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9469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摘 要:盈余管理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会计问题,它还涉及一系列的经济和管理问题,是会计理论界、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高度关注的焦点。至此,会计学术界人员采用实证的方法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及带来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辨析,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下载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手段;治理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股东利益最大化是

2、其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在过去的 20 年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迅速的,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仍存在一系列的或是新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去思考、解决。当今的证券市场依旧是不成熟的,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许多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盈余管理作为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评价的依据,是投资者和外界对公司股票保持信心的关键要素。但因为上市公司本身就有治 理结构缺陷,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监管政策的执行也不够严谨,才使得不少管理者滥用盈余管理,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不少上市公司为达到谋求私人利益或着避

3、免惩罚,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盈余管理举措。尽管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修订的会计准则颁布之后,此情况有缓解的趋势,但如何减少上市公司不当运用盈余管理行为,仍值得高度重视。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不仅仅表现在会计准则不完善的过去,更多时候则是涌现在当今时代,很多方面的原因滋养了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 存在。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政府机构制定的,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多样的企业经营方式随之出现,经营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加强,这就使得准则不能对部分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相应的

4、规定。因为会计准则制订的依据大多是对过去的会计经济业务的研究。因此,在处理会计经济事项时,企业管理层就会抓住其滞后性的缺点来衡量何种会计政策及怎样估计或判断才会对自身有利。 (二)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上市 公司股票发行、上市、交易、信急披露等方面的政策规定都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来规范和监督的,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其信息披露的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下,再加上我国司法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出现,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管理者作假所承担的风险很小,因此从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在会计信息上冒险作假的行为。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这种现状下,投资者存在过度

5、的投机心理,投资理念不足,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而如果公司缺少完善的治理结构就控制不了盈余管理的发生。至今 ,虽然经过了不少改革,但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上仍然没有一个很完善的体系,例如:缺乏经理市场上公平公正的竞争;没有足够的压力和认识披露真实财务信息;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展短期行为的观念还是很强。通过近几年的治理, “ 内部人控股 ”现象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董事会的成员组成不科学,还有独立董事很难做到履行自己的职责等都为管理层开展盈余管理工作添加着养分。 (四)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了解程度,很显然企业管理层要比其他利益相关者更深入,债权投资者相比股权投资者则盈余

6、信 息来源渠道更窄,甚至有的人根本看不懂会计报告。这种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无疑会让企业管理层产生投机取巧的念头。若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想要消除此种不平衡状态,必会为改变契约安排等行为付出高额花费,很显然这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交易,正是因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清楚的理解和认识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就不可避免了。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及会计估计变更 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会以不 违背会计准则、制度为前提,使用最能体现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尽管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7、但是在我国选择、变更会计政策、方法成本过低,变更程序简易,导致一些上市公司投机取巧利用变更会计政策、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占信息优势的人们并不了解何种会计政策和方法才能够更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情况。因此,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1.选择和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折旧年限。 2.选择和变更存货计价方法。 3.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4.改 变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二)利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间差 对于企业管理当局,会计收益信息被操纵的最常见方式是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创造收入事项。但如果当期盈利较大,企业想要平滑收益,或是当期亏损

8、严重且亏损无法弥补,企业为了减轻以后年度的费用负担,帮助以后年度实现盈利时,提前确认费用是进行盈余管理的必选手段,其具体可以从缩短摊销期限、超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进行操作。实施这些行为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属于后期的利润转移到本期,提升本期收益水平,另一种是想降低当期的企业利润。 (三)关联交易与非经常损益关联交易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上市公司会经常与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且很难做到客观公正,通常是上市公司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比如,若关联交易产生盈利,就算成是上市公司的;若发生亏损,则该亏记到了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财务上,但这种收益只能称得上是利得,并不在日常收

9、入的范畴之内。这样就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盈利的真实解读。尽管新会计准则更加具体和严格的对关联交易做出了相应规定,但该手段仍逃脱不了被上市公司采用。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资产交换;开展不等价格的购销业务;根据需要发生资金往来,与市场利息没有直接联系,用以影响财务费用;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知识产权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等;通常与企业关联方相关的非经常损益,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用来 “ 保利 ” 的救命稻草,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债务重组、资产置换、息税减免和政府补贴与扶持等,其确认和计量往往放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进行,随着我国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政策,这些做法将会得到严格

10、控制和有效防御。 (四)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 借助地方政府支持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式了。在过去,我国 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争取发行上市指标非常之难,地方政府为保住其来之不易的上市资格,总是对上市公司监管松弛,并制定优惠政策,所以上市公司一旦出现对企业不利的状况,常常会在地方政府的庇佑下逃过此劫,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在过去,在证券市场发展迅速的当今,一些上市公司也或多或少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后果 盈余管理本身是具有两重性的,在积极和消极之间只是一个点的问题,企业适当程度的开展盈余管理会为企业节省契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形象等积极影响,但一旦超过了适度的范畴,则会 造成会

