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应重视制度建设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链务的断裂是由于制度建设的缺失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是根拳因此,只有进行制度建设才能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 循环经济 ” 一词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 20世纪 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把经济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规律改造经济社会运行的方式。它倡导的是一种 物质
2、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 “ 资源 产品 消费 再生资源 再生产品 ” ,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 “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 的 3R 原则和减少废弃物的经济活动为行为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农业资源投 .人 农产品 废弃物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中,自然资源投人品都能在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农业产业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因此,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建设融为一体,是一种可持续 农业生态发展模式,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我国农业经济
3、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用仅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也不可避免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 “ 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 ” ,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在此种经济行为中,人们以农副产品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为驱动力,无计划、无节制、高强度地将农业资源过度掠夺开发。同时,采用粗放型、低利用工艺生产, 不仅产生了大量污染物,而且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产生的危害和问题日益严重。 1.资源耗竭。我国耕地仅占国土总面积的 13.8%,人
4、均耕地为 1.5 亩,不足世界人均面积的 1/3,每年耕地面积还在以 700 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减。1953-2008年,我国耕地减少了 2000亿万亩,耕地数量已逼近坚决守住 18亿亩耕地的红线,同时,耕地的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已降到 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 2.5%-4%;耕地持有水量低于世界年均水平30%左右,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1/4,农业用水的有效利 用率只有 40%,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分别仅占世界的 4%,1/3-1/2 和 1/7;草地资源退化,绿色屏障功能削弱,人均占有草地量仅为 4.8 亩,约为
5、世界人均水平的 30%,有13亿亩草地退化, 30亿亩草地处于风沙的威胁之中,每年还在以 1500万亩的退化速度增长。 2.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共达 55 亿亩 .占国土总面积的 38%,流失的土壤超过 50 亿吨,流失肥料约 5000 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大国之一 ;土地荒漠化面积达到 23亿亩,而且每年仍在以 2400 万亩的速度递增,即一年荒漠化一个中等县,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荒漠化大国 ;遭受 “ 三废 ” 污染的农田急剧增多,由此而导致每年粮食减产1000亿公斤以上 ;环境污染加重,由于 CO和 SO2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全国每年受酸雨危害的农田达 3990 万亩,直
6、接经济损失达 20 亿元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平衡失调,土壤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3农产品质量低劣由于农业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质量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品质低劣的农产品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我 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合理使用农药而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类中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 1 3 倍。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 30。部分农产品巾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允许标准,农产品污染严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也随之降低。 三、制度建设是重塑农业循环经济的根本保
7、证 1 制度建设的缺失是导致农业循环经济链条断裂的症结所在我国传统农业基本上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理论的生产模式,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大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 消化如秸秆被用做肥料、饲料及燃料产生的畜禽粪便被用做肥料,少有固体废弃物排放尽管我国循环经济在理念和实践上是先进的,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中在体制和技术上却落后了传统生态农业技术正在萎缩。由此使我国农村发展偏离了循环农业的轨道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的农业发展路径,大量原本是宝贵资源的农业废弃物反过来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导致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间接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农业、农村无法可持续发展。 据 2007
8、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资料显示,在 20 世纪 50 年 代我国有机肥占肥料养分投入总量的 90以上 1980 年为 47 1, 2000 年为30 6, 2006年已降到 25。农业废弃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断下降化肥用量迅速上升。我国以占世界 9的耕地用掉了占世界近 30的化肥这给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对我国农村变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我们缺乏应对措施。当农村经营规模缩小、专业化生产加强、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值提高以后有关农业废弃物的有机肥加工利用技术、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范却没 有与之相适应地发生变化致使其利用受
9、到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也就随之断裂了。 2008 年 10 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 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对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关于推进农
10、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行政领域的强制性规范问题。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主要是规制工业污染针对农业循环经济规制第 23条规定禁止损毁耕地烧砖第 24条规定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第 34 条规定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发展生物能源第 35条规定发展生态林业这些规定除第 23条属强制性规范外其他都是指导性的 ,笼统而不具体,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在立法、司法系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仍没有系统的法律规范而且最大的问题是立法的理念并未达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程度。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不在立法和司法领域强化农业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仅在
11、行政系统提升国家意志其力度是有限的。 2 制度建设对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循环经济是生态保护型经济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建设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 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 土壤 生物 大气立体交叉污染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 1000 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形式逸失到空气里。二是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
12、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干预自然生产的过程只有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来组织引导并协调农业生产或者 将农业作为一个工程借鉴、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和评估等办法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才能达到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容的理想状态。 基本前提是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所要规范的行为和内容但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它是决定经济社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也决定着人的行为。优越的制度可以不断激发经济主体的创造性,挖掘其创新的潜能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就不会产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建设高于技术设计
13、。 制度建没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至关重要我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整体性问题与一直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有关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过度刺激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会产生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不利后果所以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弱化了速度要求而增加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关注这说明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解决环境经济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有很大的作为但主要取决于制度建设和政府决策国家是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因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制度建设做起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首先是在国家层面制度建设上提出的命题 制度建设对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是可靠保证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具体过程发生
14、在基层但监管的权力来自于国家的法律授权。目前,农产品质量管理上 “ 无法可依 ” 和 “ 执法不严 ” 是同时存在的执法不严也与法律制度规定有漏洞相关因为在许多环保法律法规中法律责任的规定都比较轻处罚程序漫长这不仅对严格执法是先天不足。而且与相关制度设计有密切关系。 制度建设对农村经济实施生态管理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制度和政策引导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农民 对环境保护得到更多的效益可以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例如: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手段调节或影响农民的行为,以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指导农
15、民制订和实施清洁生产计划无偿为农民提供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通过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使激励和惩罚制度并重,引导农民自愿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管理。 市场制度建设对重塑农村循环经济是重要的目标取向要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新观念,按照农业经营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促进农 业产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实现农业市场化经营科技创新是动力而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能够促进竞争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竞争又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因此,要加快农村科技创新的市场体系建设其中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市场、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科技信息交流市场等,使那些农村循环经济技术尽快进入市
16、场,用制度规范市场使之成为推进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力量。 制度建设对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一种非绿色的经济核算制度它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这与发展循环经济的 要求既不相适应也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为此推出了绿色 GDP困民经济核算体系即 EDP它是在现行的 GDP中对环境资源进行绿色核算从中扣除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同时考虑外部影响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以此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绿色 GDP的推出具有重大意义,它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可避免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盲目乐观,时刻给人们敲响警钟,、对我国而青,也可以促使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 GDP的高增长。因此我国加 快推进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建设,尽快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更有利于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