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第七届园博会贺兰山 .岩画园设计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我国西北边陲的贺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对贺兰山 ?岩画园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探讨不仅有利于研究我国的西北园林文化,也是对我国地域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保护。 关键词西北文化银川贺兰山 ?岩画园设计 一 贺兰山 ?岩画园历史与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发展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宏伟的历史长河中,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的贺兰山一带曾经生活着一个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北方中华名族 “ 北狄 ” 或叫 “ 西戎 ” 。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先民,随着历史发
2、展的脚步已与中华各族逐渐融合,但在远古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曾经创造出一种极具区域性特色的文化 岩画文化,一种反映着远古先民所思所想图画语言,距今已有 3600-10000 年前之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介绍说: “ 岩画是刻画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 刻、浮雕等的总称。旧石器时代至中世纪均有发现,最早的年代可追溯到 3 万多年前,是已知最早的艺术作品。 ” 岩画已成为文字的源头。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夏古都、回乡风情、塞上湖城为其城市特色。早在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如水洞沟遗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宁夏全境属北地郡,
3、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十六国时大夏国主赫连勃勃在此建饮汗城。 1038 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西夏国。 贺兰山 ?岩画园设计以 神秘的贺兰山岩画文化为文脉,通过艺术的造园手法,籍沧海之栗,以噬观者与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 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中,分布着上万幅以上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万个。贺兰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约 300多幅千余个个体图案,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
4、、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 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图画中表现出丰富的寓意,比如几千年前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如图一 图一 据相关的考古发现,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万年之久,
5、在贺兰山生 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 “ 艺术心态录 ” 。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如图二 图二 二 园址条件 实地踏勘济南园博会用地后选定园区南侧 21号地块为银川展园园址,其位于现代展园园区南入口进来 的一级园路东侧、二级园路北侧三米高的土坡上,地势基本是西南高东北低,东部向远处有一座鞍型山体作为展园的背
6、景。 三 设计构思 “ 擎天神话曰贺兰,千古岩画薪火传; ” “ 女娲补天维华夏,史前文明济泉访; ” 根据设计主题思想,总体规划布局合理,满足功能要求,注重景观相互协调的原则,以及园博园客流量大,停留赏景时间短的特点,在道路两边岩石上,设计一些强调寓意性及有代表性的贺兰山岩画刻在展园岩石上展出,为游人塑造轻松愉快的游赏路线。 贺兰岩画园,借鉴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贺兰 口岩画景区的峡谷溪水实有景观,以现有山势,挖土形成一个蜿蜒的峡谷,一条 “ 贺兰小溪 ” 贯穿展园园区,并将岩画文化串联园区始终。展园园区在植物种植上,突出西北的特点,以种植旱生的沙枣、红柳、枸杞、馒头柳为主,具有典型的西北地域风光
7、。 展园园区主要景观有贺兰山岩画、盟约石、天成石羊、石圈(贺兰回声)、石斧(一刻千金)、女娲补天、太阳神祭台、妙音泉、万凤落珠瀑、万凤亭等景点。银川园总面积 2450 平方米,绿化面积 1123 平方米,水体面积 92平方米。 四 主要景观寓意及表现 (1) “ 贺兰山 神话 ” : “ 擎天神话曰贺兰 ” 喻远山背景如贺兰山即神话中的擎天支柱 “ 不周山 贺兰山 ” 。 (2) “ 盟约石 ” 与 “ 天成石羊 ” :在展园的东南与西南两个入口处分别置有两个石景,一组置石是用一整块花岗岩石置于东南入口做入口屏障,其正面用西夏文题刻园名,背面则刻有贺兰山著名岩画 “ 盟约 ” ,另一组置石则是
8、将自然石组合成一只形神兼备的 “ 卧羊 ” ,表达着 “ 羊大为美 ”和 “ 石羊天成 ” 的意趣。 (3) “ 女娲补天 ” :借远山背景在园区景观长轴远端树立贺兰山的擎天五彩柱石(浮雕小品)作主景控制全园景观。如图三 (4) “ 万凤落珠 ” :在园区入口处高地一弘飞瀑的崖壁上设计一座古亭,叫 “ 万凤亭 ” ,让入口处理更加醒目宜人,富有意趣。 (5) “ 太阳神祭 ” :在园区中部溪流转弯处建一座观赏平台,上摆刻有太阳神岩画的大石(或柱状图腾柱表达生殖崇拜),让人们在此追思体会古人在远古的祭祀场景与图腾崇拜。 (6) “ 岩画传薪 ” :在园区的峡沟崖壁上及沟中散布各种石头上刻画各类不
9、同时期、不同内容的贺兰山岩画,一方面让人们了解贺兰岩画这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景观,它静静地流淌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地保存着远古先民的所思所想、 精神追求,传递着人类文明的薪火,唤起游客了解西北、了解银川、了解岩画的兴趣,展示中华文化的起源形式。 (7) “ 贺兰小溪 ” :在园区东侧崖壁上一缕飞瀑流下,在峡沟砂石里蜿蜒流淌,汇水成潭,旁边两栖植物花姿摇曳,显得灵动有趣。仿贺兰口中自然景点。 (8) “ 桂香杞红 ” :园区中点缀种植西北特有的沙枣 (也叫桂香柳 )、枸杞等植物表现银川人民的乡情浓郁,有着友善好客、淳朴热情的风尚。 (9) “ 马兰花开 ” :用以马兰花、百麦根、鸢尾、美人蕉唐菖蒲
10、为主的特色地被装点山坡绿地,做好复层种植。 (10) “ 醉鱼沉柳 ” :用以蒙古扁桃、互叶醉鱼草、多枝红花柽柳等灌木来做本园的灌木层种植,体现银川塞上湖城特色地域植物景观。 (11) “ 金叶映沙 ” :用大面积的金叶莸、金叶榆、紫叶矮樱等色叶植物在游园路两侧搞色块式种植,让游人在游赏中产生与金色戈壁、黄沙漠漠的联想,及有感而生的沧海变桑田感思。 总之,以贺兰山 ?岩画园为主题进行精心的园林规划设计,是保护传承西北历史文化的延伸,我们在设计与施工的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切实提高了设计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胡邦铸 .论岩画图象的辨认 J. 艺术导刊 . 1996(02) 班澜 . 中国岩画造型的流变 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04(02) 李祥石 .发现岩画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 PDF 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