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012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现代史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现代史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现代史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现代史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02 2003 学年第二学期历本 2 班中国现代史试题 (A)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A、新文化的推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D、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3、 下列运动中,比较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 A、五四运 动 B、汉口、九江收回租界 C、五卅运动 D、省港大罢工 4

2、、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B、宁汉合流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东北易帜 5、 1928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其实质是: A、是 1926 年北伐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B、实现全国统一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 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的斗争 6、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制定者: A、对抗日目的的认 识 B、对作战方式的决策 C、对抗日前途的估计 D、对依靠力量的取舍 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转向: A、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由对内转向对外,由反共转向抗日 C、对内

3、反投降,对外继续大规模抗战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限制中共发展 8、延安整风运动未涉及的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主观主义 C、反对宗派主义 D、反对党八股 9、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 A、大发战争财 B、英美扶植 C、 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0、抗日战争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 11、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中最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的是: A、大生产运动 B、“三三制”原则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精兵简政

4、 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这是因为: A、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城市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共产党进攻 13、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为了: 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斗争中赢得主动 C、共商建国大计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4、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A、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B、民主党

5、派的反蒋斗争 C、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八七会议 东北易帜 邓演达 忻口会战 三、 列举与简答题(共 30 分) 1. 列举 1919 1922 年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大论争 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转变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导致两次合作的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 论述题(共 35 分) 1、 试评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2、 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 ”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训 2002 2003 学年第 2 学期历本 2 班中国现代

6、史期末考试 (A)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 1 分) 1 5 BDCBD 6 10 DAACD 11 15 CCDDD 二、 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题 4 分) 2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遭受失败的关头,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坚决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总方针;成立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但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

7、的同时,却忽视了左倾错误的滋长。 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北京、天津后,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为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便决定不再向东北进军,而改为和平统一的方法,使东北“易帜”。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同日本的矛盾加深。他看到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单靠东北力量不足以摆脱日本的控制;同时,打着民主革命旗号的国民党新军阀的主张,对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1928 年 12 月 29 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把五色旗改为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服从南京政府,正式率全体奉军归属国民党军,由旧军阀进入国民党新军阀行列。至此,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邓演达: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

8、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武汉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 1927 年 3 月,与宋庆玲、何香凝等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限制蒋介石权力的决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极力主张讨伐蒋。 1930 年春,领导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8 月在上海主持成立大会,正式成立该党 (第三党),任总干事。后领导该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开展反对蒋独裁统治的斗争。1931 年 8 月,在上海被捕, 11 月被害于南京。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与日军打的第一个阵地战。 1937 年 10 月初,日军攻陷郭县、原平后,集中五、六万兵力,大批飞机、大炮、坦克,于 13 日向忻口发动进攻。当时

9、指挥进攻忻口的是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集中全部精锐,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向我忻口阵地猛攻,中国军队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共 6 个集团军约 13 万人,分左、中、右三个兵团,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 南峪一线,顽强抗击进攻的敌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约 2 万人,我军伤亡也在 10 万以上。 10、 26 娘子关失陷,忻口守军奉命撤退。 三、 列举与简答题(共 30 分) 1、( 1)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 2)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 ( 3) 关于同无政府主义的论争 2、( 1)土地革命时期: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

10、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 2)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 3)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和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按人口平均分配。 3、第一次合作: 原因:( 1)二七惨案的教训 ( 2)辛亥革命失败后,孙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 4)共产国际的促使 影响: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中共的影响扩大,为革命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合作: 原因

11、:( 1)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 2)国民党内部分化 ( 3)中国各阶层要求抗日 ( 4)中国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影响:保证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 |论述题(共 35 分) 1、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努力、比较积极的,尤其是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在民族危亡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有力地打击了地人,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牵制了敌人的主力,粉碎了敌人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处于抗战 的主要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敌强我弱,更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

