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 提要环京津区位是河北最大的 “ 资源 ” 。在战略层面上 ,要把京津作为参照系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河北的经济、文化 ,加速京津冀一体化大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京津 ;区位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上最发达地区都是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存在的 ,如以波士顿和华盛顿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城市群 ,以东京为核心的从东京、横滨到大阪的日本城市群 ,以伦敦为核心的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英国城市群等。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来看 ,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是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 三驾马车 ” 。其中 ,京津冀区域作为环渤
2、海经济圈的核心 ,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和强大的经济影响力更是瞩目的焦点。 一、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发展不协调现状及原因 环京津区域包括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 、廊坊、沧州 7 个地级市。在这 7 个地级市中 ,唐山、秦皇岛、廊坊 3 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与北京、天津社会经济差距相对较小。而承德、张家口、保定、沧州 4 市集中了 26 个国家级贫困县 ,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 ,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与京津存在巨大差距。整体来讲 ,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发展不协调。环京津区域中存在大量贫困区域 ,在社会经济方面与京津存在巨大差距 ,这些区域虽然距离京津很近 ,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但没有享受
3、到京津的辐射带动效应。究其原因 ,有如下四点 : 1、行政区划造成河北省与京津差距加大。从地域格局来看 ,京津冀堪 称中国北部的黄金地带 ,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的心腹之地。近几十年形成的行政区划 ,将京津冀切割成了三块 ,这种分割影响了发展 ,造成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京津冀三地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 ,导致难以进行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 ,难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由于缺乏跨行政区的统一的产业规划 ,核心城市和各卫星城找不准自己的产业定位 ,形不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 ,制约了京津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体发展规划的空缺使都市圈内部的协调受到影响。河北省要发展就必须 “ 整合 ”,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选择 ,必须依托环京津的区位优势 ,缩 小差距 ,发展壮大。 2、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首先 ,高层次的合作磋商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尽管京津冀高层领导也进行了双边互访和多边协商 ,但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正式的高层协调机制 ,未能在寻求有关各方利益结合点及合作切入点上取得重大突破 ;其次 ,缺乏整体合作的理念和合力。树立环渤海区域形象等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专注度不够 ,共荣共赢、统筹规划的整体合作理念尚未形成 ,因而合作的合力不足、合作步伐缓慢 ;最后 ,市场机制为主 ,辅以政府宏观调控的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目前 ,京津冀区域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 ,多数民营 企业规模还
5、比较小。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决定了企业包袱重 ,调整难度大 ,活力不足 ,有跨地区扩张欲望和辐射能力的企业比较少 ;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政府对企业控制能力强、行政干预多 ,企业进行跨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受到制约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用并不充分。 3、经济梯度过大。一方面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资源抽取导致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又受到周边地区的制约。区域内部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 ,区域内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不足 ,缺少发挥 “ 二传 ” 作用的中间层次城市 ,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 2006 年除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 GDP 超过 2,000 亿元外 ,
6、其他大多数城市 GDP 总量多为几百亿元 ,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河北省的 3 倍多。除此之外 ,京津城区与郊县之间差距也很大 ,在北京郊区县经济总量仅占北京市总体规模的 2% 3%。在京津周围的河北省辖区内 ,分布着 32 个贫困县、3,798 个贫困村 ,贫困人口达到 272.6 万。这一贫困带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差别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过于悬殊的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直接后果就是 ,一方面是区域中落后和边缘的地区没有能力引进、吸收、消化周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 各种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使发达地区所出现的产业聚集、形成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因为找不到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环
7、境 ,没有能力向周边落后地区推广和扩散。因此 ,影响着合理经济梯度的形成。 4、区域内缺乏一套跨区域的协调管理机制。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中 ,会涉及到区域发展中需要跨区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如区域内空气污染问题、水源利用与污染防治问题、跨区域的犯罪问题等。在现有的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 ,京津冀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整个区域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区域内没有统一协调 的公共管理组织。因此 ,在没有一个代表整个区域利益的组织之前 ,区域的公共资源管理难以开展 ,而良性的、高效的、区域的公共资源管理机制也无从谈起 ,区域内单一城市的利益最大化也很难与整个区域利益统一 ,必然
8、会造成整个区域内公共管理的失调。 二、环京津地区协调发展的对策 1、建立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京津与环京津区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区协调京津冀三方的利益。三个地方政府应在高度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章程 ,其中对协调机构组建规则、职能界定、编制确定、经费来源等作出规定 ,据 此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调机构。其职能定位应该是 :负责统筹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生态活动的重大事宜 ,根据区域经济各地区分工特点、生态区位关系 ,制定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的具体设想与前景规划 ,协调合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2、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首先 ,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
9、空间载体。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应从区域整体城市体系布局的角度出发 ,合理构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 ,以唐山和石家庄为次级中心城市的多级城市等级体系 ,通过京津唐小三角和京津石家庄大三角的发展 ,带动轴线上保定、衡水和沧州的发 展 ,并伴随着这两个三角地区城市势力的增强 ,“ 点 ” 和 “ 轴线 ” 将向秦皇岛、邯郸和邢台等次级中心城市延伸发展 ,最终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有序的城市体系 ;其次 ,合理的城镇体系是一个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将北京定位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际交往、国际金融中心和电子产业中心城市 ,天津定位为重化工、外贸口岸和商业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电子产业中心 ,将环京津地区的承德、
10、张家口定位为生态经济区、京津核心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以促进城市间的合作 ,避免城市间的产业结构趋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竞争。 作文 3、建 立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首先 ,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应统一制定区域交通网络规划。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来提高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快速通行能力。将区域内各城市的交通建设纳入整个区域交通网络内。区域内的航空、铁路、港口应三方合作从整个区域发展角度来规划建设 ;其次 ,京津与环京津区域要快速启动相互之间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线路建设 ,共同建设与共享。 4、建立区域统一的市场体系。首先 ,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建立规范的市场运作规则
11、,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此 ,要以立法的形式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 退出机制。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可以消除市场壁垒 ,形成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公平竞争的格局。在规范的市场退出机制中 ,政企关系是合理的 ,企业间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其次 ,要建立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加快和发展京津与环京津区域生产要素市场 ,促进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 ;通过要素的流动促进产业的转移。北京、天津可以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高平台 ,加快向周边地区的要素辐射 ,推动产业向周边转移。环京津地区应利用地缘优势 ,大力引进本区域稀缺的各种生产要素 ,以提高自身的产业结构层次。同时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 资本 ,需要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金融市场的建立使京津与环京津地区可以有形式多样的筹资、融资渠道 ,有效吸收国内外闲置资金或引进外资 ,从而缓解区域开发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思想汇报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 京津冀一体化急需建立高层次的政府和民间协调机构 EB/周智等 .关于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D.特区经济 ,2010.6. 刘晓春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