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 【摘要】人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以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此类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途径,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关系。 【关键词】旅游业;城镇化;机制 一、 问题的提出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农村城镇化主要是指通过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小城镇(农村)实现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从乡村景观向城镇景观转化的过程。同时,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也表现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向现代化进行的转变。在此进程中,农业非农化、工业化、现代化是经济活动
2、的主要表现形式。已有的经验和实践表明,乡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工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乡镇工业发达,基础设施较好,以工业小区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农民通过 “ 离土不离乡 ” 的途径实现城镇化,例如苏南 、浙北地区;( 2)集市贸易促进型,这类小城镇的发展特点是以市兴城,属于传统商品的集散地、集市贸易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拓展市贸范围,增大城市密度,进而发展成为以市场交通为主的区域性小商城,如浙江义乌等;( 3)旅游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都是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形成小城镇,如黄山的西递、宏村
3、等;( 4)交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处于交通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流动人员较多,运输成本低下等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5)城郊型,这类小城镇地 处大中城市近郊,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借助大中城市,发展服务型行业或大中城市扩散的工业,进而发展成为卫星城。( 6)工矿服务促进型,这类小城镇或农村大多处在大中型工矿企业附近,通过建立为工矿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成为为工矿企业服务型的小城镇,如淮南、淮北地区的矿区等。 安徽省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对部分地区的城镇化促进产生了极强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旅游黄金周更是一剂效果明显的催化剂。本文依此剖析
4、旅游促进型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 旅游业促进旅游区城镇化的主 要途径 旅游业发展至一定水平则需要城镇化水平的再提高以使自身再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为小城镇带来了外部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得自身的传统文化在外来的冲击下被异化或成为强势文化保存下来。旅游业不仅把外部的事物引了进来而且也让自己的眼光看的更远,时刻让自己明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的完善自己,同时不断地提高城镇化水平,以适应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来看,旅游业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为: 1旅游业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为提高各古 村落之间的可达
5、性、各旅游景点的串联性,解决随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如开发商等)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兴起为古村落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旅游业通过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皖南西递村民的人均收入由 1978 年 120 元已经增加到 1999 年的 4600 元。旅游业为村民带来了更 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旅游业的 “ 出、住、行、游、购、娱 ”
6、等的发展也带来了其它行业的繁荣,促进了整个风景区的经济发展。 3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在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将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在笔者对皖南宅坦村的调查中,有 89.2%的村民表示自己愿意进行培训以满足旅游的需要。古村落被发展旅游业,这些村民认识到自己的 “ 破房子 ” 原来是块宝,也认真 对“ 破房子 ” 进行了保护。从这可以看出,旅游业使得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且也使村民的价值观念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4旅游业的发展带
7、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村落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皖南的 “ 西递、宏村和南屏村民务农比例由原来的 41.8%、 57.8%和 57.1%分别变为 36.3%、 56.7%和54.1%,其中西递变化最大 ” ; “ 西递、宏村和南屏村民经商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 7.7%、 14.4%和 6.3%上升为 23.1%、 20%和 10.4%,西递的上升幅度最大。 ” 因此,旅游业会使村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5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旅游业的发
8、展会使古村落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则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础。 三、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机制 旅游业的发展 会为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动力,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为旅游区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二者的关系处理上要明确一些问题。 开发商、政府与社区居民三方的关系。例如皖南的故村落较多,黄山市徽州区的部分乡镇是在外开发商的投资下进行的古村落开发以发展旅游业的,这在村民中引起了不满的情绪。村民们大多抱怨 “ 自己的油水干嘛分给别人 ” 等
9、等。政府在这方面的解释则是 “ 为了便于管理和解决资金问题,实现 别人发财,我们发展 的目标才采取了这种模式 ” 。在对古村落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古村落的社区居民和当地政府是影响旅游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 素。作为古村落其自身,对社区居民而言是他们赖以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提高经济收入的聚宝盆,对当地政府而言则不仅是他们行政的下属单元也是他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古村落未进行开发之前,当地处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情势中,因此古村落的开发对社区居民和当地政府来说无疑是他们致富脱贫的希望,两者在追求古村落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是一致的。社区居民想通过旅游开发为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
10、济收入,而政府则想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古村落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经常产生矛盾, 行动很难一致:一方面地方政府将古村落租赁给开发商进行开发或组成乡镇企业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商一般很少考虑居民的利益,加之乡镇企业管理体制的落后,使得古村落居民产生很大的不满;另一方面,社区居民自身从事旅游这一行业的素质和技能低下,很难参与古村落的开发规划设计,因此古村落的开发规划一般很难反映出社区居民的需要,从而减少了居民的从业机会,并且造成居民对古村落保护和规划的淡泊。这样,一些居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破坏原有的古建筑物私建旅舍和酒店或自己制造旅游纪念品以欺骗旅客。此时,若政府
11、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则会造成 居民与政府的紧张对立,进而使得开发商很难与居民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抑或甚至造成古村落旅游环境被污染直至恶化,以致经济秩序混乱失控。 若要处理好三方关系,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此三方应建立起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首先,不管政府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旅游开发,都应在前期对村民进行旅游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以提高个人素质,为将来居民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其次,政府和开发商应广泛收取居民的意见并把其纳入旅游规划中去,这样才能激发村民的参与;最后,政府和开发商要就确实提供多少岗位给居民达成协议,以真正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使村 民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旅游,支持旅游和爱护古村落的环境,从而提高人
12、口城镇化水平,确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刘惠生,王效端论加速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途径与对策J管理教育学刊, 1996,( 4) 李凡,金忠民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 以西递、宏村和南屏为例 J人文地理, 2002,( 5) 张超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J学海, 2002,( 5) 钟卫,郭洞看古村落的保护 J小城镇建设, 2000,( 7) 冯兰瑞 21 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J战略与管理 , 2004,( 1) 侯中良以五个统筹为指导,增强旅游竞争力 J徽州社会科学, 2004, ( 1) 盛学峰,章尚正关于建设黄山特色国际旅游城市的思考 J徽州社会科学,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