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1119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提要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 ,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 ,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但是 ,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和社会认知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我国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新机制 ;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 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 (简称 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 (在国外简称 ESCO,在国

2、内简称 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 ;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 ,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 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 ,但能源利用效率低 ,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 世纪九十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正式引入我国。当时 ,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 ,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 ,并决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 ,以推动我国广泛开展节能工作。中国节能协会的统

3、计资料显示 ,目前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超过了 100 家。然而 ,面对国内庞大的节能市场需求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的成功实施 ,节能服务公司却远没有像预期那样的快速发展 ,相反 ,这些节能服务公司目前的处 境相当被动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 世行 /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 ”, 并于 1997年成立了 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 ,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 1997 年到 2006 年底 ,北京、辽宁、山东 3

4、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 ,累计为 405 家客户实施了 475 个节能项目 ,投资总额达 13.31 亿元人民币 ,通过实施这些项 目 ,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 4.2 亿元人民币 ,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 8 10 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 151 亿吨标准煤 ,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 145 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 ,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 ,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 ,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 ,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 ,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

5、目的国内投资 ,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 ,累计节能量约为 3,533 万吨标准煤 ,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 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 ,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作文 1、政策方面。 (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 ,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 ,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 识外

6、,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 ,没有节能的积极性 ;(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 ,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 ,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 ,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 ,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 (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 ,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 ,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 投入产出周期长 ,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 ,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

7、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 ,又是新生的企业 ,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 ,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 ,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 ,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 ;(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 ,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不强 ,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 ,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 ,授信额度很低。此外 ,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 ,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 了解 ,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 (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 ,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

8、运营机制是全新的 ,又比较复杂 ,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 ,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 ;(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 ,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 ,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 ,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 ,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三、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 ,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一

9、 )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 ,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 ,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 ,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 ,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 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 )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 ,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 ,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 ,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 ,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 ,以避免有

10、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 ,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 ;对于运作中的节 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 ,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 ,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 ,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 ,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 )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 ,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

11、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 ,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 EMC 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做到 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 ,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 ,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 ,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 ,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应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国家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国家财政出资 ,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 ,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两级节能项目担保基金有不同的职责 ,国家一

12、级的主要负责国家大型 EMC 节能项目的担保 ,同时可 以作为地方一级节能担保基金的后援支持 ;而地方节能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 EMC 项目的支持 ,负责培育地方节能服务市场。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个地区的 EMC 发展水平 ,避免发展不均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国继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新兴的节能新机制 ,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 EMC产业的发展 ,有助于节约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率 ,也有助于我国 “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战略的 顺利实施。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EMCA).中国节能服务产业 2006 年度发展报告 . 武涌 ,刘长滨 ,刘应宗 ,屈宏乐 .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