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3464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互联网 +双创 ” 背景下高职教师创业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 “ 互联网 +” 和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发展对职业院校教师在创业教育上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胜任力体系的培养成为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考核的依据。通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胜任力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教师的新定位出发,分别从个性特征、教育理念、知识技能三方面运用文献综述、访谈法、因子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法提取教师胜任力的核心指标,对教师能力的发展和院校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下载 关键词:双创;胜任力;因子分析法;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08-4428

2、( 2017) 09-137 -02 一、前言 “ 互联网 +” 和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从过去的教育附属品逐步演变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要素,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既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知策略、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包含创业教育的最基础的课程。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职场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职业 生涯路径可能出现断裂和跳跃式发展。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指导队伍,这就要求创业指导教师要具有良好

3、的岗位胜任力,这不仅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提升职业院校的品牌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创教育对指导教师的二次定位 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限制,在校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人数较少,且工作性质更多倾向于管理、协调,在双创教育的指导上投入精力有限。更多是聘请由其他高校的教授团队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虽然在创业型人 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方面各有所长,但很少做到二者兼顾。双创教育培养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应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到学术型创业者、管理咨询、专家等多种角色的融合,聘请各行业人员参与帮助和指导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

4、效弥补目前学校师资力量理论有余、实践操作不足的现状。同时,大多数创业导师属于兼职教师,不仅要承担大量的本职工作,还要兼职从事创业指导工作,使得部分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角色定位模糊,无法投入更多精力,使双创教育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双创教育需要教师创新思维 以 “ 互联网 +双 创 ” 为导向的教学不再是传统孤立的,高职双创教育需要理论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本质上是一种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契合的全面的素质教育,也是职业教育所推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更是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师作为双创教育的执行者,要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市场信息的吸收和

5、转化、自身思维的变革,转变为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者、创业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和创业实践的践行者,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塑造创业人格。在教学中更加注 重实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思维转换能力,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和提升学习转化的效率,彼此形成真正的 “ 学习共同体 ” 。 (二)双创文化需要教师建设和传播 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所有成员在认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建设,朝同一方向努力,具有极强的凝聚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由于场地局限,无法有效地为创业项目提供充分的实践场所。如果将创业项

6、目进行分散培育,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无法形成创业项目的积聚,也不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指导教师作为双 创教育的中坚力量,需要整合创业资源、营造创业氛围,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校组织层面,教师是学校发展理念的具体执行者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在学生层面,双创教育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教师群体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强调 “ 义商 ” 精神,明确双创教育导向,遵循义利并举、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保证职业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建立师生共同认可的创业文化。 (三)双创实践需要教师引领示范 高职学生由于专业设置的局限,创业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狭窄,在校时

7、间短 暂,创业实践的难度也会增大,其成功率也会下降。双创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领,以创业实践为示范,通过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丰富教学手段,以切身创业实践案例来推动理论教学。并通过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能直接地感受创业氛围,培养学生 “ 义商 ” 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三、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万方数据平台检索到关于 “ 胜任力 ” 和 “ 创新创业 ” ( 2010 年 2017 年)共计 146 篇的文献研究中,对教师素质出现 频次及相关性分析,提炼教师胜任力的核心指标。 根据对胜任力指标的提取,采用事

8、件描述法设计问卷,采用 Linket量表,分别针对各个胜任力要素予以评价,从而获得各胜任力要素的评分。问卷共发放 50 份,回收问卷 48 份,有效回收率 96%。 (二) ?偃瘟 副甑某醪焦菇 ? 根据双创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和工作任务,结合专家座谈和文献中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胜任力要素,对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归类,从理论上构建教师的胜任力指标。 (三)实证研究 考虑到三级指标体系数量较多 ,要通过二级指标的分类管理。逐步确定个性特征的 6 个指标、教育理念的 5 个指标、知识技能的 8 个指标,基于SPSS17.0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 所以在计算之前要进行标

9、准化处理,即原变量减去其均值再除以其标准差,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再进行可行性的 KMO和 Bartlett 检验。 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一般情况下, 0.5KMO1 时,适宜进行因子分析,由表 2 可知 , 受调查样本量小的影响, KMO 检验结果偏小,但仍然大于 0.5,比较适宜做因子分析。 Bartlett 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该检验的原假设是各个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从表 2中可以看出 Bartlett 检验的 sig.取值为 0.000,相应的显著性水平小于 0.001 为高度显著,因此,问卷调查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 3 是主成分列表,表

10、中列出了所有的 6 个主成分,按照 H?Kaiser 提出的选取特征值大于 1 的方法选取因子提取出 2 项公共因子,且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 73.003%,可见提取的这 2 项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为便于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 ,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负荷矩阵,因子负荷矩阵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负荷。由于公共因子在许多原始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 4 所示。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 公共因子 1 高载荷的变量有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 0.841 和 0.769,这两个变量

11、主要反映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故将公共因子 1 命名为职业素养。 公共因子 2 高载荷的变量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受挫抗压能力,相应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 0.862、 0.789 和 0.684,这三个变量反映了教师的创新性人格特征,故将公共因子 2 命名为创新性人格特征。 同理,可以对教师教育理念和知识技能的三级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教育理念的胜任力要素分为:网络思维和师德修养,将知识技能的胜任力指标分为:职业技能、知识结构、教学组织与管理、科研创新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基于上述的实证研究,将对胜任力的模型最终优化为 3 个二级指标, 9 个三级指标。 四、研究评价 在 “ 互联网

12、 +双创 ” 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技能提升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支撑体系,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胜任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各职业院校双创工作的基础和程度不一致,研究中 ? 本的提取更多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定性提取,调研样本较少等不足。借鉴相关文献研究基础,通过胜任力要素频次,采用相应定量分析方法对胜任力要素进行研究。随着双创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 “ 互联网 +” 环境的变化,该胜任力模型也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优化。 参考文献: 何向荣 .高等职业院校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J.教育与职业, 2006,( 11):22-24. 周兰英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师素养调查研究 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9,( 02): 38-40. 殷严严 .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安徽 MBA教师胜任力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作者介绍: 陈亮,男,四川眉山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