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585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由城市设计到对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的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城市景观文化塑造及建设前景也赋予了较高的期待值。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景观形态与城市环境之间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当代城市发展的特定环境下,如何寻找到符合当下城市规划建设要求的商业步行街设计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商业步行街设计;历史文脉;城市交通;生态绿色 近些年,我国城市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型城市,往往在营造 “ 国际化 ” 城市的潮流下忘乎所以,引发了诸如文脉

2、资源流失、景观趋同化等现象。反映到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中,交通混乱,生态环境控制与规划不合理,历史的、民族的、地方的文脉资源正在被逐渐的淡忘和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缺少灵性与人性的雷同景象。等等问题和弊端,严重的阻碍了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隐患。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改善环境做理论上的探讨。 1 与商业步行街设计相关的城市设计研究 商业步行街是我们城市生活 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购物消费的场所,也是休闲的目的地、生活的信息源、社会文明的窗口。它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商业消费。同时,商业步行街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脉,记录

3、着城市的成长故事与发展历程。商业步行街肩负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着城市功能体系当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商业步行街虽然仅仅是城市环境当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具体到规划设计的方式,却必须要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融入、协调城市文化背景和基础设施为前提,体现、表达城市文脉和城市形象为核心,协调并发挥出其在城市中的优势作用。 从城市角度出发,就要以城市设计为中心,寻找到符合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关于城市设计与商业步行街设计关系的研究方式、方法众多,这与现代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不无关系。就现阶段而言,与商业步行街设计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三点: 第一,从人与历史文化的方向着

4、手,探求城市整体形态、传统街区、传统建筑对于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影响。 第二,从人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具体需求着手,探求现代城市交通形态对于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影响。 第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研究城市生态绿色对 于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影响,协调商业街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设计中,三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尤其对于步行商业街设计而言,综合多种手段是获得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 2 从城市设计的内涵中探寻商业步行街设计方式 2.1 城市文脉资源与商业步行街设计 ( 1)文脉保护设计 传统历史文化、人工景观因其悠久的生存年代和完整的符号记录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定位体和记忆体。如何保护城市固有肌理和文脉,以

5、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生命力和活力,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传统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载体,不能忽视文脉资源的历史价值,更不能因商业的存在而对历史文脉不管不顾,而是要放到一定的高度重新审视。 四川成都黄龙溪古镇是中国传统商业街区,历经几百年的洗礼,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风情与生活习俗,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购物。黄龙溪古镇选址依山傍水,环境自然优雅,体现了古代人 “ 天人合一 ” 的环境意识。街道两侧分布着大量地方传统民居建筑,门面上悬挂着各式招牌和招幌,极具历史韵味。传统街区空间布局合理,街与街之间组织流畅,串联有序,街道宽度与建筑立面 高度比例适宜,且建

6、筑多为二、三层,排列整齐划一,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条理性。街区内分布了诸多集结区域,可起到集合、转折、分散的作用,使街区内一点狭窄的感觉也没有。 国内目前尚存的此类传统民居街区还有很多,大多已被规划为现代商业和旅游开发区。在此类商业街区设计时,要对历史文脉价值进行充分的认知和肯定,并以传承和延续为主思路进行总体维护和改造。 ( 2)片区更新设计 片区形态的保护与更新离不开城市整体形态的影响,是城市的整体问题在其局部的表现。片区的保护和更新往往是卓有成效的。通过局部 改造,即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城市风貌,又带动了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 苏州观前街因 “ 玄妙观

7、 ” 而得名,聚集了大量苏州古建遗产,是一条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沉积和特色的街道。观前街在改造设计时,根据现状将街道分为三段进行环境控制和片区更新:以 “ 玄妙观 ” 和传统建筑遗产为核心的中段,对 “ 玄妙观 ” 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带动周围商业、旅游业的发展;以苏州地方建筑特色为主的东段,体现苏州古城气息和古典韵味;以现代建筑、现代文化艺术为主的西段,融入更多现代城市的商业和生活内容。这种设 计方式不仅达到了 “ 以观兴街 ” 的目的,同时也将地域特色和现代生活融入其中,使街道在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更具有了新的含义。 ( 3)单体建筑的保护和更新 如果把城市整体的形态保护与更新比喻为人体机能的

