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居民本身的家庭收入情况和生活的金融保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近期的一些调查中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在储蓄、基金、保险、贷款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通过一定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居民自身家庭资产的提高与社会互动程度的提高可以大大的减少金融的受排斥情况,而在这些金融渠道中储蓄则是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储蓄的排斥情况影响着其他金融渠道的受排斥情况。所以在下文中笔者将通过一些 调查来进行我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的研究,以此来推动解
2、决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的状况,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得应有的金融服务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储蓄存款。 下载 关键词:中国城市居民 金融排斥 保险 储蓄 基会 所谓的金融排斥就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存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例如遭受失业,技能差,收入低,住房差,犯罪率高的环境,身体不健康,贫穷和家庭分裂等问题的某些群体,更多的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金融排斥的现象最开始是在美国被发现到,但是在英国的重视程度最高, 在技术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不断的涌入到市场之中,在市场经济之下很多的机构更多的偏向于影响力比较大的,权力较大的团体,而将那些较为贫穷实力较小的
3、群体则被分拨了出去。 一、城市居民环境对于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 (一)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 居民的人口特征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等,在金融排斥的影响上从性别上看女性天生就有着对于风险的规避能力,这种能力要明显的强于男性。所以风险性的金融投资与贷款一般都会选择男性 ,一些非风险性的金融投资与商业保险则会选择女性。但是性别因素并不是固定的,男女之间家庭环境的差别、收入的差距与年龄的差距等等都会对于金融投资改变看法,所以性别的差异对于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并不大。除了性别的差距还有就是居民年龄的差距,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规避意识也在逐步
4、的增加,所以风险金融投资与贷款在选择上就偏向于年轻人,但是这种年龄的差距对于金融排斥现象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力。除却这些还有就是婚姻状况的影响,已婚人士在风险承受能力上要高于未婚人士,所以在投资的选择上也会偏向于风险的投资与贷款,但是婚 姻对于金融投资的保障性会使得与金融排斥的预期完全相反,所以婚姻也没有直接的影响到金融排斥现象。还有就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一般的情况下金融投资都会选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但是这种投资的选择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金融排斥现象。健康状况越好的人会选择风险较高的金融项目,但是健康状况更可能导致的是总体金融财富的变化,所以对金融排斥上影响也不大。家庭的人数越多就会节省钱的开支
5、来维系家庭生活从而就会减少金融投资,这也就加强金融排斥的现象。但是家庭成员多的情况下会为了节省开支而减少金融投资,但是也很有可能家庭成员为了获得更 好的生活而积极的进行保险的购买与贷款,这种因素的变动性就较大。还有就是一些民族与种族歧视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存在着这种现象,导致了少数民族中金融排斥现象的程度加大。 (二)居民的经济财富特征对于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 居民的经济财富特征主要包括其自身收入、家庭资产、家庭负债、信贷约束等等,很显然的如果家庭收入越高家庭资产越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受排斥的现象也更少,所以很多的金融项目其重点的目标也在于这些家庭。但是在一些收入较少的家庭中也会选择
6、一些适应的金融项目,与其区别开来。所以家 庭资产的多少因项目选择的不同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力度也不同。居民的负债情况会直接的影响到资金的自由支出情况所以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较小。信贷的约束情况决定了居民的资金活跃程度,所以大部分的金融投资项目都会选择一些信贷约束较少的居民,这种类型的居民其资金的使用更加的自由且没有太多的顾虑。除此之外还有居民拥有房产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一方面房产有着较强的不可分性,在交易上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金融项目的选择上拥有房产的居民就有着过多的顾虑。另一方面就是房产有着很强的抵押性,拥有房产的居民可以借助于房产 抵押进行一些高风险的金融项目投资,但是其中的
7、前提是要有着一个较为完善的房产交易市场,所以从房产拥有情况这一点上看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三)居民的主观态度、心态、信念以及社会结构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 居民的主观心态态度包括社会信任度、乐观度、风险态度、社会互动等等,很多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对于信任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一般情况下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所提供的服务都会有着时间分离的现象,就是当前投资进去的资金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收益,这种投资不是实时性的。所以在这种不确定经济 收益的情况之下就要求居民本身对于金融机构有着必要的信任,对于与金融机构所签订的合同也要给予很高的信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信任度越高的居民金融机构就越会
8、将他们视为服务的对象。在社会乐观度上对于前景展望越乐观的居民,在金融投资中对于风险承担的意愿性就越强,金融机构也就越愿意为这类的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反之如果居民的社会乐观度越弱,在金融风险的承担上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十分的厌恶承担金融风险这就让金融机构的在选择的时候会将这类人群尽可能的去除。但是在中国现如今的社会之中这种信任度的划分上并不是取决于个人,而是要建立在 群体的基础之上,所以金融机构在服务选择上也不会以信任度作为唯一的指标而是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所以居民的信任度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还是较小的。还有就是社会互动较为积极的居民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更为积极的寻求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所以金融机构也更加的
