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青阳县防汛抗旱情况 摘要 :通过本人近几年防汛办公室的工作,对青阳县的防汛抗旱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现就了解及自身体会做个小结。 关键词 :防汛抗旱体系 一、基本概况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皖南低山丘陵区。地理位置跨东经 11740 至111808 ,北纬 3019 至 3050 。北接铜陵,东与南陵、泾县相邻,南与太平、石台接壤,西与池州市相联。 青阳县国土总面积 1180.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252.6平方公里,丘陵面积 580.0平方公里,圩畈面积 348.0平方公里。县内地形南高北低,形成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圩畈三种地貌区。地质结构以燕山期侯入体的岩浆岩为主,分布在县西部、南
2、部的九华山脉周围。主要矿物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县东部、北部丘陵基本为沉 积岩,主要矿物有石灰岩、页岩、砾岩。两者交界处有少量变质岩,主要矿物为大理石。土壤分为五个土网、八个土类、十三个亚类,适宜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青阳县地处北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侯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降水年季变化大,年内分 布不均,旱涝灾害严重。 据青阳气象站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16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 ,全年无霜期 240 250 天,初霜出现在月上旬,终霜出现在月上旬。多年最大风速 14.14m/s。 据青阳水文站多年资料统
3、计,青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 152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368.4mm,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18.01亿 m,多年平均径流深1051mm,年地表水总量 12.41亿 m,最大年降水量( 1954年) 2438mm,最小年降水量( 1978 年)仅 862mm。 青阳县物产丰富,农业是青阳的基础产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 全县总区域面积 1180.6 平方公里,占池州市总面积的 14.27%。区域总面积中,其中山区面积 252.6平方公里,丘陵面积 580.0平方公里,圩畈面积 348.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 21.39%、 49.13%、 29.47%。 青阳县下辖
4、 11 乡镇, 110 个行政村, 9 个社区。 2008 年末全县总人口26.8万人, 家庭户数 8.7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 22.6万人,非农业人口 4.2万人,人均住房面积 44.6平方米,全县耕地面积 22.3亩。 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值 274047.2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55870 万元,第二产业 133651.5万元,第三产业 84525.7 万元。 水旱灾是我县发生次数 较多,水灾一般同暴雨有关,灾害的大小取决于暴雨的强度。县内河流属山区涧溪河流,河道上、下游高差悬殊,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两岸堤防标准低,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建国后洪灾较大的年份为 1954、 197
5、0、 1983、 1991、 1995、 1998、 1999、2002、 2007、 2009 年、 2010 年及 2011 年。 二、防汛抗旱体系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兴建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初步建立了防洪除涝抗旱工程体系,建立了以洪水预警预报、防汛 抗旱调度、防汛抗旱指挥等为主要内容的非工程体系,在历年抗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保安、抗旱供水、水能水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县共建有中小型水库 62座(不含九华山),其中中型二座 牛桥水库,总库容 264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1946万立方米;东山水库,总库容 1
6、725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1200 万立方米。小(一)型 10 座,小(二)型 50 座,总库容 3319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2209 万立方米。全县共有塘坝 7200 多口(道)。 我县圩堤位于青通河、七星河中下游两岸,全县共有 圩口 21个,其中万亩圩口一个 (童埠圩 1.4万亩 ),三千亩以上 3处(木镇圩、合心圩、洛平圩);千亩以上 8 处(姚圩、吉田圩、菖蒲圩、工字圩、南河圩、长山圩、丁圩、小稻圩);千亩以下圩口 9 处,圩堤总长度 74.8 公里。圩内保护耕地面积4.1 万亩,保护人口 4.94 万人。 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基本健全,按照上级要求和规定,
7、成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武装部长、分管县长、县水务局长任副指挥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并经县编委批准成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作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各乡镇均参照县级模式,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办事机构。 防汛抗旱责任制得到加强。全县各地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进一步推行分工负责制、分级负责制、部门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为确保水库、堤防的安全,根据上级防指和县政府的要求,每年汛期,实行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工负责制,全面负责防汛抗旱工作。各乡镇也按此要求,对所辖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分工负责。 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制度
8、基本形成。根据 “ 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 的原则,县、乡镇村及分级 筹集资金,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县级防汛物资由水务局物资储运站采购、管理。储备主要物资:麻袋 1万条,编织袋 4.9万条,救生衣 60 件等,并在重点防洪工程东山水库现场储备石子 980 吨、块石 100立方米、编织袋、麻袋计 10000 条;童埠圩现场备料砂 200 立方米、石子250 立方米、块石 100 立方米、木材 15 立方米;木镇圩现场储备石子 30 立方米、块石 100立方米;合心圩现场储备石子 50立方米、块石 100立方米。 防汛抗旱预案预报预警初见成效。近年来,青阳县逐步建立了以 “ 总体预案为指导、专项预案
9、为支撑、实时方案为 抓手 ” 的预案体系。一是制定了总体防汛抗旱预案。先后编制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县分阶段抗旱预案、全县防台风预案等,对组织指挥体系、灾害等级划分、抢险应急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和安排;二是制定了专项预案。指导圩区乡镇编制了重要圩口(堤段)应急抢险预案、库坝管理单位编制了水库、闸坝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 预警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省、市防指都及时发布了防汛预警、汛情通告、旱情通告。我县根据省、市防指发布的汛预警、汛情通告、旱情通告,结合县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对外公布,把握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县气象 、水文、国土等部门将天气预报、水雨情、地质灾害等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
