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3267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 摘要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已形成工业推动型、非公有经济推动型、产业集聚型、劳动经济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开放带动型等模式。河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聚类分析 ;发展模式 河南省县域经济单位共有 108个,包括 20个县级市和 88个县。全省国土总面积为 16.7万平方公里,县域面积为 1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90

2、.7%。县域人口为 8122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 85%左右。从 GDP来看,全省 108个县市的 GDP占全省的 68%左右。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聚类分析 河南省有 108 个县市,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县市进行分类,便于更好的分类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投资、工业占 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第一产业占 GDP的比重七项指标作为变量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公式: EUCLID= K 表示每个样本有 k个变量 ;X 表示第一 个样本在第 i 个变量上的取值 ;Y 表示第二个样本在第 i个变量上的取值。 1.结果 第一类 :

3、11 个县市。包括义马市、巩义市、长葛市、沁阳市、堰师市、新密市、新安县、新郑市、荣阳市、林州市。 第二类 :27 个县市。包括桐柏县、获嘉县、陕县、辉县市、淇县、孟州市、宝丰县、西峡县、舞钢市、中牟县、灵宝市、汝州市、临颖县、伊川县、新野县、许昌县、禹州市、修武县、混池县、新乡县、长垣县、光山县、永城市等。 第三类: 70 个县市。包括沈丘县、确山县、清丰县、宁陵县、上蔡县、夏邑县、浚县、台前县、扶沟县、淮阳县、罗山县、鲁山县、 商水县、拓城县、范县、祀县、唯县、高县、泌阳县、滑具、息县、民权县、汝南县、卢氏县、原阳县、固始县、商城县、封丘县、宜阳县、叶县、洛宁县、汝阳县、虞城县、平舆县、正

4、阳县、淮阳县、新蔡县、淮滨县、太康县、郸城县、开封县、尉氏县、通许县、唐河县、鹿邑县、兰考县、遂平县、安阳县、孟津县、项城市、西华县、内黄县、南乐县等。 2.聚类结果分析 第一类县工业强县,强调工业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各类指标排名比较靠前,这11个县的综合位次均在河南省前二十名。这 11个县市的总人口 761.55万,占全省县域总人 口的 9.4%,人均 GDP 为 13224 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2.3倍,是第二类 1.6倍、第三类县市的 3.2倍 ;人均财政收入 378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 2.4倍,是第二类县市的 1.8、第三类县市的 3.3倍 ;人均存款余额

5、6425 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 2.2 倍和 2.7 倍。人均投资水平3966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 2.7倍。一、二、三次产业所占 GDP比重分别为 7.4%、 60%、 27.4%。 第二类县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资源丰富,比如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县伊川县、桐柏县、禹州市、汝州市、灵宝市、永城市、辉县市 、绳池县等 ;此外,第二类县域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产品加工有较好基础的资源型县和农业大县,较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农业产业化等。第二类县县域总人口 1664.19万人,占河南省省县域总人口的 20.6%。各类经济指标高于第三类县市,且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而低于第一类县

6、市。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存款余额、人均投资水平是第一类县市的 62%、 56%、 58%、 51%。第二类县域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19.2:54.6:26.2。 第三类县是集中河南省的边缘地带,多数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绝 大多数贫困县都集中在这一类。第三类县市在河南省 108个县市中占得比重比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中处于较弱的位置。主要分布在豫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 ;豫北的安阳 (除林州 )、濮阳 ;豫东的开封、商丘 (除永城外 );豫西的三门峡、洛阳等所辖的部分县市。该类县总人口占全省县域的 70%,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投资

7、水平、人均储蓄额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该类县的三次产业比重为 33.4:39.2:27.4。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已形成模式 1.工业推动型 坚持 “ 突出特色、强化优势、膨胀总量 、集中布局、产业升级 ” 的发展思路,继续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领跑。义马、栾川、巩义、新安等县 (市 )的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都在 70%以上。借助工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实现工业化,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经济实力,如巩义、新郑、偃师、新安、伊川、沁阳、永城、禹州、辉县等,大部分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一层次,基本属于工业强县,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较高,各类指标排名均比较靠前。特别是地处豫西的新安县,从农业弱县、

