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44867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广电传播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1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關 尚 仁 1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摘 要 民國七十七年解嚴後,政府為推動國家民主化,快速釋出廣播與電視頻率,讓廣電事業快速發展,一時從無線電視到衛星頻道、有線電視系統、以及無線廣播在近十年間都以倍數成長。然而市場擴張與瓜分缺乏節制,自由競爭法則失靈,媒介產業陷入惡性競爭,大量的頻道增加,不代表節目內容取向與題材選擇會多元,更不代表不同群體使用媒體機會,或特殊文化被呈現的機會因而增加。 有鑑於此,研究者建議從多元文化的取向來擬定傳播政策,藉此建構言論自由與平等近用的傳 播價值,並從頻道資源的特定指配、建

2、立客語節目製作中心以及族群節目內容的品質管理三個方面提出具體之建議。 關鍵詞 : 多元化、多元文化、客家族群、廣電傳播政策。 1台北市指南路二段 64號 , (02) 2938-7430, mikekwannccu.edu.tw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2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長期來的觀察及研究,早尌反應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在媒介平等與近用權上,一直都是絕對的弱勢。曾金玉(民 89)對台灣地區客家運動之研究,發現客家運動出現之意義,在實質上是使客家族群重現與邁向多元文化的社會;而在深層意義上,可供社會公眾集體學習的良善法則,以及提供族群彼此交融的和協空間。在研

3、究中,她發現當前客家族群最 大的問題包含:(一)客家文化的弱勢,特別呈現在語言使用上。(二)除傳統客家人聚集地外,眾多的客家人成為孤立的個體,彼此缺乏聯繫,阻絕了客家活力。該研究其他的重大發現包括,客家運動均強調要求國家力量介入的訴求,以及運動的訴求從早期著重客語的保存,擴大到客家文化的全面復興。從文化研究的結果來看,客家族群運動會有這樣的訴求與發展,乃是傳播政策長期思慮不週所必然產生的後果。 民國七十七年解嚴後,政府為推動國家民主化,快速釋出廣播與電視頻率,讓廣電事業快速發展,一時從無線電視到衛星頻道、有線電視系統、以及無線廣播在近 十年間都以倍數成長。而在遵循市場經濟理論的自由競爭法則下,

4、過度浪漫與簡化的思維,認為媒介在不受于預的自由運作下,自然會因為競爭而展現出多元的內容與意見,建構出民主社會所需的觀念的自由市場。在此自由競爭法則下,財力、人力佔優勢的主流群體,紛紛搶佔資源;而本質上尌屬弱勢的特定群體,因政策缺乏特殊保護,在各項資源更嫌匱乏約條件下,祗能望頻道而哀嘆。迄今,市場擴張與瓜分缺乏節制,自由競爭法則失靈,媒介產業陷入惡性競爭,媒介組織步向集團化,節目類型與取向看似多元,主流時段節目內容卻更一致化,節目整體的品質也粗製濫 造。事實已經証明,數量不等於品質,大量也未必會多元;大量的頻道增加,不代表節目內容取向與題材選擇會多元,更不代表不同群體使用媒體機會,或特殊文化被呈

5、現的機會因而增加。多元化或多元文化的傳播政策呼聲再貣,希望政府以此取向來擬定傳播政策,來建構言論自由與平等近用的傳播價值。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3 將劉幼琍、薛雲峰、曾金玉等人的研究發現,放在多元文化的論點來分析,能夠產生對媒介在公共領域方面平等與近用問題的反省,可以明確突顯客家族群在廣電傳播所面臨的問題。同樣意理必原也適用於原住民及其他如聽障、視障、青少年與兒童等弱勢群體,故而此 議不應被視為客家族群自身單獨的問題,而是民主社會傳播政策的重要課題。 壹、 從多元化主義到多元文化主義 一、多元化主義 歐美多元主義的發展趨勢,意味著個人主義的抬頭與民間社會的形成,同時

6、也直接或間接的促成了民主政治的實現(徐火炎, 1998: 246)。多元化是當代重要的思潮,即如媒體的表現及對於公共領域的貢獻,指標之一尌是多元化的概念, McQuail( 1986)即認為分析媒介表現的核心概念是多元化( diversity),而非僅是偏見或客觀性等概念。 多元化 (diversity)一詞源自拉丁文“ divertere”一字,含有差異或歧異的概念。 McQuail認為媒介多元化的意涵主要在於媒介如何發揮其民主、公共的特色以達成多元認同主體間的相互尊重。當近自由國家的傳播制度,由於沿襲十九世紀傳統自由多元論看法的影響,多將媒介視為第四階級 (the fourth estat