11、计信息失真、降低企业的诚信度等不良后果。 (一)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的目标是把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真实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特征,即是其重要的组成要素。但是,企业往往由于自身的需要或为了获得某种利益,人为的去调整与粉饰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当然,企业若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又是适度的,可能会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若此种行为超过了一定的度,便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其应有的真实可靠性,就无法保证企业 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现状。一个缺少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企业,其会计也就无生命力可谈了。

12、因此,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客观公正的财务报告并作出最优决策,甚至可能会被这些会计信息所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对公司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是上市公司不同于他企业的明显特征,而持续、过度的盈余管理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不会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利润,当管理者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得不 到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时,会使公司融资陷入困境,不仅使管理当局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甚至还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从长远考虑,上市公司若想长期荣获投资者的青睐,必须把努力放在自身的管理和治理上

13、,而非依赖于盈余管理这种短期化行为。 (三)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管理者掌握了其他信息使用者接触不到的关于企业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大量内部信息,而投资者评价公司的市场价值只能靠管理者传递的信息。因此,当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时,投资者便失去了企业 真实的财务信息,以至于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或使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严重者会使投资者对整个资本市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从而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合本文分析,就如何遏制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问题上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盈余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完全消除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且适当的盈余管

14、理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需要采取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契约等恰当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置于一定的控制之下。 (一)完善会计准则 为 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通常会考虑留一定的空间供企业交易和经济事项处理者选择,所以现有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有些是比较模糊的,导致有太多的选择空间供上市公司管理层操作,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而不断出现新型的交易事项、财务工具等,使滞后性成为准则的一大特征。因此,要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准则的制定者就需要对一些事项规定更具体的适用条件,会计准则与制度被制定出使用期间,其制定者应不断掌握实务中的新进展,关注并及时调查盈余管

15、理手段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度等新动向,以便及时地修订并出 台相关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同时还要做好实施准则过程中的宣传指导工作,使其制定与实施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合理,以增强会计准则执行的经济价值和它的硬约束力,减少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 (二)增强证券市场监管力度 我国监事会并没有把其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部分公司为了不被他人识别出盈余管理行为,还自己设立了监事会,因此,面对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为有效防御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应进一步明确保荐机构以及保荐人的职责,增强保荐人的责任意识,把其因上市而实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性降到最小,并提高证券市场的诚信度。单纯的

16、会计数字通常是证券市场颁布政策的基础,当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下受到威胁或者利用政策可以得到更多利益时,会无形中迫使或诱发管理者进行盈余管以而达到股票的发行和退市标准。因此,应适当引入非财务指标,制定政策时全面考虑其影响,设立综合的评价标准体系,减少盈余管理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应严惩违规企业,加大法律法规对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 (三)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综合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能有盈余管理行为 ,与公司不完善的治理结构有很大关系,当经理层明示或着暗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调整时,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会不得已而为之,操纵财务报告。

17、而一个体系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重大影响,所以目前比较迫切之事则是构建一个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鉴于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为解决 “ 内部人控制 ”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同时把董事和经理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挂钩,比如企业在制定经营者的奖金计划时可以采用一些长期奖金计划,即要给予一定的期权激励,缩小因权力过分集中于经理层而盈余 管理的空间。其次,要根据以往经验和对未来的计划为出发点,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向中小股东目标靠拢的法律与道德文化观念,并有效的约束大股东的行为,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最后,要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18、,有效的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确保在一定限度内其不会实施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而危及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发挥外在约束作用。 (四)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 不完整、不全面、不及时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特点,而不及时是信息披露一个很大的缺陷 。根据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年报的披露时间可以是下一年的四月份,中期报告是在每个会计年度下半年的前两个月内披露上半年的会计信息,季报是上市公司最快的信息披露方式。不及时的财务报告留有很多时间可供管理者实施操纵行为,以至于报表上的会计信息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披露给大家的信息也是掌控在管理者的手中,况且报表主要反映的是历史成本信息

19、,对现行价值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反映不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全面。理想的信息披露是包括计算方法、过程及原理等都要像投资者披露的,保证充分透明,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而真实、完整 并及时的信息披露是保障会计信息公开、透明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势在必行。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不断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和政策的学习和认识,要求其熟悉基本知识,在各种专业会计软件上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能力,并对他们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其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不当盈余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危害,从思想上减少盈余操纵的驱动意识。 五、结论 盈余管理作为当下经济环境的产物,在现

20、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环境下,消除盈余管理是基本不太现实的 ,而我们在观念上必须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深入了解,增强识别能力,提高决策水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必将促进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方面的监管也将更加有效的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更加令人信服,其在证券市场运作的秩序更加有条有理,最终促进我国的证券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邓小洋 .李芹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独立董事有效性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 践(双月刊), 2011.01. 刁莉 .我国上市公司盈

21、余管理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景刚 .郭春临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 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曾真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 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4) . 方小芳 .周立平 .石文龙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研究 J.管理科学, 2012.11. 张利霞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周彦芳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 融资探讨 .财务管理, 2011.01. 樊晓涛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J.时代金融, 2014.01. 龚永丽 .李秀环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J.战略决策研究,2013.01. 许波 .中外企业盈余管理研究述评( J) .当代财经, 201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