他部分更严格的院感控制要求。 总结大全 3)烧伤病房 由于烧伤病人极易受到感染, 且近半数的感染会导致病人死亡,所以烧伤病房的设计应便于控制感染源及其传播途径。烧伤病房由病人用房、病人辅助用房、医护用房、附属用房四个部 分构成。洁、污走廊严格区分,烧伤病人应与污染源隔离,进入烧伤病房的人和物一律须经卫生处置。 4)传染病房 传染病房多采取内外三条平行走廊的布置 方式,两条外廊为病人廊,中廊为医用通道。与烧伤病房的布置有某些相似之处,区别在于烧伤病室为清洁区,防止污染空气侵入
10、,传染病室则为污染区,防止室内空气外溢侵入医用通道。传染病室与医用走廊之间应设缓冲间,双向开门,形成空气闭锁。病人的出院与入院路线要分开,入院病人与医护人员、供应物品的路线也应划分清楚,位于高层的传染病房应设专用电梯。 四、结语 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文的进步,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因为关注到病人受尊重的需要,医院正渐渐取下他严肃呆板的面具,露出轻松、亲切的 另一副面孔。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不那么 “ 像 ”医院,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住院部分也理应成为让病人感到更为友好、更有人情味儿的场所。一些旅馆的设计手法开始被引用进医院建筑中来,自然通风采光以及自然景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见到国内更多更好的护理单元设计,人性、自然、平和、幽雅,当然,还有简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