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68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天然药物化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天然药物化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天然药物化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天然药物化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与颜色反应,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一、 概述,一、 概述,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 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

2、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所示。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黄酮类 (flavones) 黄酮醇(flavonol),一、 概述,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es) (flavanonols) 花色素类 (anthocyanidins),一、 概述,黄烷-3,4-二醇类 双苯吡酮类( 酮类) (flavan-3,4-diols) (xanthones) 黄烷-3-醇类(flavan-3-ols),一、 概述,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isoflavanones) 查耳酮类 (chalcones),一、 概述,二氢查耳酮类 橙酮类(噢 类)(dihydrochalc

3、ones) (aurones)高异黄酮类 (homoisoflavones),一、 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其中甙元902个,甙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于裸子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至1980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2721个。,一、 概述,一、 概述,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如水飞蓟素(sil

4、ybin)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一、 概述,而榕碱(ficine)及异榕碱(isoficine)则为生物碱型黄酮。,一、 概述,天然黄酮甙类化合物,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甙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双糖类:槐糖(glc 12 glc)、龙胆二糖(glc 16 glc)、芸香糖(rh 16 glc)、新橙皮糖(rh 12 glc)、刺槐二糖(rh 16 gal)等。,一、 概述,叁糖类: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酰化糖

5、类:2-2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甙中糖的联接位置与甙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糖甙,或3,7-, 3,4-及7,4-双糖链甙等。,一、 概述,天然黄酮类C-糖甙(C-glycosides),如葛根黄素(Puerarin),葛根黄素木糖甙(Puerarin xyloside)等,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冠有效成分。,一、 概述,Puerarin (葛根素): R1R2R4R5H,R3Glc3-OH-puerarin : R1R2R5H,R3Glc, R4=OHDaidzin(大豆苷) : R1R3R4R5H,R2GlcD

6、aidzein(大豆苷元) :R1R3R4R5R2H芒果苷: R1R2R3R4H,R5Me,一、 概述,写出flavanonol, flaone,isoflavanone, chalcone的骨架结构式,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肝脏毒作用抗炎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泻下作用解痉作用,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 SOphora jdponica L)的花蕾。在二千年前我国即作药用,神农本草经将愧实列为上品。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粘液质等。其中,芦丁是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据近代研究表明槐米中芦

7、丁的含量高达235,开放后槐花中芦丁降至13.0。,芦丁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有70种以上,除槐米外,荞麦叶、烟叶和蒲公英中均含有较多的芦丁。芦丁溶解度在冷水中110,000,沸水中1200,沸乙醇中160,沸甲醇中17,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甘油、丙酮、冰醋酸、乙酸乙酯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硼酸盐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达到保护的目的,故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芦丁时,往往加入少量硼砂。,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8、Georgi)的根,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从其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含4.05.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PD葡萄糖苷,5,7, 4-三羟基-8-甲氧黄酮,5,7,2,6四羟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等20种成分。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成药“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黄芩苷 黄芩素(黄色) (绿色),黄芩苷的鉴定,可在纤维素薄层板上进行,以正丁醇乙酸水(12:3:5,上层)为展开剂,紫外光下观察色斑。,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thunbergian

9、a Benth的根。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葛根总异黄酮中各种异黄酮不具有5羟基,故可以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以水饱和正丁醇洗脱,可以依次洗下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银杏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特别是叶中。从银杏叶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药学专家的关注。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到目

10、前为止,已从中分离出2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可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国内外多将槲皮素及其苷、山萘酚及其苷、木犀草素及其苷类作为银杏黄酮质量的控制标准。,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醋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苷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药材外观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与颜色反应,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第五章 黄

11、酮类化合物,1、性状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 甙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甙类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 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游离黄酮 黄酮 二氢黄酮 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 查耳酮(二氢 ) 黄烷醇类 橙酮 花色素类等 (2-位) (2,3-位) (无),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es) (flavanonols) 黄烷-3,4-二醇类 (flavan

12、-3,4-diols),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黄烷-3-醇类 (flavan-3-ols),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3、颜色 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黄酮、黄酮醇及其甙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 在上述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基后,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入OH、OCH3等供电基影响较小。 花色甙及其甙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色( pH 7 )、紫色( pH8.5 )、蓝色( pH8.5

13、)等颜色。,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多为黄色 交叉共轭体系(电子转移、重排,共轭增强,产生颜色的基础) 助色团(给系统提供电子,使颜色加深,尤其7,4-位,辅助作用),有 交叉共轭体系 无黄酮(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黄酮醇(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查耳酮,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红色(pH 8.5),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4、溶解度 一般来说,游离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花色甙元(花青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水溶度较大。黄酮类甙元分子中羟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14、。 黄酮甙类,水溶性比相应甙元为大;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水 甲醇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水 1.游离黄酮 -+ + + + + + +(酚羟基) 取决于 分子的立体结构 取代基团的性质、数目、连接位置 引入羟基,数目多,7、4-位,水溶度较大 羟基甲基化(-OCH3), 水溶度降低R=H 平面型分子 非平面型分子 黄酮 二氢类(C-环半椅式结构) 黄酮醇 异黄酮(羰基与B-环立体障碍) 查耳酮 分子间排列不紧密, (交叉共轭) 水分子易于进入 水溶度小 水溶度大,R=H

