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74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构想初步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构想初步探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南海及周边地区作为亚太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特别是其地处两大洋和两大陆的交汇地带,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利于增进本地区人民的共同福祉。在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框架下,提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建设构想,既具有现实重大意义,也具有可行性。 2017 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2、 ,不仅是海南服务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作为。本文围绕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构想做初步探析。 下载 关键词:南海 东南亚 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 F125.5 文献标识码: A 1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提出 2017年 2月 20日,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与南海各国在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方面合作,推动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1; 2017 年 3 月 24 日, 2017 年中国 东盟省市长对话在海南博鳌举行,时任海南省省长刘赐贵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海南希

3、望以这次对话为契机,在 “ 一带一路 ” 总体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在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与东盟各省市共同打造 “ 泛南海旅游经济圈 ”2 ;2017 年 4 月 25 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积极争取 “ 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 ” 成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洋旅游合作发展 3;2017 年 9 月 1 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人民日报撰文称 4,海南要全面融入 “ 一带一路 ” 战略,推动打造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推动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航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设的

4、国际化水平。 在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框架下, “ 泛南海 ?济合作圈 ” 构想的提出,既具有现实重大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旨在通过广泛性、开放性、互补性的区域互利合作,增强互信,促进协调,目标是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这不仅是海南服务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作为。 2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合作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以南海及周边区域为中心,以海上基础设施

5、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海洋经济和产业合作为主题,旨在构建开放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网络,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1 区域范围 南海区域南北纵跨约 2000 公里,东西横越约 1000 公里,总面积约 35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东北 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泛南海 区域理论上涵盖南海、东南亚周边及太平洋、印度洋等局部地区,包含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区域总面积约为 2500 多万平方公里,区域人口总数为 9.5亿, 2015 年,区域内 GDP 总量为 43408 亿美元,占世界 GDP 总量

6、的 6%。在泛南海经济合作架构下,中国南海沿海地区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 7个地区将成为落实合作的核心区域;同时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为依托,更好地参与、拓展和融入区域经济合作的大 网络。 在泛南海经济合作架构下,南海沿岸国家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柬埔寨、泰国将成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核心圈层,非南海沿岸国家的澳大利亚、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东帝汶将成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广泛圈层;同时与中国 -东盟 “10+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等区域、

7、次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互补与协调协作。 2.2 建设目标 ( 1)以服务共建 “ 一带一路 ” 为总目标。积极充实和拓展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 海区域的合作内容、领域和机制等,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海洋经济合作的新机制、新平台和新典范,更好地促进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2)以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构建联接中国与区域内贸易伙伴的海洋经济大走廊,形成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岛屿 -海洋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区域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邮轮客运等方面的密切合作,打通区域内海洋的贸易流、物流、人流、信息流通道。 (

8、 3)以海洋经济和产业合作为主题。着力集聚高端海洋 生产要素和创新发展要素,推动共建具有自贸区性质的海洋产业园区、海洋高端装备保税港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工业港区等,对海洋产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体制机制安排进行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海洋高端产业孵化基地、热带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园等,带动区域内海洋产业合作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水平。 ( 4)构建开放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借助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把区域内彼此分割的岛屿、群岛等地理单元更好地连接起来,进一步释放区域内海洋经济自身发展潜力,构建形式多样的双边、多边海洋区域、 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

9、参与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3 重要意义 ( 1)有利于促进南海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有利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通过提高泛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相互依存程度,有助于扩大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利益交汇点,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增进有关国家间政治安全互信。反过来,南海地区安全局势缓和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区域发展走上健康、可持续的良性轨道。 ( 2)有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作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 发展的重要引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主导区域经济秩序的能力日益增强。伴随着 “ 一带一路 ” 的深入推进,中国将逐步推动建立具有开放性、

10、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秩序,打造由中国主导的具有经济相互依赖和融合的 “ 利益共同体 ” 。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有利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 3)有利于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开放合作创造新动力。泛南海地区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分工程度高,具有加强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和良好基础,有望成为亚太经济发展新的合作热点板块和 重要增长极。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借助本区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工业化水平不高等特点消化中国的优质富余产能,同时也可为我国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海外投资空间。 ( 4)

