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545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深化和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初探 【摘要】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要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关键词】 :深化发展劳动劳动价值理论 1.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同时,席卷全球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浪潮正在蓬勃展开。中国

2、面临着改革与振兴本国经济,追赶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多重任务。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上个世纪中叶不同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并向传统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与收人分配理论提出挑战。 1.1 社会产品中的活劳动含量日益减少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单位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中所包含的活劳动已经大大减少。一方面,同样多的活劳动,在今天可以创造出比过去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产品 ;另一方面,生产同样多的产品,现在所消耗的活劳动在日 益减少而生产的财富及其价值却越来越大。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必将会进一步强化。 1.2 社会生产要素的内容大大增加

3、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得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 “ 三要素 ” 已经被 “ 多要素 ” 所替代,过去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要素,现在却逐步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开始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过去人们将劳动、资本、土地看作是生产中的三要素。而现在,知识、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要素在生产与经营中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并且变得愈来愈稀缺 和昂贵,其作用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人的直接劳动。可见,当代的商品生产和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三要素的范围。 思想汇报 1.3 原来意义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加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日益升级与换代,产业结构有

4、日益高度化的加速趋势。这一规律使得传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百多年前的物质生产部门 两大部类,即第 I 部类 (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 )与第 n 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在当代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与之相反,科技产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为生产与生活服务的众多 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日益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 60%7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当代经济科学研究中,第三产业的劳动被公认为是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比第一产业 (农业部门 )和第二产业 (加工工业部门 )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中国论

5、文 联盟 http: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较量的后盾当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做过精辟的论述 :“ 同 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的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做出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精辟论述。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科技人员的劳动,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劳动,也包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是能够创造大

6、量价值的非常复杂的精神劳动,而要调动这部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不能不依靠更强有力的激励与收人分配政策。 思想汇报 1.5 由 企业家才能主导的、企业间的生产与经营能力的国际竞争,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集中与直接的表现一个简单而直观的事实是,经济越强大的国家,其拥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也越多。一个国家能否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力持久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后续的一大批创新力强的、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队伍,对该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这样众多的优秀企业从何而来呢 ?如何形成呢 ?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在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培育一大批优秀

7、的、市场化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并充分发挥其才 能,才是形成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可靠而便捷的途径。那么,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培育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做充分的评价与激励。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选择。 2 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邓小平同志指出 :“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这是时代和人民对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要求和鞭策,是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2.1 理论研究应扩宽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在马克思所处的年

8、代,仅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以及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运输业、邮政电讯业和商品仓储业等服务业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并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 ;有效的政府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并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进作用 ;知识经济初露曙光,创新浪潮遍及全球 ;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一切都表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上,应勇敢地挣脱过去那种狭窄的定义与

9、范围的羁绊和束缚。 简历大全 2,2 从理论上促进生产要素平等地参与收人分配传统的经济理论否认或者低估除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我国的改革实践对此虽有突破,但也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建立与这种约束机制相适应、相对称的激励机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的历史已经证明,廉价的企业家制度必然导致高昂的企业运行成本,其中关键是灰色、黑色、腐败 成本。这也表明,廉价的企业家制度并不经济合算。邓小平同志说过 :“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2.3 应积极探索对那些不易监督的劳动者的激励与约束这部分劳动者不仅包

10、括上述的科技工作者与企业家,也包括高级公务人员、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等等。这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已经或还要进行长期的或者大量的投人与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经营管理者还是科技研究人员,他们的人力资本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其劳动的特点是 :从事复杂的智力劳动,生产成果多 为知识产品和服务性产品,其产品的内在品质不易观察 ;与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相比,其努力程度更加不易监督 ;与一位操作机器的工人的偷懒与懈怠相比,他们个人的偷懒和懈怠将会造成更大更广泛的社会损害。因此,在收人分配上,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使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监督、自我激励。比如实行企业高层经理的年薪制和股票期

11、权制,进一步落实科技人员的专利制度和技术人股等等。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法律与法规的规范与约束。 思想汇报 2.4 建立 “ 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 ,的制度 “ 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 ” 是我国的收人分配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 ” 的制度,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必然的分工与协作。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就业者之间的收人差距在逐步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深人的结果,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分配目标。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固然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