15、 二氢黄酮,R=OH 二氢黄酮醇,水 甲醇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水 + + + - - -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1. 三糖苷 双糖苷 单糖苷 苷元2. 3 - O - 糖苷 7 - O - 糖苷(平面性分子)3. 花色素(平面性分子,离子型) 非平面性分子 平面性分子,黄酮苷(亲水性),(A) (B),(C) (D),(E) (F), (A) (B),(C) (D),(E) (F),(G) (H),5、酸碱性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 。此性质可用于

16、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金羊)盐,但生成的(金羊) 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1酸性 酸 性 来源 影响 酚羟基( 数目、位置)酸性规律: 7,4-OH酸性强于其他位置羟基的酸性(处于羰基对 位,羰基的共轭诱导)。 5-OH酸性最弱(处于羰基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 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7,4-OH 7或4-OH 其他位-OH 5-OHNaHCO3 + - - - Na2CO3 + + - - NaOH + + + +,应用,应

17、用,pH梯度法分离(游离黄酮),2.碱性:,-吡喃酮环1-氧原子,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仅溶于强的、浓酸+水 (浓硫酸),洋 盐(呈色) 应用 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黄酮、黄酮醇 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 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 橙红洋红 异黄酮(二氢) 黄色 橙酮 红洋红,6、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2) 四氢硼钠(钾)反应: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

18、3)铝盐: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4) 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碱式醋酸铅反应能力更强,可生成黄红色沉淀。5) 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当反应液中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

19、,6)镁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7)氯化锶(SrCl2):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8)三氯化铁反应: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产生正反应,呈现颜色;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更明显。,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9)硼酸显色反应 : 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呈亮黄色。10)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

20、,观察样品用氨蒸气和其他碱性试剂处理后的色变深的情况。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很快氧化,最后生成绿棕色沉淀。,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能与盐酸镁粉反应产生红色的是:,比较酸性强弱:,能与锆盐枸橼酸反应生成黄色不褪色的是:,能与氨性氯化锶反应的是:,能与氨性氯化锶反应的是:,能与稀氢氧化钠反应暗绿色纤维状沉淀的是:,在草酸存在下,与硼酸反应,产生黄色的是:,能与Gibbs试剂发生反应的是:,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式:,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与颜色反应,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21、(一)提取黄酮甙类以及极性稍大的甙元(如羟基黄酮等),一般可用丙酮、醋酸乙酯、乙醇提取。一些多糖甙类可用沸水提取。在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0.1%盐酸,应当慎用,避免发生水解)。 大多数黄酮甙元宜用用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中极性溶剂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甙元,甚至可用苯等低极性溶剂进行提取。,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对得到的粗提物可进行下列精制处理,常用方法有:(一)溶剂萃取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地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例如植物叶子的醇浸液,可用石油醚处理,以便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而某些药料水溶液则可加入多倍量浓醇

22、,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水溶性杂质。,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有时溶剂萃取过程也可以用逆流分配法连续进行。常用的溶剂系统有:水-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等。 溶剂萃取过程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往往还可以收到分离甙和甙元或极性甙元与非极性甙元的效果。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甙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提取液中加入酸,黄酮甙类即可沉淀析出。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甙、黄芩甙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兹以从槐米中提取芦丁为例说明该法的操作过程。 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

23、蕾)加约6倍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油滤,残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乘热抽滤。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搅匀,静置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60干燥得芦丁粗品,于水中重结晶,7080干燥得芦丁纯品。,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下,尤其加热进破坏黄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金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当药料中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不溶性杂质时,如花、果类药材,宜用石灰乳或石灰水代替其它碱性

24、水溶液进行提取,以使上述含羟基的杂质生成钙盐沉淀,不致溶出。这也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处理。,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三)碳粉吸附法 主要适于甙类的精制工作。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过滤,收集吸甙炭末,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水、15%酚/醇溶液进行洗脱,各部分洗脱液进行定性检查(或用PPC鉴定)。通过对Baptisia lecontei 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证明,大部分黄酮甙类可用7%酚/水洗下。洗脱液经减压蒸发浓缩至小体积,再用乙醚振摇除去残留的酚,余下水层减压浓缩即得较纯的黄酮甙类成分。,三、 黄酮类化

25、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二、分离 现将较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柱层析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此外,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1. 硅胶柱层析: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甙类等。,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 聚酰胺柱层析: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聚酰胺柱

26、层析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甙及甙元、查耳酮与二氢黄酮等 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大体有下列规律:(1)甙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参糖甙双糖甙单糖甙甙元(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即相应减缓,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3)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4)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上的行为。,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聚酰胺色谱,(1)原理: 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与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的数目、位置及介质(溶 剂)等有关。 酚羟基

