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进步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思考 摘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在探讨了应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要求和应担当的使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科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供给能力不足
2、与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力不强的矛盾突出;科技与经济的耦合度不高,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的比重偏低,社会公益类科技工作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并存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 用,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温家宝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
3、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改变 “ 重物轻人 ” 的观念,把 “ 以人为本 ” 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把营造有
4、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 作的优先任务。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改进科技评价办法,弘扬创新文化,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要发展,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县域经济发展 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科技
5、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 “ 三农 ” 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职业教育应为县域经济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如: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业布局;建设生态林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板块经
6、济;建设工业开发区,构筑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要成果,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技术应用开发性,研究领域重点应放在县域区域产业上,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能够服务产业、提升产业。 三、 “ 科技进步工程 ” 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为县域经 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7、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看到,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当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大力推进 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1观念上创新。科技部门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
8、文化素质的提高,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服务方式上创新。科技部门应主动服务,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围绕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开 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管理上创新。不断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方法,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 4项目上创新。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实施科技进步领导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 新,关键在
9、领导。因此,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根据本地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加强督办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实 施技术进步工程。要紧紧抓住 “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这个主题,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
10、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第一,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保护扶持,扶大扶强。第二,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促进当地汽车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装等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 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
11、大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同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促使当地的传统产业在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现代化管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引进高 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 “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发展必须抓项目 ” 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企业和农民的需求
12、,加强项目储备;二是要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在争取省级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在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让科技项目成 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3实施 “ 金桥工程 ” 。第一,要大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这是由当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发挥 “ 土专家、田秀才 ” 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适时邀请、引进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到农户
13、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第二,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 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同时,要下大力整合当地的科技资源。当地科技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支持,重视发挥行业科研单位的作用,实行科技信息、数据资料的广泛共享,充分利用知识积累和众人智慧,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第三,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要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是 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搜集适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和农民致富信息。 总之, “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只有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级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不断加强科技重视、科技投入及科技对生产力的转化,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特色农业,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