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1370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发展,阐明了牙买加体系的形成是货币制度由金本位制发展到纸币本位制的必然结果。然后,在现行的牙买加法律框架内,结合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指出该体系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其中汇率制度的选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是该体系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最后,立足于中国加入 WTO这一现实,探讨汇率制度的完善和化解我国金融隐患的法律、行政措施。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危机;防范 汇率,又叫汇价、兑换率、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简而言之,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或比价。因此,“ 货币制度决定了比

2、率的确定基础 ” 。 从历史上看,货币制度的发展决定了汇率确定基础的变化,货币制度可分为: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和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 一、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沿革 ?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对货币在跨越国界的经济交往中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立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规则。国际货币制度的产生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断扩大的结果,其 “ 根本宗旨在于减少各国货币政策和法律的冲突和摩擦,为资金在国际范围内充分流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达到世 界资源配置的优化 ” 。 国际货币制度发轫于 19世纪 70年代的国际金本位制,从英国在 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制一直到 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实行过

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运行的前提条件可简单地概括为:(黄金)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三者缺一不可。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比率由其通货的含金量所确定,只能在狭小范围内波动,所以基本上是固定的。从金本位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方面,黄金作为货币的基础,会使人们树立对货币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发行受制于黄金,实际受制于黄金的流出流入和黄金的自然开采,使得这 一货币制度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实践中,由于一国不愿牺牲本国利益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而会用各种手段限制黄金的输出入,这样就必然导致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消失。只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19 世纪形成的金本位制度为当时

4、主要国家提供了至今最为稳定、最有效率的国际货币制度 ” 。 随着统一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在 1929 年1933 年的 “ 大萧条 ” 中被瓦解殆尽,二战后,为了消除这种国际间货币关系的混乱状态,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由此诞生了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它以 15 个签约国共同遵守的国 际法规形式,从法律上确认了美国在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一个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旨在促进国际间货币合作;它规定基金组织成员国必须将本国货币同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间接与黄金挂钩,并维持国家汇率,其波动幅度限制在平价的 1% 以内;美国政

5、府承诺各国中央银行随时可以按 35 美元 1 盎司的金价向美国兑现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正式形成。布雷顿森森协定是属于国际经济法中公法性质的法律,这种公法性质决定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基本法律原则是该协定的重要法律渊源。它的产生使得国际货币制度第一次以统一的国际法规范的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从此,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就接受国际法的调整,这有利于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交往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其存在的二十多年里对国际经济的有效交往起到了积极和广泛的影响。但是,它仍然摆脱不了较早前金本位制的某些阴影。这种以 “ 黄金作为各国货币共同基础显得缺乏弹性,这种法律框架不能使

6、世界经济得到充分增长 ” 。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和美国国际收支更趋恶化,在国际投机商抛售美元换取黄金的压力下,美国总统尼克松于 1971年 8月 15日单方面决定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不再承担保持美元同黄金固定比价的条约义务,这就破坏了布雷顿森森协定的法律效力。“ 基金协定作为国际条约,具有法律效力,因为它是国际法上主体之间以国际法为准则确立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 , “ 条约必须遵守 ” 是一项众所周知的国际法原则,这一原则意义在于:缔约国对一项合法有效的条约有义务善意地履行和遵守。但亦应注意的是,约定必须遵守是一项法律原则,它应与在实践中能否得到贯彻区分开来。基金协定在制定之初由

7、于缺乏发展的眼光,在其施行后期,世界经济总量的发展已突破了其原有 法律框架的临界点,使其根本变革势在必行。因而虽经基金协定修订和国际间努力,但仍远远未能达到维持缔约国各方利益均衡点, “ 美元灾 ” 和 “ 美元荒 ” 的冲击不是使美国受损,就是对他国不利,法律权利义务不能均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不断激化,离散趋势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便只好起来否定这个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自 20 世纪 70 年代建立至今已运行了二十多年。该体系是一种容纳了各种汇率制度,其中又以浮动汇率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体系,被称为 “ 牙买加货币体系 ” 。 1976 年 “ 牙买加协定

8、” 实际上是 原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第二次修改,它继续保留了基金组织的合法地位,其确认了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并且允许成员国自主选择外汇制度与安排,原协定中的黄金货币条款被当然废除。国际货币法律体系发展到牙买加体系,标志着汇率确定基础由金本位制发展到了纸币本位制,汇率的确定转而由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所引起的外汇市场上供求变化决定。牙买加体系最大优点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 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是世界经济动荡和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 二、汇率制度的选择过程是牙买加货币 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经阶段 (一)由汇率失调引发的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9、实质是牙买加货币法律体系内部的自我调整 当年 7 月份,在国际游资的狙击下,泰国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而改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席卷了泰国、菲里宾、印尼和马来西亚,波及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引发了全球股市激烈动荡,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震动了日本和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在于实行僵硬的汇率制度。如在这场危机中的泰国实行的是缺乏弹性的钉住汇率制。 这种汇率制度有利于投资者作成本和收益结算,利于国际贸易结算,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但是,在政府实行干预时,其实际汇率往往产生高估,汇率高估必然使国际投机家有机可乘,造成货币贬

10、值。其次,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汇率制度的变化成了金融动荡的导火索。一国从钉住汇率走向自由浮动汇率存在着一系列的约束条件, “ 走向浮动汇率制度的时机选择,关键在于货币汇率是否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 由于突然改行浮动汇率制而造成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资金供求失衡,长期积累的贬值压力促使货币出现突发性大幅贬值,造成了市场信心丧失,资本继续 大量外逃,甚而形成 “ 羊群效应 ” ,大量的国际资本撤离东南亚地区、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如前所述,牙买加体系允许成员国自主选择外汇制度和安排。对于成员国来说,选择的汇率制度适合与否,须经市场规律的检验,这本身就是一个扬弃与选择,同时要付出代价的过程。再者