27、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酚羟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形成 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减弱。 3-OH或5-OH黄酮的吸附力小于其他位置-OH黄酮; 邻二酚羟基黄酮的吸附力弱于间位或对位酚羟基黄酮 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 二氢黄酮 黄酮醇 黄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与介质的关系:吸附力 水(中) 甲醇、乙醇(浓度由 低到高) 碱性溶剂,洗脱规律:与吸附规律正好相反,即吸附能力越强, 越难洗脱(薄层Rf越小) (2) “双重色谱”原理主要用于解释黄酮苷与苷元聚酰胺色谱现象,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聚酰胺:极性固定相(极性酰胺基团) 非极性固定相(非极性脂肪链)洗脱剂:

28、有机溶剂(氯仿-甲醇,极性小) 含水溶剂(甲醇-水,极性大) 先洗脱:游离黄酮(苷元,极性小) 苷(极性大)(柱色谱分离) Rf值: 苷元 苷 苷元 苷(TLC色谱鉴别) *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上的行为。,下列化合物以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用含水醇(醇的浓度由低到高)洗脱,请排列洗脱顺序:,某药材含有以下化合物,以图示过程分离,请判断各化合物在图中的位置:,药材 95%乙醇提取 残渣 乙醇提取液 ( )回收少 量乙醇后,石油醚萃取 含水乙醇 石油醚 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后 溶于乙醚,( ) 分别用不同 的碱水萃取 5%NaHCO3层 5%Na2CO3层 2%NaOH层 乙醚层 (

29、) ( ) ( ) ( ),3. 葡聚糖疑胶(Sephadex gel)柱层析: 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hadex-G型及Sephadex-LH-20型。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是: 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甙时,则分子筛的属性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甙类大体上是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中常用的洗脱剂有:(1) 碱性水溶液(如0.1mol/L NH4OH),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2) 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不同比例)、t-丁醇-

30、甲醇(3:1)、乙醇等。(3) 其它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二)梯度pH萃取法 梯度pH萃取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甙元的分离。根据黄酮类甙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的性质,可以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后,依次用5%NaHCO3、5%Na2CO3、0.2%NaOH及4%NaOH水溶液萃取,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酸性: 7,4-二OH 7-或4-OH (溶于): 5%NaHCO3液 5%Na2CO3液 一般OH 5-OH 0.2%NaOH液 4%NaOH液),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 在黄

31、酮类成分的混合物中,具有邻二酚羟基成分与无此结构的成分,可用铅盐法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与黄酮类成分混存的其它杂质,如分子中有羧基(如树胶、粘液、果胶、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或邻二酚羟基(如鞣质等)时,也可为醋酸铅沉淀达到去杂目的。,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与铅盐生成的沉淀,滤集后按常法悬在浮在乙醇中,通入H2S进行复分解,滤除硫化铅沉淀,滤液中可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但初生态的PbS沉淀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因此现多不主张用H2S脱铅,而用硫酸盐或磷酸盐,或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铅。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

32、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也可与不具上述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相互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常将上述柱层析法与各种经典方法相互配合应用,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与颜色反应,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一. 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一般鉴定程序:先测定在甲醇中的光谱再测定在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的紫外光谱如为苷类,则可水解或甲基化后再水解,并测定苷元或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 将以上各种光谱数据(或光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获得有关结构信息。,黄酮(醇): 带

33、II、带I均强母核光谱特征 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带 II强、 带I弱 母核的推断 (甲醇) 查耳酮、橙酮:带 II弱、带I强,取代基:OH等,为助色团 依红移规律推断取代基团,甲醇钠:强碱,所有酚羟基解离 醋酸钠:碱性弱,酸性强的酚羟基解离 加入诊断试剂 醋酸钠/硼酸:邻二酚羟基络和 相应吸收峰红移,三氯化铝:3-OH,4-羰基 5-OH,4-羰基 络和 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紫外光谱特征,苯甲酰系统 桂皮酰系统(带II 220280nm) (带1 300400nm)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交叉共轭体系,(1)母核光谱特征: 母核结构(交叉共轭系统)是产生紫外吸收的基础,其中: 由苯

34、甲酰系统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峰为带II 220280nm 由桂皮酰系统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峰为带I 300400 nm。 不同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共轭系统(交叉共轭系统)的不同,由交叉共轭系统产生的带I或带II的峰位、峰形、吸收峰的强度也不相同,因此,据此可用于黄酮母核类型的判断。,黄酮类化合物母核UV吸收特征,母核类型 带II (nm) 带1(nm) 备注,黄酮 250280(强) 304350(强) 典型的交叉共轭系统黄酮醇(3-OH取代) 328357(强) 3-OH供电减弱,似黄酮黄酮醇(3-OH游离) 358385(强) 3-OH供电共轭,带1红移,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二氢)(由B环产生的桂皮酰系统不存在,带I弱,带II强),异黄酮 245278(强) ( sh ) 桂皮酰系统破坏 二氢黄酮(醇) 270295(强) ( sh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