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江泽民对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思想的发展 论文摘要: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思想,对我们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江泽民;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
2、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著名论断,为我国在新时期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敏锐关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对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思 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思想。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在新的世纪,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思想指引下确定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早在 1998 年12 月,江
3、泽民就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题为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的讲话中阐明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他说: “11年前,在我们党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发表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最近,他在谈到经济发展时又一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 我们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国情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确定的这项国策,必须在各级干部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来,切实贯彻下去,长期坚持下去
4、。 ” 作为 “ 国策 ” , 1990 年 5 月江泽民邀请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的 24 位科学家到中南海 座谈并指出, “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出的科学论断,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必须唤起全党、全民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1992 年 10 月,江泽民在党的报告中强调,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 而 “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 本大计。 ” 此后,科技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党的共识被进一步确定下来。 1995 年,为顺利制定和实施 “ 九五 ” 计划及顺利实现 2010 年远景目标,在 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 “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 实力及
6、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 同年 9 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九五 ” 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科教兴国 ” 战略作为党中央的决策正式在党的文件中提出。 1997 年 9 月,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加以强调。 他重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
7、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1999 年 1 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江泽民特别提醒各级领导干部, “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国战略,真正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 ”2001 年 4 月 29 日,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9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重申: “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
8、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 二、科技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在新的世纪,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这是近年来江泽民反复 强调的一个重要命题。 1989 年 12 月,从领导科技工作逐步走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岗位的江泽民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明确指出:“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繁荣昌盛,不可能自立于
9、世界民族之林。 ”1992 年 10 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又进一步强调, “ 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1993 年 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再次强调 “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的世界,国际社会竞争 是综合治理国力的竞争。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治理国力,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博采各国之长,为我发展所用。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要努力跟踪和创新,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I91995 年 5 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鲜明地提出: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10、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的重要命题。他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 ”“ 叫基础性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和源泉 。江泽民一贯对基础性研究工作极为重视。 1997 年 8 月,他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中作出重要指示, “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它的发展水平是一个民族的智慧、能力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标志之一。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要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作为中心任务,不断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追求新的发现和创立新的学说,丰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
11、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统筹规划,大力协同,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 90 年代末 ,知识经济问题的讨论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是江泽民倍加关注的问题。 1998年 2月 4日,他在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制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 “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 “ 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 之后,他在同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共商大计时指出: “ 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
12、重要的战略位置。 ”6 月 1 日,江泽民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与外籍院士时,明确提出,“ 希望两院院士和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 1999 年 8 月,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全面阐述了科技创新问题,他强调: “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这个问题,
13、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而且要使全社会都树立这样的意识。 ” 在 200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江泽民再次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他说。 “ 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要抓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 在江泽民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得到长足的发展。 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论述, 是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世纪,深入学习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论述,对于我国顺利实施 “ 十五 ” 计划,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