12、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等的流动来调节和平抑收人水平,但市场机制在本质上并不能实现收人的公平分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已经有 了较为充分发挥的今天,有必要建立一个 “ 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 ” 的制度,运用政府的力量与权威,通过收人调节税、遗产税、转移支付、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等法律和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实现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从而最终实现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过的社会主义 “ 共同富裕 ” 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理论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改革的丰富实践不断呼唤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比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要困难得多,道路也曲折、漫长得多

13、。在这方面,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就具有代表性。 因而,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将推动我国理论研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峰。 3 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3.1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违背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 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人品,包括资本、劳动力、

14、技术、企业家才能、土地、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做出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有人认为,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是由人的活劳动唯一地创造的,因此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实际上,劳动价值论涉及的是价值创造问题,属于生产力范畴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分配问题,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正如体育运动员、文娱明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并不创造价值,但参与分配一样。有些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是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它 们也要参与收人分配。在这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分配的基础。价值分配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价值创造的后果,而且应从促进价值的进一步创造的角

15、度加以认识。 简历大全 马克思指出 :“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 。在改革开放以前,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收益分配的唯一方式,按劳分配就是指以每个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的大小作为进行收人分配的唯一标准。在当时,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由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内的公有制一统天下,国家、集体是社会 生产关系中除劳动外其它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所有社会成员都只是劳动者而不能成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因而收人分配关系也就被简化为单纯的按劳分配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人,我们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

16、变化,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已经被打破,不仅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即使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混合所有制也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股份制经济的形式大量涌现。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及其形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分配形式的变革与其相适应。这一变化决定了我国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 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人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公有制经济在我们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在大力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同时,按劳分配仍然居于主体地位。 作文 3.2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是

17、劳动的重要形式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非生产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划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在当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 道,马克思界定的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比较狭窄,仅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以及为物质生产部门服务的运输业、邮政电讯业、商品仓储业和维修业等服务业部门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在无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 其一,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应该加以扩大,即从物质生产部门向服务业扩展。目前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 60%甚至 70%,这些既有直接或间接为物质生产服 务的部门,也有直接满足人们需求的非物质形式的部门,后者的劳动也应该创造价值。 其二,生产性劳动的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目前,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和知识成为除了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劳动已不仅仅是体力的支出,甚至也不再主要是体力的支出,而主要是脑力的支出。脑力劳动又包括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制度与技术创新型等。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主要被看成是体力劳

19、动,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 脑力劳动不被视为能够像工人的活劳动那样创造价值,因而只能参加国民收人的二次分配,实际上,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劳动,有很多不但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是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非常复杂的劳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使已有产品的生产更加富有效率和发明出新的产品。这两方面的活动都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以第一种情况,即提高生产效率为例,假设在以前,生产某种产品,全社会每年只能生产出 1000 件,后来由于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而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使得同样工人在劳动时间和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可生产出 3000 件同样的产品。那么根据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

20、分析,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后果是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了 2/3而总价值并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科技进步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应当说,这一观点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没有说服力。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生产的这种产品的价值增加了,这种增加则源于产品的生产链的延伸,也就是说,此时生产过程包括的已不仅仅是一线工人的劳动支出,而且还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付出了巨大心血的科研人员的劳动支出在内。因此,创造这种产品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源于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因此,科学技术工作作为劳动 的重要形式,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对于拥有同样素质的职工和技术水平的企业,有

21、的可能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有的则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其原因就在于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 3.3 重视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参与收益分配还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在创造价值方面具有劳动的本质规定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二者所具有的不同于普通劳动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 殊性使得我们在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时,要充分重视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参与收益分配。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科学技术被称为 “ 第一生产力 ” ,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重大影响也

22、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性是我们将其视为独立生产要素的重要原因。第二、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创造价值的方式也决定了它们不能以普通的按劳分配形式参与收人分配。由于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两个企业家尽管都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且非常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一个企业家由于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而创造了巨大价值,另一个 企业家可能会由于判断和决策失误而导致巨大的亏损。同样,科学技术工作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在经过辛勤的钻研后,既可能获得新的科研成果,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后者并未创造形成生产力的价值。因此,对这类工作不宜实行简单的按劳分配。第三,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科学技术研究,与体力劳动或简单的脑力劳动相比,都更加不易进行监督。因此,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比如企业高层经理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科技人员的专利制度和技术人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