12、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除了个别战役打得较好外,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是节 节失利,致使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沦于敌手。 相持阶段到来后对正面战场的看法不一: ( 1) 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总的情况是节节溃退,避战、逃战是其特征。 ( 2) 从武汉失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利害参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在政治、军事上都是起消极作用。 ( 3) 国民党军队仍在积极抗日 ( 4) 不同意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地位的日益下降,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 场的决定 2、原因:( 1)思想根源: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3 ( 2)社会根源:小资产阶级的影响 ( 3)民

13、主问题: ( 4)党内斗争中存在的问题 ( 5)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教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克服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等。 2002-2003 学年第二学期历本 2 班中国现代史期末试题( B 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领导阶级不同 、 群众基础不同 、革命对象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 A、 B、 C、 D、 2、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 B、主张民族平等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满洲贵族

14、 3、 1924-1926 年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A、 无产阶级政党 B、资产阶级政党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A、中共的领导 B、统一战线的可靠保证 C、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国民党的积极态度 5、土地革命中,中共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A、联合 B、保护 C、限制 D、消灭 6、“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坚持武装斗争 B、开展土地革命 C、建立根据地 D、建立苏维埃政权 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B、全国抗日救亡运

15、动高涨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8、全国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 B、依靠什么力 量抗日 C、用什么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着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 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B、 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10、 1940 年,重庆的米价在 1-9 月份短短的 8 个月里竟涨了 21 倍。导致米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四川地区的自然灾害 B、四大家族无限制发行法币 C、中日战争破坏 D、日本对农业资源的掠夺

16、 11、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提出的主要依 据: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国内阶级关系得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革命动力的变化 12、下列哪项政策是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 A、 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B、 抗日根据地的“双减双交”政策 D、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 13、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今后的总任务是: A、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C、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D、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4、从抗 战胜利到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斗争的实质是: A、

17、 建什么国的问题 B、和与战的问题 C、争取中间阶级的问题 D、是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问题 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新中国成立 二、 名词解释(共 20 分) 1、 戴季陶主义 2、五卅运动 3、平型关大捷 4、全国土地会议 三、 问答题(共 30 分) 1、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 简述各时期国民党的阶级性质。 3、 为什么资产阶 级中间路线在中国行不通? 四、 论述:(共 35 分) 1、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2

18、、 试析抗日战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3-2004 学年第二学期政史系本 4 班中国现代史期末试题( A)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的文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B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 表大会宣言 2、 1926 年,蒋介石为准备叛变革命而策划的一起事件是( ) A 刺杀廖仲恺 B 西山会议派事件 C 中山舰事件 D 杀害共产党员陈赞贤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 B 红军改

19、编 C 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4、 1938 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是( ) A抗战建国纲领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D 自卫抗 战声明书 5、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最为重要的意义是( ) A 有力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 B 标志着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C 使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反动派形成对立 D 使国民党政权陷于孤立,处于人民的包围之中 二、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1919 年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是( ) A 要求民主和自由权利 B 拒绝和约签字 C 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

20、陆宗舆 D 反帝反封建 E 释放被捕学生 2、“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是( ) A 统一战线 B 土地革命 C 党的建设 D 武装斗争 E 根据地建设 3、下列事件发生在 1937 年的有( ) A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壮烈殉国 B 南京失陷 C 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D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E 火烧阳明堡敌飞机场 4、“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中,“中间分子”代表( ) A 小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开明士绅 D 地主阶级 E 富农阶级 5、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是( ) A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B 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 C 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

21、,把战略进攻的矛头直指大别山地区 D 夺取大中城市 E 没收官僚资本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北京政变 2、八七会议 3、中原大战 4、李宗仁 四、答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如何正确评价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 3、试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与文化纲领 五、辨析题:( 10 分)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 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六、材料解析题( 10 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 -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 -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

22、、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农使用。 -引自中共 1930 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 2: 1931 年 2 月,毛泽东按中央决定指示各级政府发一布告:“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 ,抽肥补瘦),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 别人不得侵犯。”“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生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 3: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 务,不得抗不交纳。 -引自中共中央 1942 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问题 材料 4: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 村农会接收,连同乡

