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赋予它“礼”的内涵、“道”的意蕴、视之为“情”的媒介、“思”的信使、文的伴侣、诗的源泉。走进中国“酒都”宜宾,五粮液十里酒城,醇香弥漫,有几人未饮先醉?徜祥黄庭坚 “流杯池”旁,曲水流觞,赋诗和唱,又留下几多锦绣文章!“酒不醉人人自醉”、“抒心的酒千杯不醉”,怎一个“醉”字了得?据考证,前者出自清醉月山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后者出自郭小川祝酒歌:“舒心的酒,干杯不醉,知心的话儿,万言不赘”。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酒不醉人人自醉,皆因一个“情”字。中国文学中,诗酒常携行,人说古典文学里能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眼泪,一种就是酒。酒是容易使人激动失控的东西,古代那些失意文人借酒解忧浇愁,无论情愁乡愁还是士愁。斗酒之后,醉墨一挥,汪洋恣肆,胸中块垒喷薄而出,因为最能表现人的真性情,所以一不留神便写就了旷世名篇。想当年卓文君当垆沽酒,情有独钟,司马汉赋,洛阳纸贵;曹孟德把酒临江,横槊赋诗,惟有杜康;李青莲“醉草吓蛮书”,一纸雄文安天下。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