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 ) A不仅指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 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2、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 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阶级斗争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3、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化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
4、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调查研究 16、 1848 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7、马克思
5、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E科学社会主义 2、标志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确立的 19 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 C 1831 年、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 D 1838 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年的宪章运动 E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6、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E美国实用主义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有( )。 A亚当斯密 B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洛克 D笛卡儿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 A亚当斯密 B 马尔萨斯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E西斯蒙 6、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E托马斯康帕内拉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论 D唯物史观 E阶级斗争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 李大钊的理论 B陈独秀的理论 C毛泽东思想
7、D邓小平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E国际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 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8、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肯 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 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7“
9、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水、火等“原初”物质 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 A、是否坚持唯
10、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 A、
11、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 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
12、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2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 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2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时间和空间(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2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13、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 是合乎逻辑的。这种观点(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是 (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8
1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29、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32、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3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15、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34、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5、“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6、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人工思维最终会超过人 类思维 3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6、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9、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40、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 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
17、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 是 (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 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A ) A、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量变和质变的
18、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46、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 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4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9区分新
19、事 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50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5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C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5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5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20、( D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 超出度的范围 54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B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55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D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56量变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B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
21、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5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5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5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22、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6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因为辩证的否定( 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62、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6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D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
2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4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B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65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C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 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6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24、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6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8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 指( B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6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70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 依据是( 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 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