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措施.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2312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措施 摘要:地下水渗涌是影响隧道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涌水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但影响施工,如果处理措施不当,还会影响正常运营。并且其后期维护更加困难,该文章对隧道涌水的动态变化特征、影响隧道涌水的因素进行阐述分析,同时对发生涌水或潜在水体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隧道涌水;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处治措施 一引 言 复杂条件下深埋长大隧道主要的地质灾害有高应力、高地温、涌(突)水等,在这些地质灾害中,涌水突水甚至突泥是隧道工程中最具危害性的灾害之一。国内外许多隧道发生过涌水甚至突泥灾害,如法国仙尼斯峰隧道、日本青函隧道、前苏联北穆隧道、我国

2、大瑶山隧道和军都山隧道等。其中 ,我国 1988 年以前建成的铁路隧道有 80%在施工中遇到了涌水问题,而在运营过程中还有涌水漏水病害的隧道占 30%左右 ,如成昆铁路的 415 座隧道中 ,在施工期间有 93.5%的 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涌水或突水灾害 ,其中涌水量超过 10000m 3/d 的有 8 座 , 而严重涌水者 13 座。隧道涌水的存在,不仅填塞坑道、淹没设备,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影响工期,严重者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隧道涌水时由于隧道的掘进破坏了含水层结构,使水动力条件和围岩力学平衡状态发急剧改变,以至地下水体所存储的能量以流体(有时有固体物质伴随)高速运移形式瞬间释放而产生

3、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当涌水中有大量的固体物质 (尤其是泥质物 ) 时 , 称为隧道的突泥。隧道涌水突泥是否发生 , 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 即含水 围岩的能量储存性能、释放性能、水动力性能和围岩稳定性能等。 二隧道涌水的动态变化特征 隧道涌水量由静储量和动储量两部分组成。 前者为隧道围岩内空隙中所赋存的地下水, 其大小取决于含水围岩的规模、储水能力和给水能力; 后者以地下径流形式出现于含水围岩中 , 它与地表水体或其它地下水体有直接的水力联系 , 其大小取决于含水围岩的规模、补给条件、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 当隧道涌水量以静储量为主时 , 初期涌水量很大 , 表现为突水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涌

4、水量不断衰减 , 最后仅为滴水或渗水 , 贯 通性裂隙含水围岩和孤立溶洞中的围岩涌水多属此类。由于这类涌水衰减快速,对隧道施工影响很大 ,对运营影响相对较小。以动储量为主的含水围岩,发生隧道涌水时,涌水量往往由小到大地变化 , 然后趋于与动储量相当的稳定值 ,即隧道的涌水量等于补给量。这类隧道涌水包括岩溶水 ,因充填裂隙的地下水力梯度增加或冲刷加剧而逐渐贯通 ,并与其它水体 (地表水或地下水 ) 发生水力联系时的涌水 ,以及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断层破碎带的涌水。 三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 1、地质构造 从隧道围岩的结构特征来看,不论何种围岩, 当其隧道掘进至破碎带发育地域时,隧道常会发生大规模、高

5、水压的涌(突)水。破碎带可以断层破碎带或是断层影响带,也可以是各种褶皱发育地域,有地应力引起区域岩体破碎。还可以是各种岩性接触带。如:可溶岩与不可溶岩接触带、岩浆与围岩的接触挤压带等。 其中,在大断裂带或区域性断层附近,断层的性质对涌水也很大,张性断层一般是导水和富水的;扭性断层次之;而压性断层一般是不导水的。在断层复合部位或此生断层区域 , 其导水性增加 , 因而其突水危险性也大为增大。 2、地形影响(水压力影响)、地貌影响 隧道涌水与隧道穿越区地貌条件密切相关,隧道涌水量随地形地貌条件及隧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隧道通过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复杂、埋深越深。揭露的水文地质单元多,水源补给