23、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 幼,统一平均分配 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引自 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 1)材料 1 和材料 2 是党在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 2 对材料 1 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有什么改变?你 认为作此改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2)材料 3 是党在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 3)材料 4 与材料 1、 2 之间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 ( 4)综观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5 七、论述题( 15 分) 为什么北伐战争可以长驱直入、攻打大城市;而国

24、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则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政史系 2003-2004 学年第二学期政史系本 4 班中国现 代史期末试题( 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新民主主义 D 社会主义 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 ) A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B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C 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 D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 3、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抗日战争前期的下列战役战斗( ) ( 1)凇沪会战 ( 2) 武汉会战 ( 3)平型关大捷

25、( 4)台儿庄 战役 ( 5)忻口战役 A ( 1)( 2)( 3)( 4)( 5) B ( 2)( 1)( 3)( 4)( 5) C ( 1)( 3)( 5)( 4)( 2) D ( 3)( 1)( 5)( 4)( 2) 4、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政府蓄意挑起内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成了( ) A 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 国民党内部各种派系之间的矛盾 C 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5、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其时间是( ) A1945 年 B 1946 年

26、C 1947 年 D 1948 年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 )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周恩来 D 陈独秀 E 董必武 2、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 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存在矛盾 D 张学良、杨虎城是爱国将领 E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3、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被迫改变 侵华方针的原因在于( ) A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忙于西线作战 B 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C 日本更换内阁,改变对华政策 D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敌人

27、后方 E 蒋介石集团妥协投降倾向增长 4、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 A 、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 B 为进行战略决战,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奠定了基础 C 为把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入城市作了安排 D 为中共转为执政党作好了准备 E 明确提出了“一化三改”的任务 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 A 154 万余人 B 115 万人 C 195 万人 D 200 余万人 E 78 万余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黄埔军校 2、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3、 八一宣言 4、冯玉祥 四、答析题(

28、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试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2、如何正确评价抗战时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3、结合“改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三个历史事件评价张学良。 五、辨析 题( 10 分)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仍然是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六、材料解析题(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大战宣告结束,内战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 计 -1945 年 8 月 20 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材料 2:“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于剿除,不仅 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

29、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 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 年 10 月 13 日蒋介石给何应钦的密电 材料 3:“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 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 我们让日本人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将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 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

30、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回忆 请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 40 多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 2)蒋介石对共产党 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要玩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6 (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 七、论述题( 15 分)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区别及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 6 班试题( A)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3、 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31、: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 B、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4、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5、 下列运动中,比较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 A、五四运动 B、汉口、九江收回租界 C、五卅运动 D、 省港大罢工 4、 1928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其实质是: A、是 1926 年北伐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B、实现全国统一 C、推翻

32、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 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的斗争 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关系开始恶化的重要转折点是: A、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 B、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C、汪精卫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 D、汪精卫在武汉开“分共”会议 6、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制定者: A、对抗日目的的认识 B、对作战方式的决策 C、对抗日前途的估计 D、对依靠力量的取舍 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转向: A、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由对内转向对外,由反共转向抗日 C、对内反投降,对外继续大规模抗战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限制中共发展 8、

33、延安整风运动未涉及的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主观主义 C、反对宗派主义 D、反对党八股 9、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 A、大发战争财 B、英美扶植 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0、抗日战争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 11、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中最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的是: A、大生产运动 B、“三三制”原则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精兵简政 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 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这是因

34、为: A、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城市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共产党进攻 13、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为了: 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斗争中赢得主动 C、共商建国大计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4、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 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A、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名词

35、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东北易帜 大生产运动 重庆谈判 七届二中全会 三、列举与简答题(共 30 分) 1、 列举二十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主要成 就 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3.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四、 论述题(共 35 分) 7 1、试评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5 分) 2、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教训( 20 分)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 6 班试卷( 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单项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5 ADCDA 6 10 DAACD 11

