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探究 【摘要】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是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中央文明委进一步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本文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制度化 志愿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的志愿服务指造福近亲属以外的他人(个人或团体)或环境的所有活动。( 1)社区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
2、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它又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福利性便民利民的服务,是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服务。( 2)社区服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偿性服务,主要由民政、街道部门提供,设置许多方便居民的设施,在 服务居民生活的同时适当收取劳务费用。二是志愿服务,主要由志愿者提供,面向社区有困难的居民开展无偿性、低偿性和奉献性的服务。 1 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及意义 1.1 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出现了社区服务的雏形,称为社会福利服务,但其涵盖面较窄,发育程度低,目标也较为简单。自 1987 年民政部首次正式提出了社区
3、志愿服务的概念,各大中城市积极响应, 1993 年民政部等 14 部委联合发文,标志着社区服务进入了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 目前,我国志愿者参与 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指社区福利服务,它是针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特殊群体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服务、老年人庇护服务、老年人的综合生活服务等;包括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的康复服务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诊治服务、残疾儿童的寄托服务以及弱智儿童的启智教育服务。二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它是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子女辅导教育服务等。 1.2 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 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的全面发展。开展社区服务是拓展社会实践的载体,是提高青年志愿者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实施对弱势人群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志愿者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为他人服务时,也能获得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机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将来走上不同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志愿
5、者活动,建设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为数众多的贫困人群都对社会服务提出新要求,这些要求相当部分要通过志愿活动来满足。由于志愿活动是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里、社区社会提供的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行为,因而,社区志愿者人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和谐社区建设是与志愿者和 志愿服务分不开的。 2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2.1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差,法律法规不健全,运行效能低。西方发达国家均是通过志愿者制度化来推动
6、服务事业的发展的。美国是推行这一制度较为典型的国家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 1993 年就签署了一份有关扶持青少年志愿者力量的条文 “ 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 ” ,鼓励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自愿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 1400 个小时的大学生,政府将提供 4725 美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大学学费,也可用作职业训练或偿还大学贷款。 我国由于缺少必要的制 度保障,尤其是缺少权威的、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来保证志愿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使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发展受到限制,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没有专人负责组织工作,没有或很少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门的宣传,造成参与人数少、活动次数少、服
7、务面窄的困境。 2.2 社区志愿者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无论在人数还是在人员的构成上,都有很多不足。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 30%,有的高达 60%。而我国,志愿者仅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 10%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 国家。 再看志愿人员构成的比例。我国城市社区的志愿者很大部分都是由离退休人员构成的,在职职工和青年人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离退休人员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相关调查表明,就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教育水平而言,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学历占 14.5%,初中学历占 32.5%,高中学历占 27.2%,大学学历占 24.5%,研究生学历占 1.3%,呈现出社区
8、志愿者整体技能水平差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所以如何发动和吸引更多的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今后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2.3 社区志愿服务的 内容单一,服务的项目领域不宽。目前,社区志愿工作大多还停留存简单的服务性工作上,志愿者很难在活动中找到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部分社区志愿者队伍片面依附于政府计划项目,社区工作缺乏创新,只能停留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等传统内容上,比如:组织去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清洁社区环境等,服务内容单一,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志愿者流失现象。 2.4 服务方式落
9、后,服务动力不足,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社区志愿者组织 工作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大多还停留在基本的服务手段上。从单一社区来看,志愿服务力量相对集中,但从整体来看则显得较为分散。同时,由于缺乏技术手段的支持,大部分愿者组织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零散无序。分割封闭,服务方式较为落后;另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都是在一些重大纪念只或节日开展服务,连续性较差,工作缺少持久性;再次,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区志愿服务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的,以社区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最后,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调动志愿者行 动积极性的有效
10、措施,它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作为支撑。然而,目前社区志愿服务衡量统计工作不足,付出与回报机制失衡,尤其是激励机制单薄,缺乏评价体质和社会支持,造成志愿者积极性不高,服务持续性不长。 3 对解决社区志愿服务问题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法制建设,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提供保障。国家应尽快为社区志愿者活动立法,从政策和经济上扶持志愿者制度的运行,以鼓励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来,将志愿服务事业从自发状态提升到自觉状态,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社区志愿工作可以获取更多的志 愿者资源,社区志愿服务也可以得以持续发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强调“ 回馈 ” 鼓励,这种回报应该是一种常规化的、规范
11、化的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政府规定和社区约定等方式来确定,使志愿服务者处于内在道德自觉而尽可能的为他人和社会做善事、做好事的同时,他的这种行为和效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鼓励,以便在他遇到难处,希望获得别人援助时能从制度上得到保障,进而在社区乃至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 3.2 创新内容,创建服务品牌,形成社区志愿服务的体系。要根据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需要 .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两个 “ 结合 ” ,即与专业相结合,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与项目相结合,在运行模式上进行创新。按照 “ 双向受益、互惠互利 ” 的原则。建立服务项目,并为每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服务计划,以尽可能充分发掘丰富的志
12、愿服务资源,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创建服务品牌,建立项目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3.3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志愿者服务是一种无偿的、无私的奉献,但这并不是说志愿服务者不应该有任何回报。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社会激励机制的建 设,包括制度化的措施、舆论的宣传和现实生活的回报等。应该说,任何服务行动都应该有回报,但对志愿者服务的回报主要还不是直接的物质回报,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间接性和长期性回报。因此,要设置灵活多变又富有人性的荣誉奖项,让获奖的志愿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敬佩。这样,志愿者为社区、他人
13、提供帮助之后,受到社会的称赞、表彰,就会觉得自豪,愿意继续提供服务。社区的其它机构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志愿者的服务获得社会回报。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谭建光 .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153 170. 夏辛萍,胡莹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及其对策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 贺红霞 .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 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 罗峰 .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01) . 罗国忠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教育浅探 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 03) . 王静 .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