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金融整治的影响 4 月 14 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人民银行、公安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商总局等 14 个部委参加的电视会议,宣布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同日,人民银行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入 5 月,全国范围内的整治行动全面铺开,市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高度关注。 下载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自 2007年拍拍贷上线,在国家发展普惠金融及 “ 互联网 +” 政策推动之下,包括 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业务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P2P 平台: 2010 年前仅有
2、不到 10 家, 2011 年为 50 家, 2012年为 200 家, 2013 年开始爆发性增长,截至今年 4 月累计平台 4029 家,当月投资人数 298.04 万人,成交金额达 1430.93 亿元。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主要与小微企业较难获得传统银行机构贷款有关。据统计,小微企 业约占企业总数的 90%,创造约 80%的就业岗位,约占 GDP 和税收总额的 60%和 50%,但截至今年 3 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总余额的 30.3%。借助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可高效地将信息发现与交易撮合联通,为 5000 万家中小企融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问题频
3、发。互联网金融虽然依托着科技,但其本质仍是金融,在信用体系不完善和跨行业、市场与地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突发性不断放大,极易触及法律底线,风险事件频发。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 P2P平台乱象,不仅如此 ,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还涉及多个领域。在股权众筹方面,向不具备购买资质的客户销售对冲基金产品、不按规定将业务范围限定在特定对象和 200人以内、股债不清(明股实债或变相集资)、领投高杠杆风险(即以专业投资者为主的领投占比过低而将风险转嫁给以散户为主的跟投)、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众筹向传销蜕变;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诈保、非法保险、支付环节侵占客户资金等时有发生。值得警惕的
4、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向房地产与资本市场蔓延的趋势。 互联网金融整治的内容与特点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政府对互联网 金融风险的关注不断提高。2014 年互联网金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 年互联网金融着眼于 “ 促进发展 ” ,今年则强调 “ 规范发展 ” 。从近期出台的整治措施来看,重点是 P2P、众筹等领域,分为排查、清理、评估、验收四个阶段,具体行动包括终止工商注册、全面清查、整顿广告、建立 “ 一户一档 ” 、划定业务红线等。通过梳理相关政策,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即从发现风险事件最多的领域入手,确定清理整顿的重点方向:
5、 P2P 和众筹,主要排查与非法集资相关的问题。在 P2P领域,结合楼市泡沫风险,将叫停 “ 首付贷 ” 作为突破口,明确网络借贷公司资金第三方存管(银行为主要存管方)和信息披露两大要求;在众筹领域,重点打击利用虚假广告夸大投资项目当前或潜在利润和变相集资问题,遏制营销行为传媒化倾向。在两大领域重点出击的同时,行动也涉及第三方支付、理财、互联网保险等。这样 “ 有的放矢 ” 的方式既可提高执法的效率,又可避免运动式整治对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形成全面冲击。 中央各部门统一协调,地方分别负责落实。在中央层面,互联网金融整治涉及国家多个部门,既有负责监管的央行、银监 会、证监会与保监会,也
6、有负责注册登记的工商总局,还有负责执法的公安部,可保障权责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地方层面则专责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行政命令与法律规范并重。一方面,这可看作是响应整治行动的强制性叫停措施,是为了配合清理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对近年来不少打着“ 金融 ” 牌子的三无(无实体项目支撑、无明确投资标的、无实体机构)“ 伪互联网金融 ” 企业泛滥的一种纠正。值得肯定的是,多项行政措施背后均有法律规范修正的影子。 短期与中长期相呼应。短期内整治行动有望维护金融秩序,减少问题与突发事件的 发生,避免风险蔓延至传统金融机构,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而言,鉴于互联网金融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和创新,如何透过行业
7、规范政策和法律将互联网金融从 “ 没有大人管教的孩子 ” 纳入监管是一个新挑战。自 2014 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份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但正式文件迟迟未能出台,相信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与互联网金融本身蕴含的风险比传统金融更为复杂有关。 互联网金融整治的可能影响 从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来看,即使是个人征信体系和金融立法较为完善成熟的欧美国家也仍处于不断完善监管的过 程: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近日与澳洲达成共享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美国财政部专门就 Lending Club 主席辞职事件对 P2P 商业模式发出警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起步、规模化发展与规范监管
8、正与这一过程相吻合。相信接下来有关互联网金融整治的各项措施仍将陆续出台。目前来看,可从短期与中长期两个层面观察其影响。 短期而言,互联网金融优胜劣汰进程将会加速。一是平台主动停业或会增加。随着整治行动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过往发展的灰色空间预计将会收窄,企业经营的合规成本将大幅上升,一批规模较小、与现 有金融和实体经济联系不强、主要靠高利率吸引投资者的小型平台出现主动停业潮。二是行业发展两极化更为明显。一方面,问题较为严重或已被查处的企业面临清盘,有估计可能八成至九成五的现有 P2P平台将在整治中关门;另一方面,业务发展较好且符合现有监管要求的企业可借机透过收购兼并实现业务转型,壮大实力。三是行
9、业冷静期或会浮现。互联网金融整治风暴不仅会对企业现有业务产生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投资者和资金流向更稳定的渠道中去,甚至不排除可能殃及某些健康的企业遭遇挤兑风险。相较于近年的野蛮生长,行业发展总体步入调整期。 中长期而言,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是一个挤出泡沫、去伪存真的过程,行业前景有望向好。一是 “ 伪互联网金融 ” 末日不远。目前发生的 P2P平台风险事件中,大部分企业均是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主要靠线下客户拓展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其业务模式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整治行动以此为重点,将这类企业逐出行业有利于正本清源。二是行业集中度或将上升。以 P2P为例,随着大部分低质企业的退出,更多较为规范及有实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透过转型升级脱颖而出,引领整个行业迈向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三是互联网金融可望迈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金融 环境来看,传统银行体系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与投资者需求的情况仍将持续,而个人可投资资产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未逆转,对互联网金融的总体需求仍将畅旺。同时,随着监管逐渐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平台回归信息中介与交易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全社会与个人信用链条加快构建等将营造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更为安全的行业发展氛围。(作者单位:中银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