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838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现代教育学 第一章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C)。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 )。 A. 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3.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4.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下,我国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B )。 A. 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

2、戌学制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D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C )。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8.世界上最早专

3、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9.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1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 C )。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11. 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B)。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2. 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13.最早在大学里

4、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D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4.“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 2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1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C)。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16.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错) 分析: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17.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 请结合

5、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没有手脚,但它的五官是正常的,且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收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很好,为他能够取得成绩提供了现实条件; (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

6、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 5) 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包括: 第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第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 第三,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

7、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19.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0.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B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1. 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 A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D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

8、.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错) 24. 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 能。 3 25. 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26.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D )。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27. 教育

9、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8.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C )。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29.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30.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 )。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

10、本位论 3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 32.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33. 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错) 34.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错) 第二章 1.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这种现象属于( A)。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2.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C )。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

11、在近景动机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错) 4.对童年期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B)。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弗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D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 6. 高一( 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 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12、( C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7.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过程式连续不间断的,方向性顺序性。 (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个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 的,也不可逾越。 (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3、 第一,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额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 第二,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8.材料: 肖平、王东、高力、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进球后,肖平手舞足蹈,振臂高呼:”好球!好球!“王东也很兴奋,高呼好球“,但又不像肖平那样激动,高力也觉得球踢得不错,说:”是一场好球“,赵翔正常都

14、很安静,没有什么表现。 问题: ( 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 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分别是:肖平胆汁质,王东多血质,高力粘液质,赵翔抑郁质。 ( 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胆汁质的特征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多血质的特征 :活泼好动,反应迅捷,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心,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粘液质的特征 :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 :有些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

15、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特点不同,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其次,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 最后,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9.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0.赵明能够根据 AB,BC,则 AC 的原理,推出

16、 A、 B、 C 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 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D )。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 11.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2.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学生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 B)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1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错)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 在树上作标记,这种学习

17、策略属于( A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5.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B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6.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D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7.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B )。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18.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

18、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D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9.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D)。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20.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应注意: ( 1)及时复习,经常 复习;( 2)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反复阅读与视图回忆相结合; ( 4)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5)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21.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19、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C)。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2.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 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2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段?( D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24.王老师播放

20、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B )。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6 25.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C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26.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A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2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何尝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B)。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

21、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A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29.简述人格的特征。 (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合性;( 4)功能性;( 5)社会性。 30.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B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31.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B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相互协助 3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

22、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 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C)。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33.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C)。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34.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35.高三学生小 辉因一次模拟

23、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C )。 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36.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错) 37.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错) 38.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D)。 A.波浪线 B.斜线 C.U 型曲线 D.倒 U 型曲线 39.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B )。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24、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7 40.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 )。 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41. 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A )。 A.态度特征 B.情感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42. 晓东在记 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B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43. 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

25、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4. 简述阿诺德的评定 -兴奋情绪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 M B Arnold, 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 评估 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

26、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 兴奋学说。 45. 材料 小林进入初中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 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评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的观点同老师争的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的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怀疑和批评缺乏足够的根据。 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提出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 (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7、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离不开事 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具抽象性。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区分概念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即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发展趋势不平衡。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学生已能够运用假设,理解和掌握一般 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理。 ( 2) 建议: 第一,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第二,运 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28、第三,加强言语交流训练;第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第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6.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家园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 2 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 39的被试者能在 10 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 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做重物采用的问题: (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6 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工作有何启示(

29、6 分) 说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8 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进行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 6 分) 其他影响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个体的智力水平。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 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47. 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30、C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48.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9.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 式教学; (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章 1. 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 )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

31、操作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2.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富勒根据教师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划分为 关注生存 、 关注情境 和 关注学生 三个阶段。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B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

32、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 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 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 后注

33、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9 5.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式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 ( 1)一般综合能力。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主要指教师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 2)学科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 ( 3)教育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较高的教师专业能力。 6.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 巨大影响的是 (C )。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

34、.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7.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D )。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8. 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生理压力源 :( 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

35、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 社会压力源 :( 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第四章 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B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

36、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就、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3.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B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 A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5.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6.1949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

37、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称为( D )。 10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7.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卢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C)。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8.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B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9.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错 )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

38、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D)。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 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11.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C)。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12.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D )。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3.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 1)研究性学习。学生 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

39、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 3)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 4)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 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

40、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退活动、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第五章 1.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错 )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对)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D )。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4.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B)。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