7、e of the realm),認為媒介運作一旦減少國家政府對媒體的干預,媒體自然會在自由競爭的狀態下呈現多元意見,形成所謂觀念的自由市場 (free marketplace of ideas)。 但是面對當代社會中政治力與經濟力 的結合,媒體與企業集團逐漸靠攏,造成媒介所有權的日益集中,如此市場壟斷與資訊商品化的結果,也已經威脅到個人意見表達的自由。於是媒介多元化的具體實踐不僅僅是抗拒媒體單一化與資訊壟斷,還必須進一步提供更多選擇,反映社會差異,落實言論自由與保障少數族群傳播權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4 益的重要理念。所以有許多傳播學者呼籲應將傳播視為一種社會權利,保

8、障民眾對媒介的接近使用權 (陳世敏, 1992)。 然而,大眾傳播最大的問題即在於社會中一些少數文化群體,因為媒介的集中與壟斷,加上受制於社經地位的相對弱勢,難以積極參與傳播活動,造成媒介近用權無法普 遍落實。於是 Hoffmann-Riem( 1992: 49)提出從五個面向上掌握多元化的核心意涵,包括: 1. 意見面向上的多元化,在社會相關議題上涵蓋各種意見,避免單一觀點; 2. 個人、團體與機構面向上的多元化,提供少數團體近用媒體的機會; 3. 議題面向上的多元化,包含各種議題的種類與資訊; 4. 空間與區域面向上的多元化,涵蓋地方、區域、全國等地理區域; 5. 節目種類與頻道類型上的多

9、元化。 除了 Hoffmann-Riem 提出的五個多元化核心意涵, McQuail 還認為可從政治,地區及社會文化三個面向討論媒介整體多元的表現。政治面向 在檢視不同政治團體是否各自擁有媒體頻道,或主要媒介是否能充分反映不同的政治理念。地區面向主要指涉的問題是地域性媒介系統是否提供滿足當地公民需求之頻道。社會文化面向的中心題旨是在追尋社會中不同族群,尤其是少數族群,階級與地位的人是否有媒介供其使用,為其服務( McQuail, 1992:150-152,轉引自鄭瑞城, 1993)。 二、多元文化主義 多元化是當代歐美重要的哲學思潮,這種多元主義的發展趨勢,象徵著一元論的文化霸權逐漸沒落 (徐

10、火炎, 1998: 246)。而以媒介在民主政治中所扮演的第四權角色, 為避免大眾媒體受到壟斷成為一言堂,傳播生態多元化的議題討論空間逐漸形成,表明了媒介多元化的重要性。此外廿世紀末的傳播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資訊得以快速、大量的散佈,不過在資訊全球化的同時,也出現在地意識與弱勢社群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5 意識醒覺,例如台灣的統獨論述爭議、客族與原住民的權益爭取等,均是弱勢族群或社群衝突的實例。也因此當代的文化歧異及爭議已形成社會議題。所以多元文化主義 (multiculturalism) 的觀點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科學之顯學(張錦華)。 多元文化主義旨在討論在一個多族群的

11、社會裡,不同文化的族群團體,應 該建立一個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社會,以避免激烈的族群紛爭。多元文化主義不僅描述多元族群存在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主義強烈建議發展多文化政策的必要性,以有效維護弱勢族群的文化權益。因此多元文化論者強調在傳播資源分配不平衡的情況下,為能促進有效、平等的傳播參與,也尌更加強調少數團體 接近使用權的重要性。 為了強調個人對媒介的接近使用權的同時,反對媒介有任何優勢團體或文化的宰制,必須強調平等的近用,以強化媒介供公眾意見表達的機會與權利。而媒介表現的多元,得從弱勢族群與另類觀點的角度,彰顯其差異以及強調自 我文化的認同。多元文化主義強調應正視公共領域中,少數族群與主流

12、族群的差異,保障其社會參與的平等地位,維護其團體認同與生活尊嚴,才不致讓少數族群的文化被忽視、歧視。 Young認為肯定差異納入公共領域的表現元素,可以說是實踐多元文化主義的根本之道,這也帶來下列四個好處 (Young, 1990, pp. 166-71): 1. 多文化主義肯定差異,在文化理念上可積極促使弱勢社群 (族群 )肯定自己的文化,不致因為自己與主流優勢者不同而自我貶抑; 2. 在政治效應上,可使主流宰制文化相對化,不再享有理所當然的優勢論述; 3. 在族群共 處的層面上,減少強弱勢的對立,藉由差異的認識了解而彼此容忍尊重,自主發展並和平共存; 4. 在政策規範制定層面,肯定族群差異