10、到学校校长、村支部书记、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同时,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初步满足了基层干群了解信息的需要。 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等应用水平逐年提高。 10 年来已建成水库雨量自动测报站 62 个,结合气象部门的雨量站和水文部门雨量水位自动测报站,使雨水情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可靠性大大增加。同时在防指会商室及国土、民政、 11 乡镇建立防汛会商视频系统,为确保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强力信息支撑,显著提升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 防汛抗洪应急演练扎实开展。县防指每年都会同县武装部、有关乡镇组织开展联合防汛抢险演练。 技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的技术性强,为保证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
11、作,县水务局将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分工到各分片防汛抗旱前线指挥部参加防汛抗旱技术工作。 抗旱基础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青阳县立足县情,编制一个规划、整理一套资料、建设 “ 五个体系 ” ,进一步夯实抗旱工作基础。一是编制青阳县抗旱规划。 2009 年完成了全县抗旱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收集整理完善抗旱基础资料。每年整理各类抗旱资料写入当年的 防汛抗旱总结,用以指导以后年份的防汛抗旱工作。三是完善抗旱法规体系。每年汛期开始前,县防指、县纪检、监察等部门都发文或联合发文,明确防汛抗旱责任,严明防汛抗旱纪律,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四是完善抗旱预案体系。制定全县总体抗旱预案和灌区、县城等专项预案。根据需要编制灌
12、区阶段性供水方案。五是六是完善抗旱信息管理体系。全县水雨情监测站点基本建成。六是完善抗旱供水调度体系。县防指重点协调中型库坝及重点小(一)型水库的防汛调度。 三、防汛抗旱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县不 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人饮等水利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但青通河、七星河等河堤防洪工程标准不够高,抗灾能力不足。县内中小河流和圩区内圩堤防大多数未经系统治理,问题多,抗洪能力弱。特别是有人居住的圩口都没有进行达标建设,防洪压力大。县城防洪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遭遇突发性强降雨后易涝难排。 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资
13、源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突出。全县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人口、耕地、国民经济布局不相适应,加之河湖水体污染,水资源短 缺形势日益严峻。县境内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正常需求。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抗旱工作实际需要。已建抗旱工程普遍存在标准低、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等问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强。抗旱能力低;县内小水库、塘坝,一般只能抗御 20 30 天不雨的旱情;大中型灌区面上工程配套程度低,现有灌溉工程大都已运行了 40 年以上,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问题;同时,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工农业快速发展,供水工程建设滞后,加上水污染严重,遇到干旱,农业无水可供,
14、城市供水紧缺。 应对超标准洪水、特大干旱能 力不足。限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遇到超标准洪水,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发生特大干旱时,城乡居民饮水困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非工程体系有待加强。防汛抗旱机构体制不顺,人员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各地防办编制性质与职能不尽相同。青阳县防办为副科级事业编制,未能纳入公务员序列;由于机构改革,人员混岗,防办的工作人员不够稳定;县防办办公条件差,基本设备配置不到位。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到仍需加强。青阳县虽已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汛情、旱情严重时才重视,汛前、汛后重视不够。特别是汛前检查解决实际问题不多;基层乡镇政 府领导调整频繁,责任制落实遇到种种困难;分级负责制落
15、实不够,常常发生矛盾上交的问题;基层水管单位因经济因素,人员分流缺失多,日常检查和险情排查责任不够明确,难以应对突发险情、灾情。 防汛抗旱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青壮劳力外出较多,防汛民工队伍征集难在近几年防汛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导致巡堤查险力量不能满足防汛要求;县乡财政对现有防汛抗旱专业队伍的投入不足,队伍的管理机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总体应急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繁重的防汛抗旱任务。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与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差距较大。县级物 资储备严重不足,与国家防总颁布的定额有较大差距,乡(镇)级基本不储备防汛物资;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种结构不够全面;物资储备更新不及时,不少物资超过保质期;防汛仓库
16、建于上世纪 60、 70 年代,仓容小,破旧严重;抗旱物资储备更是不足。 防汛抗旱预案、预报、预警建设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过于繁杂,相互关系界定不清;基层预案不够细化,修订工作滞后,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台风暴雨的影响机理还没有完全认识,预报的准确性还难以把握;因中小河流均未设防,洪水预报是无资料、无预报;县级防汛预警、旱情 预警水平不高,及时性还有待加强。 抗旱非工程措施滞后,手段单一。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灌区,灌溉制度不合理,节水技术措施滞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不利于节约用水;抗旱物资储备能力低;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和抗旱基础研究仍然薄弱等。 四、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和重点关注方面 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将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切实落实部门防汛抗旱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 扎实开展防汛工程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中型水库及重要病险小型水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抓紧处理并制定应急度汛方案,不留隐患。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安全。 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及调度方案。结合工程现状,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库、圩口和城镇防洪预案和有关控制工程调度方案。对加固和新建工程,抓紧修订或编制洪水控制运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