11、有利于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寻求突破口。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有利于以海洋合作网络与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淡化有关分歧与争议问题,为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造更好的合作环境,促进本地区海洋务实合作迈上新水平。 3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可行性 3.1 良好的地缘经济基础 从世 界区域贸易安排的经验看,泛南海区域宜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将促进各成员国改善基础设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贸易成本。泛南海地区依托海洋天然联结纽带,兼具江海联通、陆路接壤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特别是拥有内陆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海洋优势。区域内港口、公路、铁路、内河、口岸等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国与东

12、盟相互对接、海陆联动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已初具规模,推动项目产业跨国、跨区域合作的机会更大。 3.2 密切的人文交往合作基础 泛南海区域内国家和地区人文历史相通,具有建设经济合作圈的良好人文基础。南海沿 岸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圈和人文圈,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吸纳了大量中国移民群体,且各国的华侨、华人在当地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都有着加强本地区 ?济合作的良好意愿。如印尼占总人口 3.5%的华人掌握着 73%的资本,马来西亚占总人口 30%的华人掌握着本国半数以上的资本,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比例的 74%以上,泰国占总人口 10%的华人掌握着本国 70%的上市公司资本。这些华人

13、资本己与当地民族资本融为一体,对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3.3 政治互信基础不断加强 中国 -东盟 自 1991 年开始对话进程, 26 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中国 -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为经济合作奠定政治互信基础。主要表现在合作领域广泛,合作内容不断深入,合作机制逐步健全。特别是中国全面参与了东盟主导构建的各类地区机制。双方形成了以 “10+1” 领导人年度峰会为核心,包括各部长会议等十余个对话合作机制。在亚太经合组织、 “ 东盟 +3” 领导人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以及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和国际机构中双方积极协调立场、相互支持。此外,双方还签署和发表了一系列协议

14、、协定、条约、联合声明,商签 “ 中国 -东盟国家睦 邻友好合作条约 ” ,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3.4 中国区域经济龙头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成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2008 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2008-2016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 20%。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自身的市场需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也会大幅度增加;同时中国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会逐步向产品链中上游转移,可向泛 南海周边国家转移下游产业环节。特别是

15、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投资能力强,对贸易采取自由化开放态度,决定了中国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相互依赖网络和分工秩序的核心。 3.5 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加深 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基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贸易、旅游、投资等经贸领域的合作稳步发展。 2010 年 1 月,中国 -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2014 年 8 月,双方同意开始中国 -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 2010-2016 年中国已连续 5 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目前,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 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尤为活跃,中国已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

16、、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相关国家经济合作的日益加深为构建经济合作网络奠定了良好基础。 3.6 有关合作各方经济互补性良好 泛南海区域各方在经济领域的互补性为进一步挖掘双方经济合作潜力提供新契机。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产业、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区域内资金和产业转移,拓展合作空间和成效。本区域既有服务业发达的新加坡,制造业比较 成熟的马来西亚、泰国,也有人力资源充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对比来看,中国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有条件凭借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逐步明确与沿线重点国家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合作,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各

17、方在某些产业方面形成联合发展优势。 4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推进路径 4.1 基本原则 ( 1)立足广泛性,强调协调性。实现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参与,在中国与东盟( 10+1)、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澜湄合作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基 础上,争取涵盖更大、更广泛的区域;在推动合作进程中,要加强各经济体和合作机制间的协调协作,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架构。 ( 2)保持开放性,兼顾创新性。岛屿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泛南海经济合作要放眼本区域外的广阔空间,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特别是积极争取美、日、

18、韩等国跨国企业的投资,争取相关国际和地区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资金、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考虑到推动泛南海经济合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应加强智力支撑和创新引领,建立跨地 区研究网络,深入研究如何落实合作构想,尽快设计出能互利共赢的创新性方案,确保泛南海经济合作的动力和活力。 ( 3)实现互补性、加强联动性。泛南海合作既要充分发挥区域内国家在产业、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互补性,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域外地区,特别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优势互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鉴于推动泛南海经济合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参与的有效联