8、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因为兴起一个企业集团,带动了一个县的工业崛起,发展成今日的工业强县。 2.非公有经济推动型 非公有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各县域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各色各样的非公有经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突出县域特色,以此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长葛、郸城、遂平、渑池等县域在民营经济做的相当好,基本上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二层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区位优势。例如,长葛在河南县域经济排名中排第九位,是河南省非公有经济推动型的典型代表。具有八大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农机配件生产加工基地,此外还有黄河旋风、众品

9、食品、森源电器、奔马机 械等知名品牌。 3.产业集聚型 产业集聚模式特别适合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域,突出地方经济特色,集中布局产业,如长垣、偃师、长葛、林州、濮阳、虞城等县市,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发展各类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长垣县在 “ 零资源 ” 上逐步发展,从 “ 点状经济 ” 发展到 “ 块状经济 ” ,形成了起重机械等为主产业集群。产业聚集效果非常明显,现已建成年产 26 万台起重机、 165 万台起重机配件生产能力的特色产业基地,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 60%以上。偃师市跨产业聚集和工业强县两大类型,有力的突出的产业聚集的 “ 块状经济 ” 。 4.劳动经济 型 处在河南省的边缘

10、地区以及贫困山区的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一般分布在聚类分析的第三个层次。三次产业和第一、二两个层次的县域相比均比较薄弱,但是这些县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比如固始、新县、柘城、淮阳等。例如,固始地少人多,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县。为了改变贫困命运的固始人远走他乡,因此成为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县,成为河南劳务输出的知名 “ 品牌 ” 。很多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现在固始的房地产业、服务业、医疗卫生业等均由这部分人支撑。 5.农业产业化推动型 这个模式比较适用于农业大县,潢川、 淇县、鄢陵、尉氏、汤阴、延津、正阳等县市,这些县市基本都位于聚类分析的第三个层次,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等

11、各项指标都落后于一、二两个层次。这些农业大县要发展,最终还要靠农业产业化。一方面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农业规模化和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强县的道路。例如,尉氏县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有 74个,资产总值达到 18.9 亿元,带动26.8 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此外花卉县鄢陵县全县花卉面积达 52.4万亩,拥有各类花木园林企业 612家,花木产业年产值达 22亿元以上 ;畜牧业发展迅猛, 品种结构优化,逐渐形成规模养殖。 6.开放带动型 立足本地特色,优化环境,以商招商,以 “ 外 ” 引外,形成以开放谋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互动格局。许昌 2003-2007年,出

12、口创汇总额达 7.1亿美元,以年均 25的速度递增,在全省县市中连年保持领先地位。以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发制品,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量的 90%以上, 2006年出口总额达 14483万美元, 2007年出口额达 16903万美元。目前许昌县产品出口市场已拓展到英国、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东盟和非洲等 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河南省发展县 域经济的对策 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 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对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相对来说比较强,比如东部沿海的浙江等地

13、。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等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长葛、郸城、遂平、渑池等县域在民营经济做的比较好,但远远不够,河南省要放宽准入政策,要积极引导扶持。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加快城镇化建设 河南省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中的转变过程。农村城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城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支持。县域应充分利用财政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

14、建设,并且加强县城对周边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部分县市或城镇,可结合自身的条件,建立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城镇集中,把产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努力形成集聚效应。 3.调整产 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各县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并做大把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例如 “ 中国花木第一县 ” 鄢陵县,培育了花卉、畜牧、棉花、瓜菜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 “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 或 “ 多村一品、多

15、乡一业 ” 的发展格局。此外,还要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低效问题,这就要求对农产品从简单加工到深度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 产品的加工增值。 4.积极开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是一大重要贡献。针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口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按照农民文化、技能等实际情况,开展了服装、针织等专业培训,用规模化方式组织农民工输出,实施劳务输出产业化经营,这样为河南经济总水平提高贡献力量。

16、位于河南豫南的信阳各县市,在河南剩余 劳动力转移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如新县,全县 36 万人中,农村人口 28 万,靠劳务经济富起来的就占了四分之一。新县近年来, 2009 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新县劳务输出就 7万人。先后有 1000 多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段丽娜 .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C.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介翔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究 C.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李亚阁 .河南省县域经济分类和发展战略研究 C.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刘俊杰 .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0 杨荫凯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 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与思路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09 郭再欣 .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浅析 J.经济研究导报,2009(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