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7502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 国际贸易的简称国贸( International Trade),指不同国家(和 /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起始于重商主义学说,其后经过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李斯特以及当代的克鲁格曼,杨晓凯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而获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到当代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都是各国间的贸易活动寻求适当的理论解释的途径和办法。从国际贸易理论的综述可以了解到,发展中国家参与,虽然可能会使其贸易和环境受损或者说是

2、恶化,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否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在保持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良好的 平台。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产业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完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以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三个代表。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

3、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 ,双方均能从中获益。李嘉图将绝对优势理论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可以简单概括为 “ 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 ,这就是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0 世纪初,瑞典经济学 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用

4、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供求关系不同,导致两国间要素的价格差异,而投入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两国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生产成本的差异形成不同国家商品的价格差异,进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贸易可以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势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 H-O 定理中,俄林将贸易模式进一步表述为:一国出口的应该是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那些需要在生产上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其结论与 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一样,认为自由贸易对于各个贸易参加国都是有利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在俄林的模

5、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技术条件及规模报酬仍然不变。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从 “ 绝对优势理论 ” 到 “ 比较优势理论 ” ,进而到 H-O 四大定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完全竞争、报酬不变、同质产品等古老的假定。总体看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脱离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 二、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以及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国际贸易达到任何时间都没有达到的发展。然而,与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不相符合的是战后的贸易模式并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相违背。美籍学者瓦西里 里昂惕夫

6、首先发现这样问题。他运用经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美国的贸易有悖于 H-O 理论。这就是著名的 “ 里昂惕夫之谜 ” 。 “ 里昂惕夫之谜 ” 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加速促使战后一系列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包括新要素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等等。这些理论 的诞生都依托战后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也在解释新出现的现实问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当代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发达国家之间的 “ 水平贸易 ” 发展、区域集团内部贸易发展、制造业内部贸易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加工贸易和软件外包等新的贸易方式出现。这些新的贸易方式与过去时贸易

7、理论不完全相吻合。针对现实中国际贸易大量存在的同类产业内部这一现象,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保罗 克鲁格曼提出 “ 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 ”的解释。他推翻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假设,建立了一 个不完全市场、存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的产业内贸易模型。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和这新新型产业在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由于产业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陆续建立模型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0 世纪 90 年代,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出

8、现以及加工贸易、外包业务的出现,推动了包括跨国公司内贸易理论、一体化贸易理论以及产品内贸易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当然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食品药品 等涉及人类生活方面的安全。这是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产品内贸易现象的关注代表着贸易理论进一步微观化趋势。产品内贸易是由垂直专业化引起的中间投入品贸易,加工贸易是产品内贸易主要的表现形式。经济学家从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对国际贸易内容进行了新的划分,并且在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等不同理论下对产品内贸易进行研究。在以产品内贸易为对象的理论框架下对标准国际

9、贸易理论体系进行新的理论整合和补充,将国际贸易理 论的分析框架延伸到了产品生产的工序和区段层面。经验数据显示,在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企业规模、利润和国际经营行为有诸多异质性,因此需要研究企业个体特征在企业国际扩张选择中的作用。然而,由于新贸易理论采用对称性企业假设, 一体化均衡下同一产业内企业定价、产量、利润、收益和外贸参与程度相同,企业无任何差异,因而它无法解释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获得的微观数据,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摒弃技术对称以及研究企业异质性作用的贸易理论。 四、总结 中国现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贸易中有着重大的作用,经济发展也是我国

10、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无论是自由贸易的政策还是战略性贸易保护的政策,选择的依据都是如何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不仅从静态上评估,也要从动态上考虑对什么产业采取什么政策都要有精确地利弊分析,国际贸易新理论不是告诉我们应不应该保护的问题,而是为了我们贸易政策的选择给予更多的考虑问题。我们应该在优势上取得经济上的突破性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新型产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才国伟,舒 元 .我国对外贸易与世界技术扩散 J.国际贸易 问题, 2009( 11) . Arndt Sven W, Preference Areas and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APF Press 2001):237-249. 陈晓文 .国际商务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6) . 浅谈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文 相关文章: 1.国际贸易理论的论文 2.试析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3.浅谈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4.浅谈中国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问题 5.浅谈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论文 6.浅谈当今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 7.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 8.国际贸易学论文精选 9.国际贸易法论文 10.国际贸易前沿问题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