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69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异常心理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异常心理,学习要求,掌握异常心理概念与判断熟悉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一、基本概念,异常心理又称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是指偏离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从病因病理方面考虑,又称为“pathological psychology (心理病理学)”。,一、基本概念,变态心理是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基于对变态心理的不同称呼相继衍生出“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

2、学(psychopathology)”等学名。,一、基本概念,变态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异常心理;着重于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的理论探讨;更多地从人格及行为异常的角度阐述各种问题,更多地考虑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详细地谈及各种异常心理的诊治和心理卫生。,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什么样的心理(行为)是异常的? 举例1: 男,18岁。不去上学。不洗澡、不理发、不换衣服。10月份的时候还着7月份的居家短裤,并且把短裤撕成条捆在腿上。他在自己的胳臂上写字。不吃母亲做的饭。最近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和母亲和弟弟均有严重的冲突并越来越重。,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举例2:男,42岁。出现了不会走路的现象,

3、他不能走,但能跑。他以跑代替走,在所有需要走路的时间里都是跑着的。所以,他必须跑着扫地、跑着拿东西等等。,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1.极端和怪异的2.对他人造成影响的3.具有主观痛苦感4.对日常生活造成干扰,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判断标准:(一)以经验为标准 (二)社会适应性标准(三)医学标准(症状和病因学标准 )(四)统计学和心理测量的标准,异常心理至少应包括这些因素:(a)精神痛苦;(b)对环境知觉的歪曲;(c)不合理或无法理解的思维,情感及行为;(d)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失控;,(e)脱离社会文化的”自由”;(f)不被大多数人接受;(g)违背道德和行为标准。 (h) 适应不良. 涉及

4、这些因素越多,就越被认为异常。,三、异常心理的分类,三种分类系统(标准):均依据病因和症状进行分类。 ICD-10(国际公认) DSM-IV(国际公认) CCMD-3(国内使用),主要分类举例,ICD-10:F30-F39心境障碍F40-F49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主要分类举例,DSM-IV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分离性障碍10.性及性身份障碍11.进食障碍,主要分类举例,CCMD-3F30-F39情感性精神障碍F44、F43、F40-49癔症、严重应激障碍、神经症F50-59心理因

5、素相关生理障碍F60-69人格、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常见心理障碍,一、焦虑障碍(一)概念:是指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逻辑根据的过分的担忧和恐惧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其表现以焦虑情绪为主,常伴有显著的运动神经紧张和植物神经活动过度的症状,如坐立不安、疲倦、心悸、气短、口干、吞咽困难以及心理活动的过度警觉状态。,常见心理障碍,(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 .生物学因素:一级亲属19.5%;同卵双生子同病率41%,双卵双生子同病率4%。2.社会心理因素:发病与应激性事件想联系;社会学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没有解决的冲突。,常见心理障碍,(三)临床表现(分类)1急性焦虑障碍又称“惊恐障碍”

6、,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neurosis。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其典型表现是发作常突然产生,患者突然处于一种无原因的极度恐怖状态,呼吸困难、心悸、喉部梗塞、震颤、头晕、无力、恶心、胸闷、四肢发麻,有“大祸临头”或濒死感。此时,观察患者可发现其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急促、多汗、运动性不安,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冲动行为。病情较轻者可能只有短暂的心慌、气闷。,患者往往试图离开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寻求帮助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但很少超过1小时,然后自行缓解。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常担心再次发作而惴惴不安,有期待性焦虑。在躯体方面,患者往往害怕自己因为心脏或呼

7、吸系统疾病而致死。不少人认为心悸以及心前区疼痛是心绞痛发作,约20%的患者发作时有晕厥表现。由于发作时过度换气,有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其他与之相关的症状。,常见心理障碍,2广泛性焦虑障碍: 又称慢性焦虑,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anxiety disorder,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感到痛苦。病人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势僵硬而不自然,常伴有震颤。皮肤苍白多汗。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运动性不安,包括小动作增加、不能静坐等。,常见心理障碍,(四)治疗1.心理治疗 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精神分析治疗。2.药物治疗 抗焦虑治

8、疗,常见心理障碍,二、抑郁障碍(一)概念: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1. 负性生活事件 2.人格与认知因素,常见心理障碍,(三)临床表现:心情低落、压抑和无法排遣的郁闷、难受。去前途悲观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兴趣,或以往的兴趣减少或丧失。自我评价降低,常放大自己的缺点,自卑感明显。不愿与人交往,尽量比满热闹场面。常感疲乏无力,头脑反应慢,思维困难。特别悲观者回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和希望。生不如死,死是痛苦的结束和解脱,因此出现自杀的意念和企图。,常见心理障碍,(四)治疗1.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原则是足量、足程、个性化。2.心理治疗:支持性

9、心理治疗:陪伴、关心、劝导、鼓励等。认知行为治疗:改变负性自动化思维,行为训练。,常见心理障碍,三、人格障碍(一)概念:是指明显偏离正常的异常人格模式。表现为明显的适应不良,在社会生活中经常碰壁,有时会造成危害社会的不良后果。 人格障碍者无智力障碍,无确切的起病时间,一般从儿童或青少年起,持续终生。,常见心理障碍,(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不清楚,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遗传、脑生理改变) 2.社会因素,常见心理障碍,(三)临床分类:1.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偏执性人格障碍)2.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分裂样人格障

