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0640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进与述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论文关键词 :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发达的区 论文摘要 :本文从创新的来源出发,总结创新的概念,归纳了国外及国内时区域创新系统得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不同创新的理论观点,运行机制和构建模式。甘肃自主创新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时策和建议,希翼时政府的有关出台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拙见。 1.区域创新体系的来源 英国学者库克 (Cooke1P)是最早提出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学者之一,他将区域创新系统定义为 “ 企业及其他机构经由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所形成的交互学习系统 ” ,是世界经济界和地理学界的一个新领域,它通过 “ 产业集群 ” 、 “ 区域的崛起

2、” 等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得到发展,它从系统的、动态演化的角度出发,将新区域科学中的制度、文化、组织等因素和创新研究相结合,以解释区域进行系统化后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以及对制度、组织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从而建立区域创新、区域环境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有机联系,组成了 一个分析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理论框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专业为主的专家学者在参与城市和区域的开发、管理及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过程中,开始关注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创新体系 (RIS,RegionalInnovationSystem),又译为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

3、。 2.创新概念综述 (DECD)发表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认为,创新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任何经济部门都能发生创新。因此,可以认为, “ 创新 ” 并不是一个纯经济的或技术的概念,而是一个有更广泛含义的概念,也就是说 “ 创新 ” 既包括技术革新、生产方法的革新等内容,也包括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制度形态的转变等制度的、历史的、社会的特征等。欧盟在 1995 年度的创新绿皮书 )中认为 :“ 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提供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还是一种社会现象。 3.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来提出区域创新系

4、统的不同概念有代表性的有 1)在库克、布拉茨克和海登力希 (1996)主编的书中,对 RIS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 的论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2)魏格 (Wi11g,1995)认为广义的区域创新系统应该包括 : 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 : 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 ; 进行创新知识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 ; 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 ; 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3)魏康宁等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参与知识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

5、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并由中介机 构广泛介人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而相互作用的有机网络系统,其结构组成上都是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构成。 4)黄鲁成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不联系的主体要素 (创新的机构和组织 )非主体要素(创新需要的物质条件 )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5)罗守贵和甄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网络体系,是由相关社会主体 (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 )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区域创 新系统不仅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还包括

6、政府部门 ;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4)瑞典 (1997,2002)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支持组织围绕两类主要行动者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区域集群。第一类主要行动者是域内产业集群及其支持产业的公司 ;第二类主要行动者是制度基础结构,包括科技机构、高等院校、技术中介机构、职业培训组织、产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它们具有支持区域创新的重要能力。 总之,可以说各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都是创新。它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 领域,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过程创新 ;也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领域,如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观念创新等。这也是当

7、前创新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即技术创新理论与制度创新理论对创新概念的研究的总结。 4.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 20 世纪 80 年代芒罗 (H.Mixnro)等人结合的新情况将创新研究中有关争论问题重新提出,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推出新理论。如对创新动力源泉上长期存在的“ 需求拉动 ” 与 “ 技术推动 ” 的争论,重新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推拉综合模式和技术轨 道等新观点。格温 (D.Gerwin)1988 年提出以创新不确定性为前提的创新过程理论 ;布朗 (W.B.Brown)等人在 1989 年提出以创新目标、创新阶段和决策输人变量为中心的相关性系统分

8、析,斯通曼 (P.Stoneman)对技术变化所作的经济数理分析。 1990 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 (Cook)教授较早论述到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1996 年他又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魏格 (Wiig)1995 年在探讨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应包括 :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 ;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 ;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 ;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 ;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从

9、不同角度提出区域创新理论。 1990 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 (Cook)教授较早论述到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1996 年他又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 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魏格 (Wii 目 1995 年在探讨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应包括 :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 ;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 ;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 ;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 ;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从创新系统存在区域维度角度分析 (1)

10、创新活动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教育和研究机构是和特定区域紧密相连的,具有这种优势的地区将比其它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 (Todtling,1992).(2)工业集群经常是集中地域化的,这促进了区域 内企业间的网络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物品和服务的交易,还包括一些不能交易的、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这促进了与创新相关信息的共享(Storper,1995)0(3)知识提供者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如大学和产业的联系 )经常是地域化的,他们通过本地劳动市场的流动和面对面的联系进行工作,这导致高技术在特定区域内的发展。 (4)区域在创新政策中承担了一种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角色。许多区域发展了技术政策的概念或创新

11、规划,对于技术转化和创新活动予以更积极的支持,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区域能比其它区域更快地学习 . 5.国内研究区域创新理 论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引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 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一书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由胡志坚、苏靖执笔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一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潘德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地区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

