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调研)报告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人们对边坡稳定性的认识最早是从滑坡现象开始的,早期对边坡的研究多以长期观测的资料为基础,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方法进行定性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必须将地质分析与力学机制分析结合起来,这期间,主要采用的是刚体极限平衡法1-4。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使一系列数值分析方法发展起来。近年来一些新理论也被引入到边坡的研究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边坡体的结构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在极限平衡方法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简化的方法,常见的有瑞典法、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Morgenstern - Price法,Sarma法5等等。在这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改进方法,如改进的Morgenstern - Price法6等。另外,Enoki和Yagi (1990)考虑在滑楔间的界面上引入局部强度发挥度,运用滑块离散格式提出了广义极限平衡法。栾茂田(1995)提出了改进的滑楔模型。朱大勇(1997)提出了边坡全局临界滑动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