10、碍)3.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反社会性人格障碍)4.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冲动性人格障碍)5.histrionic/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6.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强迫性人格障碍)7.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焦虑性人格障碍)8.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依赖性人格障碍)9.other or unspecified p

11、ersonality disorders(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常见心理障碍,(四)治疗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药物治疗对人格障碍无效,主要是对症治疗。心理治疗的疗效不确定。,常见心理障碍,四、进食障碍(自学) 1.发病因素 2.分类与表现 3.危害 4.预防和治疗,五、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

12、心理因素的存在。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案例,某男,25岁,大学生,因恋爱受挫,渐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易发脾气,入睡困难,自觉全身乏力,腰背酸痛,头脑发涨3月余,而主动来诊。,诊断,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多缓慢起病,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的病程,并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病,却无明显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轻

13、时重。近世纪,神经衰弱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变迁,随着医生对神经衰弱认识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综合征和亚型的分出,在美国和西欧已不作此诊断,CCMD-3工作组的现场测试证明,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明显减少。,六、睡眠障碍,1、失 眠,失眠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入睡或(和)睡眠维持困难的失眠主诉,日间基本功能受到影响或伴随明显的苦恼作出诊断,并符合病程上的标准,即每周多数晚上出现并持续4周以上。 睡眠障碍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查是PSG检查。

14、,【治疗】,在对失眠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生不宜单纯强调失眠的“严重后果”,不宜单纯依赖药物尤其是镇静催眠药的疗效。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制、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反意向控制等。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革类和非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的原则是按需间断使用,首选代谢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唑匹坦、佐匹克隆、扎兰普隆等,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4周。对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可试用SSRIs类、文拉法辛、曲唑酮或米氮平等抗抑郁药治疗。不建议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失眠。,2、过度嗜睡,本病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

15、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诊断】 诊断特发性过度嗜睡要求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或多次反复发作。【治疗】 对特发性过度嗜睡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预后尚好,发作期间可给予中枢兴奋药如哌甲酯,对部分患者可减轻嗜睡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近年问世的莫达芬尼的疗效与哌甲酯相同,而安全性和依赖性可能更有优势。,3、睡中异常,睡中异常也称异态睡眠,包括一组在睡眠中发生的行为、情绪、认知、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非预期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出现在入睡过程中、睡眠中或觉醒过程中。临床上常见的睡中异常障碍,在中老年期起病的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在儿童少年期起病的有睡行症、睡惊症和梦魇,七、自杀,一、自

16、杀危险病人的评估与自杀的预防,1自杀的流行病学:自杀是十项领先死亡原因之一. 1990年全球自杀死亡人数达140万,占该年总死亡人数的1.6,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重要原因。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一类精神疾病,其高达650/10万,精神分裂症占第二位为147/10万。,广东每年有2万人自杀身亡,高发人群为农民年轻妇女和城市精英男性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精神专科医生最需要警惕的疾病:全球每年1-2千万有自杀企图、自杀行为者中,70%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病人有15%最终死于自杀 ,占自杀死亡最高比例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峰期是在凌晨2时前后,很多患者在这个时刻无法入眠或者早醒,陷入情绪低潮,此时往

17、往是向外界求助最无力的时候。,中国自杀率达22人/10万,排死因第五位;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率上升到26人/10万,高踞死因榜首。全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身亡,未遂自杀200万;在广东,每年2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七成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高发人群是农村年轻妇女和城市精英男性。广州发生的“小湘妹”悲剧,肇事者郭云就是因为个人遭受挫折后,产生病理性报复心理,在自杀前向社会报复、伤及无辜的例子。,2自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自杀定义为“一个人有意识的企图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3自杀分类 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可分为下列五种:自杀意念;自杀威胁;自杀姿态;自杀企图;自杀完成。4自杀方式

18、 通常可分为积极性与消极性的两种自杀方式。,5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对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缺乏判断力,即犹豫不决,没有主见;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采取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价;行为具有冲动性;情绪不成熟,神经质。,6自杀动机:人际动机;个人内心动机。7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瘾、药瘾病人、神经症和人格障碍。,8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包括: (1)自杀危险因子:有企图自杀史;有精神病史;有家族精神病史或自杀史;近期内生活中发生有

19、重大的变故;有自杀的想法及具体的计划;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病人认知及解决问题能力无效;情绪低落、患末期的疾病;频繁的意外事故或外伤史;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向别人打听自杀方式,收集有关自杀资料,购买器具、药物等,预示病人可能有了明确自杀计划,短期内易出现自杀行为。,(2)自杀意愿的强烈度 在评估病人自杀计划时,要注意其计划的周密度,方法的凶险激烈程度,自杀地点、时间是否易被发现,获救的机会大小等来判断其自杀意愿的强烈度。 (3)对抗自杀的内部资源: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个人经历。(4)影响自杀的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压力;个体可获得和利用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9自杀的预防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严密观察,连续评估自杀危险,直至自杀危险消除,必要时24小时监测;在真诚、尊重、接纳、同情和支持的基础上与病人建立治疗性关系;耐心倾听,同情、理解、尊重病人,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如病人已有自杀计划,须详细询问病人的方法、地点、时间、病人获得自杀工具和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大小;,向病人表示你的关心,;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协助病人满足生理需要 包括个人卫生、饮食、睡眠、排泄等;提供希望;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