19、动机制,保障泛南海经济合作能顺利运转。 4.2 组织架构 ( 1)设立高层次组 织协调机构。着眼于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形式:一是组织机构和法律框架比较严密完善的政治、经济联盟组织形式,如欧盟和东盟等;二是通过建立协商机制、签署协议,在最惠国待遇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的自贸区组织形式,如中国 -东盟自贸区和北美自贸区;三是仅有组织协调机构,以重点领域合作项目为导向的次区域合作组织形式。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应以重点领域合作项目的推进作为组织形式。根据需要组织合作各方联合制定统一规则,以协议方式推进合作项目实施。 ( 2)采取多管齐下的合作模式。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由人

20、均 GDP 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国家和地区构成,这其中既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有老挝等亚洲最不发达国家,还有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特征突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需要扩大对外投资、拓展发展空间;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既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外部贸易投资的拉动;各方优势特色和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在资源、产能和市场的分配上加强联合等,其合作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应采取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等涵盖多领域、多管齐下的合作模式。 5 “ 泛南海 经济合作圈 ” 的现实挑战 5.1 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泛南海区域内各方经济发展水

21、平不均,制约经济合作进程。由于各方经济发展水平、需求的不同,导致各自的利益侧重存在差异,使得推进经济合作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泛南海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合作进程。区域内各国政治体制迥异,如中国和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是议会制国家,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均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文莱是君主制国家,而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则是总统共和制国家。其次,各国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不一,文化差异较大。上述 差异对各方开展经济合作造成一定障碍。 5.2 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挑战 美国、日本等区域外大国加大与中国战略竞争,对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带来较大干扰。美国实施所谓新亚太战略,加大与中国在南海及周

22、边地区的博弈和竞争,意图遏制或削弱中国在本地区迅速扩大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日本则希望与美国合作,加强对中国的牵制,日本在东南亚加强与中国竞争也对推进泛南海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较大的外部干扰。 5.3 统一和整合区域机制带来的挑战 当前亚太区域 内建立了多个层次、不同主题的区域合作机制,很大程度上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缺陷,甚至叠床架屋出现 “ 机制套机制、平台叠平台 ” 的现象,中国 -东盟地区存在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东盟东部增长区、东盟西部增长三角、两廊一圈等。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操作层面首要是廓清与现

23、有机制的关系和层次架构,特别是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如何协调协作。随着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深入发展,统一相关规则,实现对各种机制整合将是一项具有较大挑战的重要任务。 6 有关对策与建议 6.1 加 强中国与东南亚智库、高校等机构多渠道对话协商作用 针对东南亚国家人员和智库学者对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的积极意义、涵盖范围、框架设计及机制安排等普遍了解不足、认识不清的问题。应利用不同场合、不同渠道向东南亚国家人员推介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基本构想,充分阐释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蓝图,提升东南亚国家的参与意愿,通过智库、高校间的对话交流,了解东南亚各国对泛南海经济合作在各

24、个层面的利益诉求,掌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中国与东南亚智库间合作研究与政策咨询。 6.2 充分借助博鳌 亚洲论坛等对外交流平台扩大影响力 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机制作用。借助论坛平台及国际传媒的影响力,探索创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论坛及泛南海经贸合作促进会等,吸引有关各方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学者参加,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民间交流渠道,共同营造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形成共建共享的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愿景规划奠定基础。 6.3 加强对构建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工作组织和协调 构建强有力、权威性、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机制,为推进 “ 泛南海经济

25、合作圈 ” 提供体制机制 保障。特别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各地方间统筹协调,在海洋产业开放与开发、双边合作等一些经济活动领域,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以及与国家有关部委协调对接,推动落实相关重大事项和项目库、项目清单等,力争使 “ 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 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刘赐贵 .2017 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N.海南日报, 2017- 2- 21. 武炯 .2017 年中国 东盟省市长对话在海南博鳌举行 N.海南日报,2017- 3- 25. 刘赐贵 .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海南日报, 2017- 5- 2. ? 凸螅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N.人民日报, 2017- 9-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