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应对策略 摘要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具体原因包括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和自我条件等因素。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从区域选择偏好角度等各方面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策略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区域选择偏好 驱动体系 引导策略 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大学生区域内就业的比例。我们通过就业区域流向的影响因素来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现状,了解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应具备的素养,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区域流动,受个人职业偏好
2、、就业价值观、家庭因素、以及前往就业单位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1.社会条件。高职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首先受社会条件的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 制度、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别,带来居民享受的教育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别。此外,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等一些 “ 现实 ” 的硬环境和组织氛围、组织文化等一些 “ 看不见 ” 的软环境也对就业区域流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2.家庭条件。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家庭因素在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选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外在推力。高职学
3、生在大学三年虽然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父母还是会倾尽全力来帮助子女就业。巨大的就业压力使高职学 生就业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父母在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上会产生影响。同时,家庭对大学教育的较高投入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也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差异的重要因素。 3.自我条件。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心态等,会对就业流向产生影响。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高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就业区域选择中也存在有限理性,如就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社会助长现象等,从而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不平衡。 二、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实证分析 为 了验证上述对高职
4、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影响因素对就业流向的影响,我们对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1.从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可以看出,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差异的主要因素的是社会因素。浙江经济发展位于国内市场前列,然而浙江省内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以及沿海地区的宁波、舟山等经济较为发达。而位于浙西地区的丽水、衢州经济相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正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原因之一。 2.从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可以看出,造成高职学 生就业区域流向差异的重要原因是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偏差。高职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高职学
5、生在择业时过分注重个人的利益及满意程度,将薪酬福利、经济效益工作环境等作为评价职业价值的标准;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最高标准。在择业动机上,高职学生更倾向于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突出自我发展,实现需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再择业目标上,有的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缺乏创业精神和艰苦精神。在择业过程中,向往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缺乏远期的规划与考虑。 3.从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可以看出,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差异的次要原因是家长观念因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是很多家长不愿考虑的。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又流失了一部分人才,未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6、三、高职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来改变区域吸引力、成才机会、社会资本,从而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 1.提高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度。区域的吸引力在于学生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这也就意味着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要作出相应的回 应和变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环境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等,要分析区域的投资政策、就业政策、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其他因素。 2.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高职学生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等因素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学生创业创新的素
7、质相对薄弱。因此,人才方案培养中要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课程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纳入教学改革之中,探索人 才培养的新模式。 3.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多形态的创业和创新课程教育,将创新创业的意识、理念、精神以及能力,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影响到学生创业品质的形成。在教学中,结合择业与创业等内容,坚持能力本位,能力、知识、素质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能力培养推动知识传授、素质提高,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通识课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专业课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良好时机,提升办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赵娜 .区域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问题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04) . 孙祥,赵勇 .基于就业吸引力的大学生区域流向分类研究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0( 3) . 孙祥,郭云霞 .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研究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