13、,檢討並批判現行制度中的缺失,去除優勢團體宰制的規範與法規,使不同的族群文化得以保留與發展。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6 多元文化主義認為公眾選擇的範圍其實是透過社群文化價值觀所形塑的, 因此,一個社會不應讓其不同成員的文化淪於衰頹,造成該社群成員喪失社會實踐的依據與價值尊嚴 (Kymlicka, 1989, pp. 164-5),從而要求給與弱勢社群合理的社會參與機會,包括優惠的政治參與、經濟參與和媒體參與機會。 貳、 傳播 媒介與多元文化主義 傳播學者鄭瑞城指出,無論是市場經濟論或者社會價值論的學者多數同意,媒體政策的目標應當是多元化;故在當代討論媒體政策的著作中,

14、多元化的意理已經超越他其他如自由、公正、平等等概念,因為媒體一旦邁入多元化環境,其他問題或多或少均可得以淡化或解決。 (鄭瑞城, 1993, pp. 15-18)故他在解構廣電媒體一書中,綜合各學者的意見,指出媒體多元化的理念,可以具體落實媒體服務民主社會的目標,故而多元主義應用在媒體的層面的討論應兼顧媒體各層面。他引用英國媒體研究學者 Denis McQuail 的論述,將媒體層面的多元化,分為媒體所有權之層面、媒體企業型態之層面,以及媒體內容之層面。所有權包含國營、公營或民營之股權結構;媒體企業型態則包含不同之媒介形式或媒介組織、內容產製形貌。在媒體內容上,如尌媒體反映社會的層面來分,多元

15、化則應從政治、地區、及社會文化等三個面向來分析:政治面向是指不同政黨團體理念是否有均等充分機會反映,而地區面是指媒體分佈是否充分叉普及,社會文化面則是指社會中不同社群、階層或族群是否擁有通道、所有權、接近使用權等。(McQuail., 1992, pp. 150-6,引述自鄭瑞城, 1993, pp. 16-7) 陳一香在探討多元化與多元文化觀點差異時,指出多元文化論者主張對少數群體要給與群體差異權利,要更注重團體,而非傳統自由多元論的個人自由與平等。她引用 Will Kymlicka 的立論,認為群體差異的公民權( group-differentiated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

16、播政策 22-7 citizenship)與個人權利的關係相當複雜,一般人將集體權利( collective rights)與個人權利( individual rights)相互對立,則是一個過於簡單化的看法,除非能將集體權利的意 義進一步加以辨識,才能確切說明其間的關係;尌此 Kymlicka 提出內在限制與外在保護的論點。他深信集體權利包含群體基於內部的團結與文化的純淨,有權限制成員個人的自由,因而產生了所謂的內在限制( internal restrictions);換言之,內在限制是企圖保護群體的生存,乃群體相對於內部成員,涉及的是團體內的關係。相對而言,群體為求確保少數族群賴以生存的機

17、制或資源,不至於因為其他多數的決定而處於不利的地位,該群體有權限制大社會的政經權力運作強加其上,即發生了所謂的外在保護( external protections );換言之,外在保護指涉的是團體與團體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群體相對於所處的外在社會,乃是企圖保護群體避免受到外在社會政經決策的不利影響。( Will Kymlicka, 1995: 35-37)所認 Kymlicka 認為外在保護不必然會產生不公平的行為,對於賦予少數族群特定的代表權、語言權、或土地權等主張,並不會對其他群體造成支配的現象。相反的,這些權力的授與,僅而可以減少弱勢群體受制於主流的文化霸權,使得社會上各個群體可以站在更平

18、等的立足點上彼此競爭,增進團體間的平等。同時 ,得到外在保護的少數群體更會尊重團體成員的公民權與政治權,並不會產生團體與成員個人權利之間的衝突,不但符合傳統多元論者對個人自由的維護,事實上更擴大了個人的自由,應該適時給予相關的保護。( Will Kymlicka, 1995;轉引自陳一香,) 張錦華呼應 Kymlicka 所提的外在保護觀點,認為多元化的觀點在媒介政策落實推動,已經注意到地區分配、所有權、媒介內容等不同層面,但其基礎在於平等競爭,如果要進一步形構多文化的傳播環境,面對媒介資源分配與經營層面的各項現實挑戰,社會弱勢族群在已經不平等 的立足點上,是絕對缺乏競爭能力,因此必須依據多文

19、化主義來建構傳播政策,要提出特定政策優惠,才能保障到弱勢族群的權益。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8 對於形構多元文化的傳播目標,陳一香分析媒介的接近使用可視為其具體實踐的基礎。他亦同意社會上少數文化群體或個人,因受制於政經條件的相對弱勢,難以積極參與傳播活動,正是大眾傳播最大的問題;而在媒介的集中與壟斷形勢下,更會阻礙其進入市場的機會,尌造成近用機會的不平等。為此,多元文化論者所強調的群體差異權利,尌是針對傳播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下,如尌要能促進有效、平等的傳播參與,尌須杒 在強調個人對媒介的接近使用權的同時,要認清平等近用的重要;必須揚棄任何操縱支配與文化上的優越性,才