9、倾向于社会互动程度较高的居民。 二、数据样本与分析变量 本文中使用了一些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遂过这些调查数据可以得出最为切实的调查研究结果。首先整体的调查数据是从居民的储蓄、贷款、保险等这三项来进行对于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调查,还有就是考虑到中国现如今的金融 整体情况,在储蓄、贷款与保险这三项的金融项目中一般都是以家庭层面为主要的基础,个人在金融项目的选择上还是较少的。所以在这一点的考虑上还是选择了居民的家庭负债与家庭资产作为调查的一种依据。在具体的记录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居民是否在储蓄方面有着金融排斥的现象并且将其标上相应的记号,第二个是居民是否受到了贷款方面的金融排斥现象将其标上相
10、应的记号,第三个是居民是否受到了保险方面的金融排斥现象也是同样的标记着相应的记号。在之后的表格中根据上述的三个大的方面再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查,居民没有银行储蓄的进行赋值标记 ,居民没有保险的进行赋值标记,居民没有贷款的进行赋值标记。通过从几种范围覆盖较广的金融产品中得出的数据进行具体的金融排斥现象的调查,从而获得具体的分析结果。但是在上述的调查因素中所谓的金融排斥与笔者在上述文中所提及的金融排斥的本质意义又有所差别,这里的金融排斥不仅仅是包括了金融机构自身提供服务的选择,还有就是居民本身的需求比如有的居民就没有贷款没有购买保险,这一种居民自身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就不属于金融排斥的范围之内了。所以上
11、述的调查方式还是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疏漏,所以根据上述的调查方式还要进行一些更为细致的居 民因素划分,之后再进行调查以此来获得更加准确的调查结果。 在补充调查之中又选择了几种居民影响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因素,居民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的结构人数、居民信仰等等,与上述的调查方式是一样的用相应的记号进行标记。居民的性别男性标记为 female 女性则就标记为 male,在婚姻状况的标记上也分为单身 single,已婚married,离异 divorced,丧偶 partnerdead。大体上通过这四种进行划分,同样的受教育的程度也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方式,通过受教育的年数进行划分然后进行相对应的记
12、号标 记,之后就是家庭机构与人数可以用老人、未成年人、家庭人数这几个类别进行划分,健康状况可以用数字 1到 5进行划分,居民信仰上可以记作 religious。上述的都是补充的居民因素的大体上的划分与其记号标记,之后就要进行一些变量的赋值。 三、实证分析 (一)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的变量统计方式作出了相对应的调查表格,从这些变量上进行结构的分析研究。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居民在金融产品的选择上从最初的最为简易的金融机构到现如今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复杂化,而且也可以发现储蓄是居民进行其他类别 的金融产品的基础,关系到居民的整体金融产品的选择走向。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一种选择偏向,还
13、有就是居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的一种具体依据,在这个表格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进行了表格的拆分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情况分析。在所选取的城市居民的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居民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有超过 80%的居民在基金、保险、贷款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不仅如此我国城市居民在储蓄类的金融排斥上也较为严重,之后在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时候抽出储蓄类受到金融排斥的居民数据样本,在这些样本中也发现了储 蓄类受到金融排斥的居民在其他的金融服务方面如贷款、保险等等受到的金融排斥程度相较于没有储蓄类金融排斥的居民在金融排斥上有着明显的增大金融排斥的情况更加的严重。 从样本分析中得出我国的居民整
14、体的健康水平较差,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2 年左右,在整体的社会信任程度上介于一般信任与信任之间,整体的社会信任度较好。城市居民对于金融机构的整体信任度较高,其就业、收入水平整体也较高,城市居民中对于整体的经济形势一般都是介于乐观与中性之间。居民自身也有着较好的风险规避意识,超过 40%的居民都有着一定的基金存储也购买了 基金保险,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 (二)回归分析结果 在上述的分析中对于居民的金融排斥现象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在回归分析之中除却上述分析中储蓄类的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对于基金、保险、贷款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类别进行了分析。在回归分析中通过将储蓄方面的金融排斥现象作为贷款、保险、
15、基金等方面的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储蓄机构在选择服务对象的时候更加的偏向于中年人,因为中年人已经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打拼有了一定的储蓄并且在收入上也偏高并且较为的稳 定,而对于老年人金融储蓄的偏向性会很小因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没有什么资金储蓄。少数民族在金融机构中大部分会受到金融歧视。家庭中未成年人数的增加会导致家庭自身要不断的增加资金的储蓄来确保生活,所以家庭人数较多的居民会受到金融储蓄更多的服务。还有就是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较高的居民也会成为储蓄类的服务选择对象,还有就是居民的社会活动程度较高在一些方面就减轻了金融储蓄类的产品成本,所以在金
16、融机构选择的时候社会活动程度较高的居民也会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宗教信仰受到金融排斥的概率增加的现象,众所周知中 国是一个崇尚儒家信仰的地方,在中国很多的居民并没有太多的宗教信仰意识而中国的儒家思想也一直在强调节省,所以中国人还是比较的倾向于金融储蓄,所以一般有着宗教信仰的居民在选择上会不一样也导致了受到的金融排斥程度的不同。 四、结束语 在上述文中笔者用具体的数据分析对我国的城市居民金融受排斥现象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了各种居民要素的提及与排除,在各个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中进行影响要素的分析。分析中得出了我国居民自身的收入情况、婚姻情况、整体的经济情况和对于社会的信任与乐观度等等都可能成 为影响金融排斥现象发生的因素,在研究分析中还发现了居民的储蓄类金融排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于其他的金融服务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金融排斥程度。在此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可以很好的推动我国居民金融排斥现象的解决进度,提高居民的整体社会福利,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