11、,就牙买加货币法律体系来讲,由于基金协定第四条第一款义务范围广泛,会员国的行为是否符合该款的规定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政治形势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基金协定法律框架内预设的权利义务尚未完全得到实际体现,而这种 “ 痛苦 ” 的选择过程(指金融危机)也正是成员国行为趋近 该体系的法律权利义务均衡总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由汇率失调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是牙买加体系内的自我调整。 (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发展中国家较为可取的汇率方式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来看,无一不是从汇率失调开始引发了后来的全面体制性的经济危机。如 1992 年欧洲货币危机, 1995 年

12、墨西哥金融风暴及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都起因于僵硬的钉住汇率制度, “ 所谓钉住汇率制,就是指选择一种或一篮子货币,将本国货币按一个固定比例同该货币相联系的汇率制度 ” 。 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 ,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该种货币,影响货币供求关系,以维持本国货币与被钉住货币的固定比率或使其浮动保持在一个预定幅度内。由于较少调整与被钉住货币的汇率平价,按 IMF的分类,钉住汇率制是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更靠近固定汇率制的一种汇率制度。国际游资对此类汇率制的冲击表现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力量与被冲击国中央银行围绕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进行抛售本币与反抛售本币的争夺。这种结果的直接结果

13、若是被冲击国干预失败,通常会引起巨大震荡。由此,一些经济学主张自由浮动的外汇汇率制度, “ 浮动的好处,没有危机,没有头条新闻,没有拯救行动 ” , 但事实上实行浮动汇率制了并不能就高枕无忧,如菲律宾在危机前实行的也是自由浮动汇率制,但在 1997 年仍逃脱不了灾难性打击。尽管如此,从汇率制度发展趋势上看,总方向是朝着浮动汇率方向发展。根据 IMF 的统计,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国家已由 1990 年的 23 国增至 1998 年的 54 国,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国家由 1996 年 25 国增至 1998年 46国。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面临的任务是考虑该如何 “ 盯住汇率之利 ” ,而同

14、时 “ 避浮动汇率之害 ”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无疑更为有现实性和可 行性。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使本币汇率建立在相对均衡的供求关系之上,既避免了大落大起,又保持了一定弹性。 三、强化金融危机的防范是牙买加法律体系存续的基石 经历了 90 年代几次货币危机,特别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要求改革现有货币体系的呼声颇为强烈,有学者提出要建立单一的世界中央银行,甚至有提出要恢复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认为: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展到牙买加体系是货币制度由金本位制发展到纸币本位制的必然结果,而且,这也是由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和发展的 不平衡性所决

15、定的。故而,允许成员国自主选择外汇制度与安排和强化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是该体系存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来看,国际游资冲击汇率体制仅是引发其危机发生的诱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东南亚国家深层次的经济金融问题,比较明显的有: 1、金融市场开放过度,金融监督不力; 2、银行体系脆弱,呆坏死帐比例不断上升; 3、经济泡沫化严重,地区性经济结构雷同; 4、外债比例不合理。因此,要防范金融危机,对于发中国家来说,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还要对资本项目下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处理 好内销与外销的关系,防止股票、房地产经济过度膨胀,清理银行呆坏帐,保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

16、从国际金融合作来说,首先应加强 IMF危机防范功能,提高信息的流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充分性,采取或建立危机预防和救助措施,如建立紧急贷款机制,使 IMF应付危机程序化,完善金融预警系统,把 IMF发展成一个既有事前预防功能,又有事后救援、协调能力的功能国际金融组织。其次,各国应注重相互协调,增强大局观念,避免危 ?C 时期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为化解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 ,良好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外汇储备,健全的金融管理制度,审慎的财政政策以及良好的国际间金融合作,都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发生。 四、立足于加入 WTO 的中国现实,探讨汇率

17、制度的完善和化解我国金融隐患的法律对策、行政措施 我国在这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幸免于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未雨绸缪,实行资本项目下有管理的可兑换外汇政策,将大量的国外短期投机性游资拒之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当然也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不去踢球,即无谓输赢。事实上,根据披露的情况,我国存在的金融隐患是令人吃 惊和担忧的。再者,我国自从于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加入协议书规定,我国将在加入后一定时期内逐步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等诸多领域和事业,我国金融服务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搏弈。可以想像,化解金融隐患,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商业银行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重要任务之一。

18、因此,在完善汇率体制方面,我国应继续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继续减少政府干预,而主要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汇率的决定建立在均衡的供求关系上,避免经常性高估。同时,加强货币金融领域法规修订和立法工作,为入世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继续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金融业改革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都是我国在新时期化解金融隐患必不可少的工作。 (阳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阳春 529600) 注释: 周道许: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版,第 84 页。 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9、第2 页。 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4 页。 杨松: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249 页。 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37 页。 冯力:国际汇率制度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 1998 年第 1 期。 冯力:国际汇率制度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 1998 年第 1 期。 史东明: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37 页。 詹姆斯 ?托宾: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载于国际金融研究1998 年第 25 期。 参考 文献: 王松奇 .金融学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 2000 年版 . 周道许 .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年版 . 杨松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 冯力 .国际汇率制度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 1998 年第 1 期 . 王贵国 .国际金融法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 史东明 .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 . 詹姆斯 ?托宾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与教训 J.国际金融研究, 1998 年第25 期 . 刘园,王达学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作者简介:蓝云广( 1978 ),男,广东阳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