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系统和腹膜腔,叶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胡永胜2016.07,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食管及胃肠道等,肝、胰等,胆、脾,肝 脏,(一)、X线检查1、 X线片和透视,正常腹部X线平片肝胆位于右上腹,右膈下,由于结肠肝曲充气,衬托可显示肝下缘,称肝角(箭头),2、肝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把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肝动脉,用压力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行DSA连续采集影像,获得肝动脉期、实质期、肝静脉期血管造影像。 门静脉造影:是把导管插入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后注入对比剂,经门静脉回流至肝脏而使之显影的方法,应用范围:确定肝内占位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鉴别右上腹占位的来源,以及与周
2、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 禁忌症:药物过敏;感染;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发生血栓脱落的疾病;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感染;肝肾功能差,一般情况衰弱较重者,正常腹腔动脉造影肝总动脉及脾动脉起源于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又分出肝固有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右、肝左动脉。肝动脉分支走行正常,管腔大小、形态正常。,二、CT检查 1、平扫:扫描前常规口服1%2%的泛影葡胺500800ml以使胃肠道显影,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的下缘。MSCT扫描层厚为510mm。,肝实质CT值4070Hu。 肝脏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器官,前者约占血供的25%,后者约占血供的75%。,正常肝C
3、T平扫 肝脏肝门层面 显示肝左叶外侧段,内侧段,右叶,尾叶,肝密度均匀,椎体前方可见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横断面;左中前腹部可见充盈高密度对比剂的胃脏,脾脏位于左侧腹部。,2、增强扫描:一般100ml对比剂,以23ml/s的流量经静脉注射,分别于开始注射后2025s、 5060s 、110120s进行扫描,以获得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的CT图像。,正常肝CT 动脉期 腹主动脉明显高密度强化,肝内见少量细小动脉显示,肝实质未见明显强化。,正常肝CT 门静脉期 腹主动脉强化密度下降,肝实质明显强化,密度均匀增高。,正常肝CT 平衡期肝实质强化密度下降。,正常肝CT(平扫+增强),肝左叶,肝右叶
4、,正常肝CT(平扫+增强),肝左叶,肝右叶,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左支,正常肝CT(平扫+增强),肝左叶,肝右叶,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右支,正常肝CT(平扫+增强),肝左叶,肝右叶,门静脉主干及右支,门静脉主干,正常肝CT(平扫+增强),肝右叶,门静脉主干,门静脉主干,正常肝CT左图:肝脏冠状位MPR重建,多方位显示肝脏大小、形态及外缘右图:肝CTA清楚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三、MRI检查 平扫:常规采用SE和FSE序列,包括T1WI 及T2WI,必要时可辅以脂肪抑制技术,以进一步鉴别病灶内是否存在脂肪组织。 肝实质T1WI 上呈均匀的中等信号,较脾信号稍高, T2WI 信号强度明显低于脾脏
5、。,正常肝MRI左图:T1WI图像,肝实质为中等信号,但高于脾的信号,其中可见流空低信号血管影。右图:T2WI图像,肝实质为低信号,明显低于脾的信号,信号均匀一致。,肝右叶,横断位T1W,横断位T1W压脂,冠状位T2W,肝静脉、门静脉和胆道在T1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影,在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影。,肝脏的分叶及分段 五叶八段: 1、尾状叶 S1 左外叶上段 S2 2、 左外叶 左外叶下段 S3 3、左内叶 S4 右前叶上段 S8 4、右前叶 右前叶下段 S5 右后叶上段 S7 5、 右后叶 右后叶下段 S6,CT分段首先找出肝脏的三大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肝右静脉;找出门静脉及其分叉部位
6、。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S1(尾状叶)。 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是右后叶。门静脉分叉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S5(右前叶下段)/S8(右前叶上段),S6(右后叶下段)/S7(右后叶上段),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S7。,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比较容易辨认,左内叶为肝裂和肝中静脉之间区域。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 (右前叶上段), 然后是S2(左外叶上段)、S3(左外叶下段)。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右前叶下段),最后的层面一般是肝S6(右后叶下段)。,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灶或可疑等密度病灶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
7、关系,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正常肝脏为实质性,轮廓光滑、整齐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脾、胰、肾及血液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或强化轻微,门脉期肝实质显著均匀强化CT上一般以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的连线为界将肝脏分为左、右叶,肝左叶又分为内侧段和外侧段,右叶分为前段和后段,经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向内突出的肝组织为尾叶。,正常肝脏CT表现,肝脏血管: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动脉,平扫静脉呈低密度条状或圆形影,肝动脉一般不显示,增强后呈高密度影。肝静脉:在膈下平面,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基本呈横向走行并汇入下腔静脉,此区称第二肝
8、门;CT上,肝静脉可作为肝段划分标记,肝右静脉位于右叶前段和后段之间,肝中静脉位于左叶与右叶之间,左肝静脉位于左叶内侧段与外侧段之间。,肝门静脉: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向右上方经下腔静脉前方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注入肝血窦。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液经过交换流到肝小叶中的毛细小静脉(肝血窦),再由肝小叶的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进而汇合成肝静脉,出肝脏后进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内循环 。,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
9、和附脐静脉。,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可呈高密度影。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胆管呈低密度管道。,肝动脉期(图a图c)扫描:肝动脉明显强化而肝实质无强化,脾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图d图f)扫描:可见肝右、中、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图d),门静脉表现为高密度分支影(图e),肝实质明显强化,脾呈均一强化,正常肝脏MR表现,肝实质T1WI、T2WI均为中等信号T1WI
10、 与胰腺信号相似,稍高于脾脏信号;T2WI肝信号明显低于脾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肝静脉、门静脉及其大分支在 T1WI、T2WI均表现为无信号血管影肝动脉显示不清扩张胆管T1WI呈低信号,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但在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T1WI,T2WI,肝脏动态增强MR表现,动脉期,静脉期,肝脏异常CT表现,大小、形态、边缘改变肝叶增大,厚度增加,肝叶饱满肝叶缩小、变形,肝外缘与腹壁距离增加,肝裂、胆囊窝增宽,肝硬化:肝脏左右叶体积缩小,边缘欠平整,肝裂增宽,肝左右叶普遍增大,边缘改变,密度改变低密度病变,CT值介于水和肝脏之间,如肿瘤、脓肿、囊肿等高密度病变,如血肿或钙化等密度
11、混杂密度,低密度,混杂密度,高密度,低密度,造影增强异常改变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应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部分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始终为低密度无血管结构(囊肿),无增强效应,肝脏异常强化,肝脏异常MR表现,轮廓大小、形态改变与CT相同信号强度异常分5级: 等信号:同肝脏信号。 极低信号:同肝内流空血管信号。 稍低信号:介于肝与血管之间。 极高信号:同脂肪信号。 稍高信号:介于脂肪与肝之间。,局限性信号改变实质性肿瘤(细胞内水分增加),T1、T2弛豫时间长,T1WI显示为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含液性肿块(囊肿)弛豫时间更长,T1WI表现为极低信号,T2WI表现为极高信号如果在T1WI肿瘤内出现高信号区,提示出血或脂肪变性如果肿块内出现T1WI更低信号、T2WI更高信号,表示肿瘤内有液化或坏死。,普遍性信号改变肝脏普遍性信号增强,考虑脂肪肝铁质含量增多,信号减低-血色素沉着症,局限性信号改变,局限性信号改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