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摘 要:小组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确立指导小组学习的策略,如遵循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等。 关键词:小组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是一种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代写实践证明,小组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卓有成效的。使用这种教学策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1 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重视形式,缺乏合作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开展小组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设
2、计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是随意的、盲目的安排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将近 60%的时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座,然而只有 5%的学习任务要求小组共同完成。与之相对照,学生只有 8%的时间单独就座,却有 80%的学习任 务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教师事先并未处理好学习任务与座位安排的关系,因此为学生设计的小组活动方法模糊不清,学生们收到的是混乱的信息。 (二)重视结果,忽视合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 “ 好 ” 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 “ 好 ” 学生中获得信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 好
3、” 学生在小组内侃侃而谈,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却放任自流。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由 “ 好 ” 学生代表本组发表观点即可,而对小组学习过程和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却被忽视了。 (三)重视稳定性,忽视学生的具体性把班级分成小组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且为教师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机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教者要认识到学生是个变量。首先,小组人数是个变量,不应固定,虽然小组的人数没有一个绝对的最少和最多的规定,但 5 7 个人一组往往是最佳的选择。其次,学生个体是个变量,学生的智力、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是不同的。但是教者恰恰很少关注这
4、些因素,常常采取的是固定的组员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同一教学手段、思 考同一问题等教学情景下学习,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强迫学生达到同一教学要求的学习。 (四)重视学习内容,忽视学生的交往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交往是其成长发展社会性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之一。曾有人调查小学生交往现状,其交往意识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与人沟通,有的还拒绝交往。小学生交往原则。小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令人担忧,他们对有困难的伙伴不愿意主动帮助。 2 指导小组学习的策略 (一)遵循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一是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
5、则。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它要求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代写硕士学生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小组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态度和师生间的情感。由于小组学习便于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要求教师具有包容的态度,使学生能进行最广泛的思想交流。教师要相信学生能承担较多的责任,应具有一种 “ 学生和我一起学习 ” 的思维方法。二是促进学生相互作用的原则。小组中有的成员积极提供信息,介绍资料,对观点和信息 解释、分析论证、综合概括;有的成员承担管理任务,控制小组的学习过程,促使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紧密配合以保证小组学习卓有成效。在小组中角色是不断
6、变化的,是灵活的。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在不断地成长,对合作的态度、参与合作的能力也会发生较好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小组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三是有利于小组发展的原则。在小组学习中,教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小组凝聚力。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指导小组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尽管由于儿童年龄的不同,所教的科目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但教师和 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有 40%到 60%是以教师提问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平均每 70 秒左右时间便会提出一个提问。许多研究证明这些提问绝大部分是关于事实回忆类型的。儿童只是被简单的要求给教师回忆一些信息,并按照信息最初传授他们时的精确的形
7、式。这种对事实提问的较大依赖证明在教学中语言只有非常少的成分被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批评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探索性的问题设计,对小组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三)对小组学习的有效调控在小组活动情境中,由于学生各自的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思考问题 角度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然而,有时这种认知冲突只是流于一般的或是错误的认识;也有时候这种认知冲突会转变成为两派的竞争,一方试图将其意图、观点强加于另一方,甚至于全组。教师应当起到一个促进者与指导者的作用,评价小组的进展情况,调节冲突,指导学生正当的讨论研究。其实,一个无反应、无冲突的小组可能使教师更感到困难
8、。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使学生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问题和建议,使讨论得以顺利地进行。 (四)合理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小组活动只是为了重建社会 特征的一种平衡,重建观念上的平衡。我们感到所组织的问题情境有数学问题和复杂的内容,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而那种观念上的平衡是与学生的数学观念相联系的。小组成员必须在 “ 认知距离 ” 上保持一个适度的尺寸,不太大也不太小。大了,互相之间无法理解;小了,相互的视点太接近,无法形成争论。小组活动中的各组必须是适合于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以求最高教学效果而加以最优的组合。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传统教
9、学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听讲,是机械的接受,而实验教材打破传统,科学、合理地建立了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的课堂听讲中解放了出来,创设了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学减法时,不需要老师教给固定的思维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得到正确的结果,通过语言表达把信息传递给老师、同学,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比较,找出最好的计算方法。再如实验教材第一册中 “ 小老鼠背土豆 ” 一图内容灵活,体现了答案的不惟一性,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获取多 种信息。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