12、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周亚庆 、张方华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政府和企业等为科学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资金等资源相互作用的系统。陈丹宇现有的文献主要从 “ 要素 ” 、 “ 结构 ” 、 “ 过程 ” 和 “ 系统 ” 等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存在着 4个重要的假设前提 :一是假设创新区域具有均质性 ;二是在讨论 “ 外溢 ”特征时,以 “ 体系 ” 或 “ 系统 ” 、 “ 网络 ” 为出发点,分析单位为微观个体 (如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等 ),强调的均是 “ 点 ” 的外溢 ;三是假设创新区域具有封闭性 ;四是假设利益无磨擦,即假设创新

13、过程中各行为主体间是激励相容的。 这样,区域创新理论对某些问题无法作出很好的解释,更无法指导实践。胡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复杂系统。分析其结构及要素间的作用机制对于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图,并重点分析了企业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6.甘肃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到目前为止,甘肃省大中型企业普遍处于“ 重产品引进,轻消化吸收 ” 、 “ 重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轻自主创新 ”的传统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1自主创新产品少, 竞争力不足自主创新产投比低 3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能

14、力不强。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甘肃省民营科技企业受资金、技术和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发展缓慢、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或不具备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甘肃省企业目前普遍处于传统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据 2003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3 年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 27位,企业创新能力位居全国 26位,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 6位、 4位,如果继续采取跟进战略,甘肃省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甘肃省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大力倡导自主

15、创新,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甘肃省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7.提高甘肃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甘肃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自主创新体系,推进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目前,首要任务是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意识,强 化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及产学研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建立稳定的投人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家成长与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1)强化企业创新的自主性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而要

16、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培育其自主创新的主体性地位,使其成为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受益主体、组织主体,就必须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是简单地技术研发能力,而是有效地组合各种技术资源从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因此,甘肃省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小型企业都应不断增强企业的 创新自主性,建立自己的 RD机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性的变化,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不断地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份额 ;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对科技的投人,力争 RD 投人达到销售收人的 1%以上,加大对科研仪器、设备的投人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强化自主创

17、新激励机制及产学研联动机制要为企业内不同工种的人才提供合理激励机制。包括 (改革产权制度,把智力作为资本人股,形成相应股权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新才能。促进各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核心,在高额预期创新利润的驱动下主动结合,并在合理 配置资源与分割利益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率的创新活动,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营,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一批联合研究机构,组建一批行业性或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开放式的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产学研联盟,把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3)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政府作为自主创

18、新体系的维护者和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要通过宣传、教 育和宏观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的投人,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 ;优先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促进共性技术的转移和扩散 ;以规划和科技计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创新联

19、盟,形成企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整 体突破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包括产权激励方式等。 4)建立稳定的自主创新投人增长机制近年来,企业的技术改造三项经费的总额虽然有所增加,但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应在增加财政科技拨款、科技开发贷款和科技创新贴息贷款的基础上,积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信誉担保体系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支持、促进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积极倡导技术商品的有偿使用,鼓励企业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开发中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资金投人,确保达到国家要求的投资比例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调动民间资本在 科技创新上的积极

20、性 ;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扶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利益共同体扩大资金筹集的来源,增加技术创新资金的数量,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 5)提高消化吸收创新的投人比例我国引进技术的投人与消化吸收创新投人比例根据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一个统计数字是 1:0.07,花一块钱引进用七分钱来消化吸收创新,其结果只能是引进 !进,长期形不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6)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根据国际经验 ,企业技术开发投人占销售收人的比例要达到 3%以上。低于 3%意味着这个企业没有竞争力,低于 2

21、%意味着这个企业将被淘汰。高技术企业技术开发投人占销售收人比例应该达到 10%以上。而甘肃的企业这个比例很低, 2003 年只有 0.75%.甘肃四分之三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技术开发活动。 7)通过国际并购提高技术水平国外有一些技术水平比我们高的企业,现在经营很困难,主要是因为没有市场。我国外汇储备很多,如果通过并购、控股或完全购买,使它的技术成果、技术人才全部为我所有,这样就可以在技术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 。 8.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性分析,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区域创新政策体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 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兴起,指出创新在提升国家乃至区域竟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应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日益关注的重点 ;结合了区域创新体系相关理论,为政府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配套政策的比较研究,由于区域创新体系出现的历史尚短,创新体系及其政策的研究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理论及实践都在逐步的发展完善之中。鉴于作者的知识、能力有限,本文的工作只是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些有限的进展,尚有许多工作需要深人,目前在一些方面的探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欠缺,因此是区域创新领域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的深人研究和发展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