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创新.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612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的创新 一、现代社区建设呼唤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与社区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 我国著名精细化管理大师温德诚先生提出了政府精细化管理理念,他提倡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导入到政府的管理实践,借助现代企业管理手段,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对政府管理方式而言是一个重大创新。笔者受温德诚大师政府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启发,认为在 社区管理中同样可以推行精细化管理,而且现代社区建设需要

2、精细化。 社区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社区管理中,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促进员工敬业,认真做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核心在于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区。 (二)现代社区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 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大部分社区建设实践者来说,现代社区建设是培育社区精神和激励合作技巧的过程。有效的社区需要建立在公开沟通和公开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相互包容和积极参与决策模式之上的,它的治理模式不是一个 命令链条,而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畅谈和协商。 思想汇报 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传统单位制解体的过程中对社会进行整合,

3、重新构建一个以社区制为主体的治理体制。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起步的,社区建设初期,被政府用作应对社会问题的手段,主要围绕扶贫济困展开,解决下岗失业、残疾人照顾、社会治安等问题。然而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群众更加重视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建设的需求增加,同时对社区功能和社区管理的要求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对于这种新的需求趋势, 当前许多社区现状无法满足。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强调并注重细节,成为现代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浙江省余姚市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新城市社区成立于2002 年 6 月

4、,辖区总占地面积 0.48 平方公里,位于余姚城区,由新城市花园、长新新村、春晓华园三个小区组成,共有住户 4413 户,楼群 226 幢,常住人口 11000人,流动人口 1142人。新城市社区成立初期可谓困难重 重,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对本社区情况不熟悉,居民对社区管理者缺乏信任,对社区没有归属感。另 一方面社区管理模式粗放,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员欠缺,社区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城市社区通过重点户走访、档案登记等方式,逐步收集社情民意,注重社区工作的细化与规范化,赢得了居民的普遍好评。 2009 年,新城市社区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2011 年初,新城市社区在细

5、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社区精细化管理战略。 总结大全 (一)新城市社区以精、准、细、严为核心,制定管理标准 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把握精、准、细、严的核心理念,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标准。 一是以精为 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发展规划中强调,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在五年内打造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居民温馨幸福。在社区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规定务必求精,争取做到最好、最优、最有效。 二是以准为原则。为实现精的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员工管理手册和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中明确规定,社区员工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方面必须做到准确

6、、在数据更新上做到准时;社区负责人在制定重要决策时,需要按照集体协商制度,确保政策制定准确无偏差;在计划执行方面,力求准确到位。 三是以细为手段。新城市社区虽然只有 13 名工作人员,但为了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服务居民更为细致,专门制定了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对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定,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居民上,力求做细,在执行标准制定与过程监管上,做到细心细致。 四是以严为准则。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中,重点提出了严格监管与严格控制偏差战略,确保各项目标与工作计划如期实现。 (二)新城市社区以六化为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工作职责细化。社区专门设计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细化工作

7、职责,要求社工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并 认真记录,社区工作站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力保每项工作都能认真落实。 二是信息整合数字化。新城市社区建立了数字化民情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便于及时更新与调用。 2007 年开通了社区门户网站, 2010 年开设了新城市论坛和社区(新民之声) QQ 群,并确立两名社区网管员,与居民在网上及时沟通。 三是服务管理规范化。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新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就接待服务群众做了明确要求;民主推荐产生了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制订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党员爱心基金会、党员志 愿者协会。 四是事务处理流程化。为提高办事效率,

8、新城市社区积极倡导事务处理流程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新城市社区民情会商制度,对于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采取信息收集、上报、集体协商、确定负责人、专人办理、结果汇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组织管理协同化。合理设置党组织机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 10 个党支部,划分 10 个党员责任区,一个社区干部担任一个责任区负责人;配齐配强两委会班子,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奉献意识、肯吃苦、热心社区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2009年 4月社区成立了和谐促进会,设立 8个和谐促进小组,选举推荐 148个和谐促进员,形成社区、片区、楼群的自治管理网络体系,这样有效

9、地 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创建进程。 六是精细管理常态化。目前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还需要深入推进以及普遍提高。因此,新城市社区正在探索建立精细化管理常态机制,继续狠抓精细化管理,脚踏实地,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 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新城市社区推行精细化管理收到明显效果,社区居民信访大幅下降,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成功率大幅提高,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均有明显好转,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为社区工作成效带来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情掌握更为详细 新城市社区通过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组织社

10、区工作人员和党员骨干深入楼道、深入居民,尤其对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等重点对象,进行了重点走访, 2011 年度共走访居民户 837 户,计 2358人,其 中外来人口 462 人,对他们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政治面貌、职业学历、特长爱好、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等分类建立了 数字化民情档案。通过民情档案的精细化动态管理,能够随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现实需求,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资源整合更进一步 新城市社区通过组织建设、举办活动和物质载体灵活应用等形式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发挥资源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建立党员服务站、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建理事会等方式,为社区

11、党委下属的 10 个党支部, 262 名在册党员和 746名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通过协调、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目前已有 9个单位党 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结成了共建对子,还先后收到共建资助款 30 多万元;通过党建工作理事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三)社区工作更具活力 新城市社区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一方面,对社区工作者来讲,通过精细化管理

12、,实现事务处理流程化,办事效率更高;部分办公电子化,节省了大量时间;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评价更加科学;组织管理协同化,沟通更 加便利。因此,该社区工作人员跳槽的少了,踏实肯干的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规则、成立相关小组、举办邻里节活动等方式,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激发了社区参与共建的活力。 (四)为民办事更得人心 新城市社区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为社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更诚恳、方法更科学、效率更高,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称赞。比如,在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中,对多数群众反映强烈的合法诉求和合理需求进行了疏理,共受理和接待来信来访 158件,答复 158件,办结率达 100%;针对居民反应的小学生放学接送 难的问题,社区开设了阳光少年四点钟乐园,解决了子女放学接送难和上幼儿园难的实际困难。 (作者单位:余姚市委党校) 开题报告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