6、量充足,地形高差越大、汇水面积越大、水头压力越高。如日本的旧丹那隧道 1918 年开工后曾 6 次遇到大突水最大的一次断层突水达 3 3m3 s水头压力高达 1 44 2MPa,贯通时总涌水量达 1 68m s致使该隧道历时 16 年建成。我国的京广复线大瑶山隧道通过 F9 断层时,曾遇到 0 5m3 s 的突水,射程达 8 10m。 在深部岩体中 ,岩体断续裂隙在极高水压力下易发生扩展,裂隙相互贯通后再进一步张开,发生水力劈裂。探埋隧道工程围岩若发生水力劈裂,这将使裂隙的连通性增加张开度增大从而增加渗透能力;此外,动水压力作用还能使裂隙面上的充填物发生变形和位移,尤其是剪切变形和位移,由此导

7、致裂隙的再扩展。这些都有利于隧道涌水量的增大。 3、岩性影响 隧道涌水量与地层岩性也有较密切的关系。据新七道梁隧道施工中统计:灰岩夹千枚岩围岩,隧道涌水量较小,比涌水量一般为 6.48-124.24L(灰岩类区段比涌水量一般为 93.75-952 L(泥质岩及砂岩类围岩,由于受断裂带以及地下河影响,比涌水量达 699.56 L(砂岩的比涌水量可达到 1366.36 L(可见岩性对涌水的影响。岩性对涌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受水的长时间的冲刷和溶蚀作用,易在岩体破碎或不同岩性岩石接触面处形成溶腔。并存储大量水,当人工直接开挖至溶腔或扰动岩体,使裂隙扩展引最终引发涌水或突泥。 4、隧道

8、长度及埋深 隧道延伸越长,埋深越大,经过的地质单元和水文单元越多,汇水面积和补给范围越大。但不同的隧道,经过的地质单元和水文单元有较大的差异 ,故其比涌水量与隧道的长度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也即隧道的比涌水量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当长大隧道埋藏较深时 , 地下水补给较为充足 , 隧道总涌水量和比涌水量均有随着上覆岩体厚度增加而增大的特征。 四处治措施 涌水的诱发因素也较多,其处置办法也要根据其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其原则是 “ 放排结合,综合治理 ” 。涌水探测到或涌水发生后其一般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排、限排。地下水体错综复杂,整体预测预报并不能保证

9、准确性,当隧道开挖至附近,查清水体的 影响,直接排水、泄水会造成较大的环境问题的,严重的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涌水,改变当地水文地质环境。如大瑶山隧道。对于此类潜伏用水体,其治理和施工难度都很大,一般采用引排、限量排放的措施,将掌子面的出水引至自然径流中,减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由于水量水压均较大,完全封堵技术措施难以保证,经济上更是难以接受。可控制水的排放只在施工期间,排放量在保证结构安全的量值。主要技术措施是超前帷幕注浆、超前管棚注浆、径向注浆、加强支护措施等。 2、泄水。对于涌水量不大的不影响区域水文环境的涌水,或潜在涌水体。可采用 超前钻孔或辅助排水坑道,将聚集在隧道前方和周边的的潜伏水体

10、采用直接排泄至洞外的方法。 3、已发生过涌水突泥。对突泥堆积物进行清理,并对涌水突泥形成的空腔进行钻孔灌注混凝土回填。对空腔较大,且处于隧道下部时,可在洞内架设梁的方式通过。避免回填对地下水系造成影响。 4、对小型涌水,水压力不是很大,可以保证封堵效果的,可直接封堵。 5、加强防排水措施。为保证运营期间的安全。通过涌水地段出应增大排水能力,加强防水措施,采用加强的支护措施。 五结 语 影响涌水的因素主 要有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隧道长度及埋深等因素有关,由于隧道涌水突泥的发生条件和动态变化的特征,不难看出他不但与施工和隧道特征有关。更主要是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具体到一次大的涌水,往往是

11、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前期勘探中,弄清主要影响因素,对施工和涌水的预报可提供很大的便利。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涌水突泥的处治措施也是根据具体的诱发因素,选择多种方法措施综合治理,达到治理的目的,同时减小对区域水文环境的影响。其中,如果能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如:TSP、 TEM、红外 探测法、超前水平钻探等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探测潜在水体的位置、水压和水量。对其治理意义重大,同时也可避免用水事故发生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 陈成宗 ,何发亮 ,大瑶山九号断层的特性与工程对策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1992. 孙广忠 . 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 M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3. 蒋爵光 .铁路工程地质 M .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 作者简介:李铁军( 1975- ),本科,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