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服务社告诉您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导向性外语教育及启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迫在眉睫。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人走向外语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其办学40年之久,不仅培养了一批外语专业人才,也为当今的翻译教学以及相关的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美国康乃尔大学中国史教授毕乃德对同文馆有这样的评价:“开办的目的,本在传习外国文字;但前后四十年中,它却按着近代的办法,给了学生们一种广博的训练,为中国政府造就一批翻译和外交人员。同文馆设在京师,又系直隶总理通商事务衙门,所以影响很大,学生也布满了全国”1(p53)。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外国语学校。为了培养翻译和对外交涉人才,京师同文馆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测试手段、教学主体等方面彰显了翻译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本文通过在历史语境下探索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特征,沿着同文馆向西方学习的足迹,寻求培养翻译人才的有益经验。一、京师同文馆凸显翻译实践性的外语教育特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语被列入用于正式和庄重场合的外交语言,并规定一旦中文与西文发生歧义时,要以西文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