8、调整,片区的改造为人体内部系统的新陈代谢,那么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则是局部器官的养护。在不破坏城市风貌的前提下,让旧建筑适应新生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国许多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内都现存有一些古建遗产,虽经过风雨洗礼,已破旧不堪,但却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不仅是对古建筑的 修复和翻新,更主要的内容是利用古建遗产记载城市文化,解读城市历史。 2.2 城市交通形态与商业步行街设计 交通对于现代城市意义深远,合理布置车辆与步行流线的动向,有效地组织人群行径方式、路线及活动空间是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建设的重要内容。 ( 1)保证人流、车流的可达性 许多原来交通管制过的商业步行街,再经过二

9、十年之后,又变回到原来人车混流的交通街道。在大城市中,商业街往往跨度较大,面积广,如果禁止车辆通行容易造成人流、车流的可达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商业街的营业效益。因此,进 行车辆限制并非商业步行街交通组织的最有效手段。步行商业街的交通环境往往是城市中最紧张的区域,在设计时应当综合利用各种交通组织系统,如城市干道、过街天桥、地下步行通道、停车场、地铁轻轨等,以达到合理解决人流、车流及时可达性的目的,以保证购物活动的方便快捷。 ( 2)解决可达性的原则 商业街交通组织要考虑购物方便和人流的快速到达,就应该合理处理后勤服务车流和购物车流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干扰,且后勤服务车流尽量选择

10、夜间或人流较少的时间段通行。此外,在商业街的周围,特别是与商业 街相交的一些次要道路上可多设置公交路线和出租车停靠点,并配置足够多的停车场、停车库,以作为商业街交通的转折点和衔接点,避免车流的瞬间膨胀。在有轻轨或地铁等快捷交通方式的城市,应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商业街内设置站点。比如西雅图市中心的轻轨,将商业街区与外部城市环境串联起来,购物者由第二层上下,十分方便,极大的缓解了一层路面交通车辆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保障了交通流量。 城市生态绿色与步行商业街设计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自我反省与行动的标志,这也影响了现代的城市设计。生态、绿色、健康的城市规划和 设计思想,得到了社会的认知和推崇。步行商业

11、街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归属到城市生态系统中。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建设案例,可以总结出一些生态绿色的设计模式,如自然地形的利用,公园化的外部环境,建筑内部的自然化处理,为人而不是为车辆的步行区,气流调节的建筑方法,合理配置绿化系统等等。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应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法,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创造出自然生态的街道环境。 我国城市商业街的发展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城市,处在盲目建设和开发状态,特别是在对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中, 多停留在旧瓶装新酒的层面上。保留原有建筑,更新设施,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加大交通管制,控制街道车辆行驶数量与时间,改善步行环境,增加绿化小

12、品等,这些均属于换汤不换药,缺少整体和长远的考虑。特别是对文脉资源的保护设计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步行街的文脉资源流失现象已比较严重,虽然也有如苏州观前街、南京夫子庙等保护较好的案例存在,但与博大精深、幅员广阔的历史资源相比,做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许多中小型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往往以现代化需求、高技术化需求的标准视其为过去式、废弃物,不顾传统商业街承载的历 史文化,而以大型商厦取而代之 ,或不屑一顾、肆意破坏。商业步行街设计应当从构建和谐城市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未来负责的高度上进行整体策划和组织设计,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加强城市交通网络组织与生态环境的维护,使其成为城市空间的亮点,而不是污点。 参考文献: 商业区与步行街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 ,2000年 9 月第一版 . 王铁 .移动风景商业街景观设计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年 6月第一版 . 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 2001 年 . 刘力 .商业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