36、15 CCDDD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北京、天 津后,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为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便决定不再向东北进军,而改为和平统一的方法,使东北“易帜”。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同日本的矛盾加深。他看到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单靠东北力量不足以摆脱日本的控制;同时,打着民主革命旗号的国民党新军阀的主张,对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1928 年 12 月 29 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把五色旗改为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服从南京政府,正式率全体奉军归属国民党军,由旧军阀进入国民党新军阀行列。至此,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大生产运动: 为了克

37、服解放区严重的经济和财政 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相继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是大生产运动搞得最好的地区,机关、学校、部队都积极开荒种地、养猪、种菜、纺纱、织布。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给边区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八路军三五九旅由王震旅长率领屯垦南泥湾,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推动了整个边区的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使解放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 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欺骗国内外舆论,争取时间准备

38、发动大规模的内战,于 1945 年 8 月 14、 20、 23 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团结和民主建国,派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于 28 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谈判共进行了 43 天, 10 月 10 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在协定中,国共双方承认和平团结民主建国的原则,同意召开政协会议,并保证人民享有各民主国家应享有的民主自由等。但蒋介石不久就挑起了全面内战,违背了协定中的诺言。重庆谈判向国内外表明 了中共的和平诚意,使中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成为后来人民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的原因之一。 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

39、的辉煌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形势下, 1949 年 3 月中共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夺取革命在全国胜利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方针和政策。完满地解决了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 大课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 列举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1)完成了一批中国通史著作,其中有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 3

40、 分) ( 2)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有很大发展,成绩显著。如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2 分) ( 3)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主要成果有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 1 分册)( 3 分) ( 4)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邓初民的中国社会史教程、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2 分) 2、( 1)土地革命时期:依 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4 分) ( 2)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 3 分) ( 3)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

41、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和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按人口平均分配。( 3 分) 3、( 1)从反革命内战和买办活动中积累了大量财富。( 3 分) ( 2)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 ,垄断金融事业。( 3 分) ( 3)实行币制改革,进一步完成金融垄断,并加紧与帝国主义的联系。( 2 分) ( 4)垄断全国的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产品购销业务和广播( 2 分) 四、论述题(共 35 分) 1、 ( 1)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努力、比较积极的,尤其是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在民族危亡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有

42、力地打击了地人,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牵制了敌人的主力,粉碎了敌人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处于抗战的主要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敌强我弱,更由于 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除了个别战役打得较好外,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是节节失利,致使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沦于敌手。( 5 分) 8 ( 2) 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党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民党主要当权者的政策重点发生了变化,由抗战初的积极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面战场 虽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也存在严重的溃逃情况,尽管如此,国民党军队毕竟牵制了 40%左右的侵华日军,基本上保证

43、了相当稳定的战线和敌我相持的态势,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在战略上处于一定的地位, 对抗战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特别是正面战场那些坚持抗战的爱国官兵,我们更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肯定,蒋介石集团逐渐增加了反共倾向,制造了许多摩擦事件,杀害了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算没有公开破裂,蒋介石集团虽然存在严重的妥协投降倾向,但总算没有投降。总之,在这阶段中,国民党对抗战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存在着消极作用,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起了妨碍,甚至破坏抗战的作用。( 5 分) ( 3) 在战略反攻阶段,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的打击,完全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军民

44、积极打击敌人, 牵制了大量敌军,并开始局部反攻。在这种形势下,正面战场的作战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由于国民党主要当权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腐败,虽然广大爱国官兵奋起作战,然而除个别战役打的比较好外,在正面战场广阔地域上的作战,却遭到严重失败。( 5 分) 2、原因 ( 1)思想根源: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4 分) ( 2)社会根源:小资产阶级的影响( 4 分) ( 3)民主问题( 2 分) ( 4)党内斗争中存在的问题( 2 分) ( 5)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 教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独 立自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克服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等。( 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