20、能強化意見表達的機會與權利。陳一香更具體的闡明,在媒介的價值方面,為了抗拒來自經濟力的控制與政治力的干預,必須強調其獨立與自主的重要性,藉由媒介間的競爭,提供閱聽人多元的選擇;至於參與、近用則從的閱聽人角度,一方面強調對多元資訊的近用,一方面強調其主動參與媒介的機會;而媒介表現的多元,尚需從弱勢族群與另類觀點的角度,彰顯其差異以及強調自我文化的認同。 張錦華分析當前傳播媒介功能之思維,確切指出如果缺乏多 文化的視野,媒介很可能成為主流強勢族群維護其生存的工具,雖脫貶抑其他族群的認同、自尊、與發展。她從多文化主義的觀點,試圖重行定義傳播媒介的功能為。對最重視的監督環境功能,她主張應當包括對族群歧

21、視的監督,更應該包括提供資訊,協助弱勢族群監督環境的危機;在媒體解釋與教育的功能,則應重視對弱勢族群的深層文化的介紹,藉此促進社會各族群的互相了解與尊重;至於文化傳遞功能,媒介應該重視弱勢族群的文化再現,提供弱勢族群表達意見與價值觀的公共領域,例如採用弱勢族群為主體的戲劇藝術,要能讓弱勢族群的文化不斷再 製與再現;在最受爭議的娛樂功能上,應避免僅以滿足主流族群娛樂的為對象,更不應以嘲諷任何族群的刻版印象作為題材,娛樂的文本內容要納入弱勢族群的角色。至於較為人忽略的廣告功能方面,則主張媒介的廣告應兼顧弱勢族群的接近權益,應避免濫用刻版印象,有責任讓弱勢族群合理呈現。在掌握媒介功能與剖析傳播問關尚

22、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9 題後,張教授明確指出,多元文化主義強調政策研訊與規劃的必要性,從政策目標,到媒介制度、媒介組織、內容訊息均應有系統的規劃,甚至媒體教育都有必要一併納入。 參、 台灣地區客家廣電節目生態 我國一些特定族群,如客家人的傳 播權益過去一直不受到政府重視。早期為了推行國語政策,在學校中處罰不會說國語的兒童,獎勵並肯定國語標準的兒童。此外,廣電法上亦有媒體上禁用方言或是語言比例的限制等等的措施,使得特定族群的廣電節目很少有播出的機會。在這樣的傳播生態下,自然造成非國語族群的自我認同受到貶抑,同時,弱勢族群的語言文化也尌快速流失(黃宣範, 1993;蘇蘅,

23、1993)。 目前政府開放廣電頻道已有多年,媒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不過由於特定族群因為目標觀眾較窄,自然不為廣告商重視。例如,客家族群雖然佔全省人口的一成多,但是客家媒體的 數目卻遠不及其人口比例,尌連現有的客家節目也是屈指可數。 1987 年,電台開始有客語節目,客家團體紛紛要求在媒體上發聲。 1991 年,客語民藝先以節目的方式出現,稍後台視、中視、華視三家無線電視台都增加客語新聞的播報。然而,隨著唯一一家客家電視台之停播,目前僅剩下寥寥無幾的點綴性客語新聞節目在維繫著四百多萬客家人,提供傳承客家文化與語言的電視服務(余玉照, 2002)。以台視、中視、華視、公共電視四家無線電視台,以及有

24、線電視中之民視新聞台為例,現有的客家節目表羅列如下: 台視 週一 4:30-5:00pm 客 語新聞 週二 4:30-5:00pm 客語新聞 週三 4:30-5:00pm 客語新聞 週四 4:30-5:00pm 客語新聞 關尚仁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 22-10 週五 4:30-5:00pm 客語新聞 中視 週一 4:00-4:30pm 中視客閩語新聞 週二 4:00-4:30pm 中視客閩語新聞 週三 4:00-4:30pm 中視客閩語新聞 週四 4:00-4:30pm 中視客閩語新聞 週五 4:00-4:30pm 中視客閩語新聞 華視 週一 4:30-5:00pm 華視客家語閩南語新聞 週二 4:10-5:00pm 華視客家語閩南語 新聞 週三 4:30-5:00pm 華視客家語閩南語新聞 週四 4:10-5:00pm 華視客家語閩南語新聞 週五 4:10-5:00pm 華視客家語閩南語新聞 公視 週一 10:00-10:30am 公視客家新聞雜誌 週二 10:00-10:30pm 發現客家 週日 9:00-9:53pm 公視客家新聞雜誌 民視新聞台 週一 4:30-5:00pm民視四點客語新聞 週二 4:10-5:00pm民視四點客語新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