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二一”院级社团建设模式的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73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一二一”院级社团建设模式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一二一”院级社团建设模式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一二一”院级社团建设模式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 “ 一二一 ” 院级社团建设模式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升,必须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研究,提出了 “ 一二一 ” 社团建设模式,希望能对社团发展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积极探索。 “ 一二一 ” 即一个中心理念是实践育人;两 ?培养方向是专业实践和品德教育;一个发展设想是建设学分制社团。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 教育 实践 众所周知,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体组织,是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提高、宣传道德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

2、进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精神,笔者对我院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说明了我院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院级社团是有别于校级社团的存在,校级社团侧重综合性,院级社团侧重专业性、特色性、局部性。社团在学院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学生社团数量少且活动质量一般,学生满意度和参与率低。最初因为几个学生的热情组建了社团,后来因为主要领导人的毕业,缺乏有热情的继承人,

3、而使社团萎靡不振,自发组织的活动少,缺乏新颖性。学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与社团结合地也不够紧密。 第二,学生社团活动间断、零散,没有组织要求,没有计划性、不讲究质量,且经 常出现骨干离校社团便解散或瘫痪的状态;存在 “ 重展示、轻训练 ” 现象,平时缺少训练,即便训练也是低水平重复,参加展示时形式与内容层次不高,对学生缺乏影响力。第三,干部管理能力差,学生会社团部的主要干部兼任社团领导人,无法实现社团部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实现社团的自主运转。社团建立定级制度不完善。学生可越过学院自行成立校级社团,直接由学校社团联合会管理,而不与学院团委报备,加大了学院社团部对本院学生参与社团情况的掌握和管理。第四,

4、指导教师匮乏。尤其是专业社团,主要以讲座、学习探讨会和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因为没有指定指 导教师,无法长期开展活动,或者聘请了指导教师,却因时间、报酬等问题无法持续开展活动。 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借鉴国外社团建设的有益经验,尝试提出“ 一二一 ” 社团建设模式,希望能对社团发展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积极探索。 “ 一二一 ” 即一个中心理念,两个培养方向,一种发展设想。 一个中心理念是实践育人。学生社团是学生工作者工作的借力点,借助于学生的社团来向他们宣传国家的主流思想,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个体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加优秀的团队,并推而广之使这种优秀的思想、文 化

5、、氛围逐步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建设目标应该着眼于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科学的理论和高尚的精神团结、凝聚青年学生,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学生社团活动的立足点要现实。应该立足于青年学生自身的成材目标和愿望,避免空洞的说教,学生社团要深化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积极扶持学术型社团和科技兴趣小组的发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实现实践育人的中心理念。 两 个培养方向是专业实践和品德教育。 专业社团有学院的专业老师和知识背景作为依托,能够配合传统教学,提

6、高教学效果。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一方面把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借此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日本中央教育审会曾在改善大学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指出,随着学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使得正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感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仅靠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充分解决学生人格形成的课题,开展以人格形成为目的的课外教育活动,以及配合大学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这样的 社团组织是学生自己亲自创办的,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学生们往往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在这个团队里所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教育和养成的良好习惯也必将使其终生受益。 仅靠传统教育方法和辅导员的说教不能充分解决

7、学生品德形成的课题,社团活动是对学生全方位的锻炼,能更有效地实现品德教育。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不能让学生们做单纯的被动受教育者,要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来。社团是做学生思政工作的非常好的平台,教育者应该把大学生社团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学校的稳定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加强引导和建设,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个发展设想是建设学分制社团。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参加社团的学生在综合考评中给予适当加分,或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同时,对社团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政

8、策倾斜。一个学生社团要求得良性循环,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单单依靠学生力量明显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提供其一定报酬,或者将此项工作与评优评先 、职称评定等相挂钩。我们可以设想,将参与社团活动作为学分体系的一部分呈现。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够二至四个社团学分,完成一至两个社团活动。在实现方式上采用选课制管理模式。纳新采取上网选社团和现场纳新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的聘任,按照教育部给出的 12 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将社团与学科门类对接,聘任该学科的教师作为

9、课程的教师,也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作为 “ 一导二师三保障 ” 的 “ 二师 ” 的补充。考核方式上,对学生个人采取指导教师评分、社团领导评分 和个人评分相结合形式,在认知、态度和技能三个维度综合评分。采取学分制社团模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通过结构化学分制,解决纳新困难问题。通过院级社团独立运转、学院社团部有效监管,解决管理混乱问题。通过选修课与社团活动结合,解决指导教师匮乏问题。通过运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社团参与度,解决活动质量低、数量少问题。 随着全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大学生社团将逐步成为学生集体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社团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要进一步提高社团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汪建华 .我院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陇东学院学报, 2009,( 1): 129-134. 徐丽曼 .国外高校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J.世纪桥, 2012,( 23):124-125. 作者简介:赵婷( 1984-),女,吉林人,吉林农业 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